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成了公众的出气口
2010-05-30王小广
王小广
最近宏观经济热点再次转向通胀。8月份以来通胀预期陡然上升,使人感到意外,但也不难理解。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以来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过多的流动性,二是一些农产品出现了一定的供求缺口,三是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不佳使投机预期大幅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后者。4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经过4个多月的市场发酵,结果是房价不跌成交量又开始放大,房地产市场的两个预期(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房价越调越高的预期)没有丝毫改变。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前期大家预期我国经济在下半年将出现较明显的回落因房地产调控失效而不能成立,三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明证,于是大家的投资投机预期上升。二是房地产调控效果再次达不到预期,意味着房价上涨的预期上升,这使前期处于暂时“冬眠”的大量投机资金不再观望,被重新“激活”。
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高度关注:今年以来蔬菜价格一涨再涨,年初受冷冬和运力因素的影响大幅上涨,之后有所回落,不久又再次明显上涨,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大大超出了预期,与蔬菜生产期短价格上涨后应很快弥补缺口的判断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使我们想到:蔬菜长期供给能力可能存在“硬伤”,即可能是由于这些年房地产的持续火爆及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而大量地挤占菜地导致种菜土地的大幅减少,形成过大的供求缺口。
目前物价短期的快速上涨及通胀预期的陡然增加,会不会形成许多人担心的高通胀趋势呢?下面我们来做多角度比较:
(1)与去年底大家的预期比,今年的物价涨幅明显低于预期。去年底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普遍较高,一般认为今年CPI增长会明显超过3%,各月基本都在3%以上,有不少月份将在5%以上,甚至少数人预计将达到7%~8%。而实际运行结果却是明显低于预期:1~9月累计CPI增长2.9%,其中仅4个月高于3%,5个月则低于3%。
(2)与上两轮物价增长比,这次是三次中最弱的一次。进入本世纪以来的10年,我国物价上涨一共出现了三轮,第一轮(2002~2006年)最高点发生在2004年,CPI增长3.9%,第二轮最高点发生在2008年,CPI增长5.9%,我们预计今年将是第三轮物价上涨的最高点,即使我们判断有误,2011年物价增长还会创新高,那也不会高于3.9%,因此,此轮物价上涨是三次中最弱的一次。
(3)与GDP增长比,物价增长偏低,至多算适度。上半年GDP增长11.1%,CPI增长仅2.6%,前三季度GDP增长10.6%,CPI增长2.9%,预计全年GDP增长10.1%,CPI增长3%上下。因此,可以把今年宏观经济的特征概括为“高增长低通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CPI增长3%有去年基数低的作用,去年全年CPI下降0.7%。
(4)三次物价上涨都属于外部冲击型,但这次冲击力偏弱。导致三次物价上涨的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是食品类价格持续偏快增长,而核心通货膨胀率(除食品外的CPI上涨)一直不高,属于外部冲击型物价上涨。但这次冲击力是三次中最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食品类中价格中居核心地位的两大产品(大米和猪肉)价格未出现明显的供求缺口,食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的原因是蔬菜和鲜果类增长过快,因此,食品上涨的持续时间不会比上两次长。且食品价格上涨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二是导致外部冲击型物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油价涨幅温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有限。
(5)与前两轮比较。这次PPI增长明显偏弱。无论从PPI的增长幅度和持续的时间看,这次PPI增长明显比上两轮偏弱。三季度PPI同比增长4.5%,比二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且8、9两个月都稳定在4.3%这一不很高的位置。这轮PPI增长中,持续5%的增长仅5个月(2月至6月),最高值仅为5月的7.1%。PPI增长高点不高且持续时间不长也说明内生物价增长动力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当前物价总水平增幅并不高,且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多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从趋势看,我们也应乐观,我们预计明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因为导致物价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强,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却在减少减弱。既然当前通胀水平并不高,那为什么社会公众的不满却如此强烈呢?我们以为这既不是由于经济社会对物价承受力明显降低,也不是由于物价增长水平真的过高,如出现了一些人大肆鼓吹的我国进入高通货膨胀周期,根本原因是社会公众对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强烈不满,物价上涨成了社会公众表达对政府和收入差距过大不满的“出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