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2010-05-28刘春娣

职教论坛 2010年29期
关键词:双师商务实训

□刘春娣

一、指导思想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规划

(一)专业定位

1.发展目标定位。提高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力,达到上海市示范专业的建设标准,把国际商务专业办成特色鲜明、在上海同类专业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特色专业。

2.专业功能定位。上海目前已经确立了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他们可以胜任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等岗位,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3.人才培养定位。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国际商务专业“内外贸一体化、校岗直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4.师资队伍建设定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能力领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从重视“双师”素质转向既重视“双师”素质,又重视“双师”结构,从企业聘请专家和业务骨干,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二)建设目标

1.完善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2.按照“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归纳核心能力→转化为核心课程→整合基础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全面构建基于商贸企业进出口商品采购销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3.与商贸企业合作,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课件;教材建设从“学科系统型”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编写以进出口商品采购销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优质核心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从重视“双师”素质转向既重视“双师”素质,又重视“双师”结构,从企业聘请专家和业务骨干,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5.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满足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需要的实训环境,为实现“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的办学特色创造条件。

6.专业建设同步辐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互动和资源共享。

三、可行性论证

(一)社会需求

1.人才需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连续出台了上调出口退税、取消出口关税以及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系列刺激性政策,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尽管进出口额仍有较大的下滑,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以及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贸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经济中保持较大比例。形成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持续需求。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两个中心”的建立为上海经济发展,上海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必将提供更多的国际商务相关岗位,人才需求旺盛。

2.岗位分析(见表 1)。

(二)专业现状

1.培养目标。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各种涉外经济具体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商务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从事相关工作,适应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质量第一的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表1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岗位分析

2.生源分析。国际商务专业是我院于2004年新开设的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累计招生264人,在校生为125左右。其中127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61%的毕业生经学校推荐和自己求职进入国际商务相关岗位就业,而有37.5%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一步深造。05-10年报考我校该专业的人数逐步上升,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3.师资队伍。目前,我院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教师共21人,学院师资已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顺利完成了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助教3人。此外,具备“双师型”素质专职教师为100%,考虑到国际商务专业对于英语的较高要求,我院配备了完善的英语教师队伍,注重口语教学,注重外贸专业英语教学,并聘请了外教开展业余讲座,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总体水平。

(三)专业特色

1.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英语已经成为基本的语言要求。国际商务专业本身的业务性质决定了英语是个人进行业务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只有英语达到相当的程度才可能从层次较低的单证员、跟单员转向层次较高的外销员岗位。而由于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流程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经逐渐标准化,也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员工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与语言的运用能力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英语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学生能否在相关领域找到工作,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较好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运用能力,是大学生与一般员工之间的最大区别显现。此外,英语作为一项通用技能,为学生从事其他非专业对口岗位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突出学生的职业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并使其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具体而言包括职业礼仪,职业习惯等等。职业修养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被强化并逐步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除开设相关的课程外,还在平时的教学、学生管理中充分模拟真实岗位环境,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商学院曾尝试在试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打卡制度以提升学生守时意识,此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得到广泛的任何。此方面的有益尝试将大大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高职学生中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等,归根到底是缺乏对于自身当前的状况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不明确。致使学习毫无目标科研,害怕吃苦,害怕竞争,进而习惯了逃避。此方面的客观因素是由于学生刚刚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已经习惯了在别人为自己铺设的道路上前进,而不具备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由此,由专业教师来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细化为每个学期,每个月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离自我目标的差距,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不断进步。

4.突出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深化,学生接触社会、理解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其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意愿也在不断加强。而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接触相对多的优势,进行积极引导,倡导自主创业。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等,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创业能力。

四、瓶颈问题

(一)招生规模过小,教学资源利用率不足

目前每专业每年级招生一个班,学生人数维持在40人左右。由于招生规模过小,各种教学资源利用率相对不足,也制约了教学资源的后续投入。为完成教学任务,单个教师承担课程科目较多,难以做到专业化,影响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实训基地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训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有限,且由于行业特点,企业吸纳学生实习能力有限,难以消化所有学生的实习。目前主要依靠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训基地的开发是商业专业群发展的基础。

(三)教师培训相对滞后

高职学院学生培养方向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实务操作能力。目前两专业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缺乏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需要大量的培训以提升其业务能力。由于目前教学任务较重,培训岗位的缺乏使得相关培训严重不足。这也将制约未来专业群的进一步发展。而同时,高职称教师的缺乏也限制了该专业群的发展壮大。

(四)教学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院对于课程教学要求,考核要求等一方面带有较为浓厚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痕迹,另一方面过分拘泥于工程大的相关要求,而往往不能够根据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有计划地引入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以改善师资结构。鼓励教师争先创优,有计划、有选择地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市、院级各类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做好院级“教学名师”和各种优秀教师的评选奖励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委培、外派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和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学院在近几年内不断加大对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目前整体试验条件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国际商务模式实验室的软件、硬件进行全面的投入。

(三)加强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加大对于就业市场的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四)扩大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将致力于与校外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教育的机制,一方面聘请企业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技术能手以多种形式进入课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去”,进入到企业中学习。

(五)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学生心理教育。根据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针对刚入学的学生,通过职业指导讲座,让其了解即将进入的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类型,让学生树立在该行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在学期中间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在毕业前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准确定位。

[1]张宝春.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1(6).

[2]黄永琴.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4).

[3]刘红燕.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6).

[4]陈湘.“掌握性学习”理论及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双师商务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