APP下载

油菜菌核病持续大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2010-06-04杨小红王领标喻永冰杨振荣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
关键词:病指菌核病病株

杨小红 王领标 喻永冰 杨振荣

(湖北省潜江市植物保护站,潜江 433100)

油菜菌核病是江汉平原地区油菜重要病害,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大,一般以长势好、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的油菜田有利发病,雨水较多的年份,极有利于该病害的蔓延扩展,常年产量损失 10%~20%,重发年份减产 40%~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2009年油菜菌核病在潜江市连续两年大发生,发生面积均达到种植面积的 100%,发病程度之重、发生范围之广为历史少有,两年实际产量损失平均达到 4 638t,是历年实际损失的 11倍。

1 发生特点

1.1 发病重、发病广

2008年5月 12日普查,全市平均茎病株率19.7%,平均病指 16.2,分别比 2007年高 17.9%、15.3,最高病株率 48%,最高病指 38.5;2009年5月14日普查,全市平均茎病株率 15.6%,平均病指13.2,分别比 2007年高13.8%、12.3,不防治田病株率 63%,最高病指 31.6。连续两年病田率均达到100%,发生面积之广、发生程度之重,为历史少有。

1.2 后期症状表现快,再次侵染严重

2008年油菜菌核病前期病株率表现低,叶病高峰期 3月 28日调查病株率仅 1.9%,比 2008年的2.7%低 0.8%,但受 4月中旬连续降雨及下旬晴热高温影响,茎病株率迅速上升,4月 22日部分田块病株率即达到 17.2%。2009年菌核病药效试验田间调查表明,油菜腊熟期多雨,有利于重复侵染,导致后期发病率高,4月 30日调查,清水对照病株率21.4%,5月 14日调查病株率达 63%。

1.3 防治不同,发病情况不同

2008年5月 12日普查结果显示,防治田块平均病株率 12.5%,平均病指 10.5,其中用药一次田块平均病株率 18%,平均病指 15,用药两次田块平均病株率 6.7%,平均病指 5.8,而未防治田块平均病株率 28.4%,平均病指 23.1,是防治田块的 2倍以上。2009年防治油菜菌核病药剂试验中,药剂处理病株率 24%~33.33%,病指 11.85~17.48,而空白对照区病株率高达 72%,病指达 52.74。

2 原因分析

2.1 气候因素起主要作用

表 1 2008~2009年3~4月份雨量情况 潜江市

3月份的相对湿度和累计雨日数与油菜菌核病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气象资料,2008年3月中、下旬雨日、雨量分别为 6d(57.2mm)、6d(16.6mm),比常年多 3d、2d,导致田间湿度大,有利初次侵染和植株间病菌传播。4月上旬虽然雨水略偏多,但主要集中在旬末的 8日(27.2mm)、10日(6.1mm),且旬均温达到 16.0℃,较常年偏高 1.8℃,使本旬处于高温干旱状态,不利菌丝生长,使之处于隐症状态,4月中旬雨日 7d,比常年多 3d,旬降水量达 57.5mm,较常年多 12.9mm,长期阴雨天气迅速推动菌丝生长和再侵染,使植株表现症状,病株率、病指上升快。同样,2009年主要由于 4月中旬雨日(7d)偏多,雨量高达 106.9mm,是常年的 2.4倍,本旬均温达到18.6℃,较常年高 2.0℃(表 1),高温高湿极有利于菌核病的再侵染,导致蜡熟期田间茎病株率上升快。

2.2 防治难度大,防效差

油菜菌核病以预防为主,植保技术部门要求在初花期第 1次用药,盛花期第 2次用药,但部分农民没有预防意识,在初花期看不到病叶的情况下不防治,在盛花期由于油菜植株已完全伸展,枝多花繁叶茂,尤其是撒播田,施药操作难度大,药剂喷洒不到位,甚至部分农民干脆不用药防治,导致化学控制作用大打折扣。

2.3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根据市粮油站 2008年、2009年油菜品种展示区调查结果,在完全不用药情况下,不同品种存在较大的抗性差异,在展示的 11个油菜品种中,中油杂2号、丰优 701、德油杂 8号等 3个品种病株率在30%以下,病指在 14以下,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病性。

2.4 油菜开花期与菌核病子囊盘萌发期吻合度高

2008年油菜受苗期干旱影响,生育不齐整,花期长,据观测,盛花期在 3月 5日 ~4月 5日,而子囊盘萌发在冬季长期低温影响下,萌发期较常年推迟,3月 3日始见子囊盘,比 2007年迟 7d,子囊盘萌发期与油菜花期基本一致,加之受冻害影响,油菜裂茎率高,平均达到 85%,导致初次侵染和植株间相互感染机率加大。

2.5 偏施氮肥导致油菜贪青、倒伏,易感病

2008年雪灾过后,全市各地为了使油菜快速恢复生长,增加分枝数,普遍采用了追施氮肥的方法,不仅促进植株后期徒长,加重田间湿度,有利发病,而且使植株抗性下降,有利病菌侵染、为害。同时,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田间油菜倒伏、返花现象偏多,也加重发病,据调查,80%的倒伏返花田块病株率在50%以上。

2.6 发病导致千粒重和有效角果数降低

由于菌核病的危害导致油菜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降低是形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根据 2008年采样调查,4级发病株比未发病株千粒重平均下降22.3%,最高下降 30%,最低下降 13.7%。2009年防治油菜菌核病药剂试验中测定,药剂处理平均单株角果数比空白对照多 3.1%。

猜你喜欢

病指菌核病病株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