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鹏程:外企不应继续享受优惠待遇

2010-05-29采访整理陈婧

中国新时代 2010年5期
关键词: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外资

采访 整理 · 本刊记者 陈婧

冯鹏程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战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专家,全国高科技投融资委员会副秘书长、美国汉富资本高级合伙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特聘专家。曾先后就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计划财务司、中国外运合力集团公司、劲霸集团,熟悉中央国家机关、中央直属大型国有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管理和运营。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一直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正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所说,如果把中国的省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来看,那么从197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个地区全都在中国。

而中国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过渡,虽然其中时有起伏,但总体趋好。在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实行了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的通胀率一直很低,即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1993年,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府立即采取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做法,两年之内使国内物价总体水平降了下来。1997年,在承受人民币不贬值的巨大压力下,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支出,有力地缓解了通货紧缩问题。时至今日,主要经济大国举步维艰时期,中国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无疑,中国宏观的稳定性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不少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表现是突出的。

就劳动力来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质量上提高了,但成本上也在提升,相对于东南亚周边国家,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卖点。对于投资者来说,运营成本的提成,直接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资引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美国,起初把一些制造业放在日本,日本劳动力成本高了就转向台湾、中国,继而转向东南亚。凡事都有利弊两面,劳动力素质提高了,效益也就提高了,人力资源和技能与其他几个亚洲国家可以说不相上下,整体来说,有些行业的利润也就可能有所提升,但是相对于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且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成本的提高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总之,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优势,如宏观稳定性强、国际一体化进展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进步等,但其中仍有不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由来已久。

长期以来,外资被看成请来的“客人”,自然应该受到“优惠待遇”。而在这段时期,受损最大的正是国内民营企业。可以说,中国市场是各个经济体中最为复杂的市场,市场主体不仅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有中外合资企业、个体经济等成分。与享有国家垄断权利的国有企业、拥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力最弱,底气也最不足。

这种并不对等的竞争环境,实际上已经在过去造成民族企业竞争力减弱,陷入彼此恶性竞争的生存环境。两相比较,外资企业在取得土地、税收等政策待遇面前是何等“风光”,而很多民族企业却在其中挣得微乎其微的加工费。

当然,在中国30多年的发展中,外资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和观念的冲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点应该是不能抹杀的。但显然,作为招商引资最重要的任务,即解决国内发展所需的资本问题已经完成。今天的中国早已从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成为一个资本剩余大国。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 O,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制度性成本明显降低。中国正在致力于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和服务,使其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从这个角度说, 以往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的所谓“超国民待遇”已是“明日黄花”,外资企业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更应该给所有企业一个平等的起跑线,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让它们享受同样的投资环境、同样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同样的政策,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投资环境。

对于外资企业,政府该管的地方就得管,我认为,中国政府可能管的还不够,这也是中国政府的毛病,有的地方管得太死,而有的地方又太松。政府要制定一套标准来管理,而作为外企,也不能“店大欺客”。就像此次谷歌的撤出,不能因为你是谷歌,到了发展中国家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哪个全球性的企业愿意撤出中国市场,撤出中国市场,更需要反思的是企业本身。很多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执行一套标准,到了发展中国家就执行另外一套标准,这本身就是戴了有色眼镜。在产品质量上也是如此,有些外资品牌在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就是高质量的,而到了发展中国家就变成了低质量的。

我觉得谷歌事件,不能说是谁欺负谁,不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企业,而是国家就应该制定一套标准,无论是美国的外资也好,南非的外资也好,来到中国市场投资就必须执行这套标准。当然,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对中国的IT业来说未必是良性发展,但站在管理的角度而言,就必须这么管理。

与民企相比,享受了30年的超国民待遇的外企,简直是被宠坏了。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为外企提供了过于宽松、迁就,有时甚至是缺乏原则的环境和文化,而当它们面对越来越成熟的市场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时,这些跨国公司就必须调整心态,回归正常。

从1979年改革开放,跨国公司早期进入中国时相比,30年的发展其最大的变化就是管理上实行本地化。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良性地融入到当地的市场环境中;二是拥有“超国民待遇”权利的外资企业并不全部都自重,近几年,很多外企在我国频频“出事”,例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等,很多外企也上了污染、行贿、偷漏税等黑名单,招来了市场和公众的质疑和批评,甚至是法律纠纷。

在商言商,每一个跨国公司在发展全球业务时,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意识形态。而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沟通和平衡。

并不能说中国的投资环境就是尽善尽美的,如果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外资流入,中国的经济也就不可能增长这么快,这是一个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解决问题。

我认为,中国要想改善投资环境,从政府来说,就应该有效地转换政府职能,定好规则,当好裁判,把具体事情交由市场去解决。其次,要给民营企业国民化的公平待遇,就当前国有企业垄断市场,民营企业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以保持市场活力。

猜你喜欢

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外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外商投资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必然性研究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国际贸易法与国际投资法国民待遇互动关系比较研究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准入前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