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201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2010-06-0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玉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各位来宾,特别是从海外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参加第11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去年的发展高层论坛,我们曾在这里讨论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不仅短期经济增长受到巨大冲击,而且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也凸显出来。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并不断完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努力将调结构、惠民生与保增长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2009年GDP同比增长8.7%。

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刚刚结束的“两会”,确定了今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宏观经济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管理好通胀预期。同时,我们将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处在动荡、调整之中。对中国发展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全球产能过剩加剧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磨擦大幅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中国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新挑战的必要举措,也是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新机遇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有些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些源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有些则是由于体制机制不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引致的。因此,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时不我待,关键要在“加快”两字上做文章。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思路。根据我们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在新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应当是:以构建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为主线,着力扩大内需,着力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技术进步和全面创新,着力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着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发展成果普惠全民;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经济在更长一个时期保持平衡较快发展,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取代市场,而是强调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无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应当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公平、有序、有效竞争的市场为基础。政府主要通过规划、法律、政策、信息发布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正确引导企业投资决策和结构调整方向。

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生机。新的发展阶段和形势变化必然提出新的改革任务,新的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新的体制保障。我们将积极推进资源价格和环境税费改革,形成正确的市场信号和利益导向;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和考评体系,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环境监控,规范竞争秩序;完善消费政策,既要努力扩大消费,也要培养健康的消费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30多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了改革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短期冲击而误判经济全球化的方向。过去我们加快经济发展得益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今天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然要坚持对外开放,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

面对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和国内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新形势,我们应该化国内外的新挑战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更加注重以提高效率、优化结构来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加注重通过深化国际分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更加注重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承担与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加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级人才,扩大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进口,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地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与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际社会将从中受益。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市场快速扩张,每年进口额高达上万亿美元,正在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将为各国的新技术、新设备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不仅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且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依靠合作推动变革的时代。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我们需要继续携手合作,尽早赢得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和稳定发展。我们更应该将眼光超越金融危机,积极发掘危机中蕴含的战略性机遇,以危机为契机,探讨中国和世界经济未来调整和发展的方向,拓展中国与世界经济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均衡、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体系。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