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的临床疗效

2010-05-29李润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尿激酶小剂量

金 庆,李润辉,韩 冬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辽宁沈阳 11002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的高危因子,TIA频发者48 h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可达50%,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是防止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关键,既往我国的TIA常规治疗为口服阿司匹林及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效果有限,仍有部分TIA不能终止发作。为此现将我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120例TIA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和常规治疗,对患者转归及1年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20例TIA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近期无外伤、手术,未使用抗凝剂,排除心房纤颤者。本研究均为颈内动脉系统,发作频率≥1次/2 d。将12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尿激酶组、常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单瘫5例,偏瘫14例,偏瘫伴失语12例,肢体麻木5例,单纯性失语3例,偏盲1例。尿激酶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单瘫6例,偏瘫15例,偏瘫伴失语10例,肢体麻木4例,单纯性失语3例,偏盲2例。常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 15例,年龄 39~78岁,单瘫3例,偏瘫 15例,偏瘫伴失语12例,肢体麻木5例,单纯性失语4例,偏盲1例。三组间年龄、性别、发作次数、发作类型及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给予尿激酶20万U加100 ml生理盐水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5 d,尼莫地平40 mg,日3次口服,14 d,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250 ml生理盐水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4 d。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20万U加100 ml生理盐水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5 d,银杏达莫用法同联合治疗组。常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口服,银杏达莫用法同联合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第2、3、5、14天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监测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复查头颅CT或MRI有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追踪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三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三组TIA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组经治疗后TIA发作不同时间段终止的例数及继续发作、脑梗死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及尿激酶组在24 h~3 d较短的时间内终止TIA发作的例数明显多于常规对照组,能有效地阻止TIA的发作,表中可看出1年内继续发作及进展为脑梗死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在以上两个方面联合治疗组又优于尿激酶组。

2.2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等现象,无药物的不良反应。复查头颅CT或MRI及临床表现证实部分病例有脑梗死发病,无脑出血发生。

3 讨论

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微栓子及血管痉挛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快恢复,但反复脑缺血发作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1]。尿激酶系从尿液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及多种凝血因子消耗,降低血黏度、改善缺血区循环而阻止血栓进一步的形成[2-4]。尼莫地平是一种脂溶性钙通道阻滞剂,能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与钙通道有关脑血管受体作用并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与线粒体结合,妨碍线粒体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脑细胞作用[5],有较好的血管扩张作用,防止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供血,特别是脑部病变区和局部缺血区,显著增加血流量,不会造成脑内“盗血”现象[6]。

在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24 h内及3 d内终止频发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5.0%和17.5%,尿激酶组分别为50.0%和15.0%,在终止发作的时间上早于常规对照组(30.0%和17.5%),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1),发生脑梗死的比率低于常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尿激酶组及常规对照组分别为2.5%、7.5%、17.5%),说明小剂量尿激酶在治疗TIA方面发挥了缩小血栓、稳定斑块、改善脑血循环的作用;联合治疗组在上述三方面均优于尿激酶组,说明尼莫地平起到了较好的血管扩张作用,防止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尿激酶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有效地阻止微栓子及血管痉挛两大致病机制,而且在应用尼莫地平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可使尿激酶更多地进入狭窄及痉挛的脑血管中,更好地发挥溶栓作用。因此笔者得出结论,联合治疗组通过多环节抗血栓,在速控TIA发作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有部分病例发展为脑梗死,可能存在其他病因没有去除,还应加强个体化治疗。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和尿激酶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血事件发生,说明小剂量尿激酶安全性高,避免了大剂量尿激酶引起的出血危险,且无其他的毒副作用,这表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且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J].临床神经疾病杂志,2004,17(6):401.

[2]马立稳.静注尿激酶和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2):75-77.

[3]王海涛,魏莉华,刘德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科林奥治疗频发TIA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29(11):56-57.

[4]李少春,刘彩云,李德正.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TIA43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30):165.

[5]朱春艳,田国萍.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5):309.

[6]Yuan XQ,Smith TL,Prough DS,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nimodipine on Pial microvsculature an dsyestemil circultion circultion in condious rats[J].Am J Physiol,1990,(258):1394-1401.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尿激酶小剂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VPA-906A型全自动小剂量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