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籽刺梨试管苗移栽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1)

2010-06-02韦景枫钟漫程友忠蒙先举陶文丞张声涛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1期
关键词:无籽培苗刺梨

韦景枫,钟漫,程友忠,蒙先举,陶文丞,张声涛

(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安顺 561000)

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为贵州特有种。它属蔷薇科,多年生落叶攀援性灌木,高4~6m,生长强旺。成熟果暗橙黄色,果面皮刺基本脱落,种子败育,故名无籽刺梨。无籽刺梨栽植3年开始挂果,果实味清香爽口,酸甜适度,维C含量特别丰富,并含多种矿物营养元素,被誉为“新山珍”,而且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鲜食加工均宜。无籽刺梨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宜山地造林,是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的优选品种之一。由于无籽刺梨属野生资源,分布范围窄,资源较少,加上没有种子,所以自然繁殖较慢。为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无籽刺梨进行组培快速,并取得了成功,现以无籽刺梨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移栽因素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无籽刺梨试验材料取自安顺市林科所组培室。

1.2 移栽基质

将试管内生根苗于3~4月份分别移栽到腐质土、珍珠岩、锯木屑、腐质土+珍珠岩(2︰1)、腐质土+锯木屑(2︰1)5种不同基质中,温度控制在 22℃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每组处理100株,25d后进行调查。

1.3 光照强度

将生根移栽试管苗分别采用4种不同遮光处理:75%遮光、50%遮光、25%遮光、不遮光。每组处理100株,移栽30d后,调查生长情况。移栽基质为腐质土+珍珠岩(2︰1),时间 3~4月。

1.4 移栽时期

将生根苗分别在3月 10日、5月 10日、7月 10日、9月10日、进行移栽,以寻求最佳的移栽时期。每组处理100株,30d后调查。移栽基质为腐质土+珍珠岩(2︰1)。

1.5 施肥

对移栽的幼苗喷施1/4MS、1/8MS营养液,每7d喷施1次,连续喷3次,以喷清水的幼苗为对照。每组处理100株,30d后调查。移栽基质为腐质土+珍珠岩(2︰1),时间 3~ 4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基质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将已生根的无籽刺梨试管苗移入不同基质后,其成活率及生长状况均有明显差异(表1)。试管苗移入腐质土+珍珠岩(2︰1)的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1%,且苗生长健壮。此外在腐质土+锯木屑(2︰1)的基质中成活率为86%。由此可见,以上2种基质均可作为移栽基质。其它3种基质成活率均在75%以下,且幼苗长势较弱,不宜作移栽基质。

表1 栽培基质对无籽刺梨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2.2 光照强度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将生根试管苗分别进行4种不同遮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表2)当遮光度为50%时,其移栽成活率为91%,且产生新根数量多,植株生长健壮。遮光度过强或过弱均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25%遮光率和75%遮光率两个处理的成活率平均明显低于50%遮光率处理。当不遮光度时,移栽苗成活率为0。光线过强时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引起叶片失绿、发黄或发白,使小苗成活困难,同时过强的光线还加强蒸腾作用,使水分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引起大量死苗。由此说明无籽刺梨组培苗移栽,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遮光。但小苗出瓶时,要靠自已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存,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光线。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75%遮光过大,其生长状况不佳,叶片发黄,新根产生很少,长势弱;25%遮光过小,其生长也不良。因此无籽刺梨最佳移栽遮光度为50%。

表2 光照强度对无籽刺梨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2.3 不同移栽时期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不同时期移栽试管苗,其移栽成活率差异较大。试验结果表明(表3)随着移栽月份的延后,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明显逐渐降低,但到9月份又提高,各处理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在7月份气温高、湿度低是造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生长弱的主要原因;到9月份气温降低,移栽成活率又有所提高。无籽刺梨试管苗移栽在6月份以前进行,其移栽成活率较高。其中3~4月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植株生长健壮,因此为最佳移栽时间。

表3 移栽时期对无籽刺梨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2.4 施肥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无籽刺梨移栽成活后的幼苗生长期每7d对其进行MS营养液的喷施会促进幼苗生长(表4)。施肥处理的幼苗生长加快,植株的冠径、株高以及新根生长的条数均优于对照品种,植株生长健状,喷1/4MS营养液的比1/8MS营养液的处理效果好。因此无籽刺梨在生长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营养液的喷施,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表4 喷施营养液对无籽刺梨幼苗的影响

3 结论

经过试验研究,无籽刺梨试管苗移栽基质为腐质土+珍珠岩(2︰1),移栽最佳时期为 3~4月,遮光50%,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幼苗生长期7d喷1次1/4MS营养液,可使幼苗生长健壮。

[1]王青连.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2.

[2]熊丽,吴丽芳.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与大规模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李海鹰,王桂文,周兴,等.苦丁茶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8,14(1):32-34,39

[4]宋锋惠,李康,史彦江,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3 9(6):343-345.

猜你喜欢

无籽培苗刺梨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无籽刺梨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组培苗生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不同施肥水平对金刺梨生长的影响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的吗?
以色列:无籽番木瓜获2015年水果创新奖
热科院油棕育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可望大规模种植油棕组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