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2010-05-26吴德刚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不仅是教师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更加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2010年1月29日,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在京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座谈会,部分省市和中职、中小学代表就各自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吴德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特刊发他们的发言,与大家共同探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教学、潜心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展示了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抗震救灾英雄教师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的崇高师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全社会尊重和赞誉,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事实证明,广大教师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第一,师德建设的水平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好的教师,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时刻温暖孩子的心灵,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育学生如何做事做人,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脑动手,学会生存生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现在,我国大中小学有2.6亿在校生。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与价值,就失去了幸福与期待。高尚的师德如春风化雨,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站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更加深刻地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师风建设的成效影响社会的风气。中华民族历来将教师视为道德高尚的典范,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寄予了崇高的道德期待,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力量。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医德和师德向来被认为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最后防线。这个防线守不住,整个社会道德防线就会崩溃、社会风气就会败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广大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更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要做师德传统和教育精神的守望者,更要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新风引领者。加强和改进师风建设,既是深入推进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三,师德师风是衡量教育工作的重要尺度。师德兴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兴。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没有发展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视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国家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键要看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教育需求,就是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过去,我们比较重视解决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这是必要的,今后还要这样做。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解决好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的问题,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风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其作为衡量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和教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的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才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充分认识师德师风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深切呼唤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优秀的教师,特别是更加良好的师德风尚。但是,我们的工作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在看到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做好这项工作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中央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9月召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温家宝总理在去年9月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中,对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出了“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具体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与中职和中小学学习践活动座谈会上也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职和中小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各地各校高度重视,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各地各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不断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奠定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三是广大教师思想统一,自觉弘扬高尚的师德。坚持以学生为本,广大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实践师德规范,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自重、自律、自省、自强,努力把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争作为人师表的表率,学校的师风师貌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四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大力表彰和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在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中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中职和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党中央提出“巩固学习成果,自觉投入实践,构建长效机制”,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并将师德师风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工作。要开创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根本的一条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出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师生关系、教育观、育人观已经难以适应,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打工子女和单亲子女等问题使教育情况日趋复杂。所有这些都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为人与为师、教书与育人、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师德自律与他律、教师权力与责任、教师权益保障与甘于奉献、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制度环境等的关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树立新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二,要突出爱与责任这个核心。爱和责任是高尚师德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内在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所有根基。没有责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责任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因此,抓师德建设,首要的是爱与责任;做教师,首要的也是这一条。只有饱含着对民族和国家的爱,饱含着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爱,饱含着对来之不易的生命的爱,才能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许多优秀教师和教育世家乐乎斯道、充满爱心,在不知不觉中彰显了教育的力量、延续了教育的生命,让人感动、令人敬仰。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第三,要抓好学风建设这个重点。学风建设直接关系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学校和教育的声誉,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以学风促师风、促校风,把学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把教育教学需要与学校改革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能够满足学校科学发展需要的新路子。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严肃教育教学纪律,遵守学术道德纪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大力提倡和培育团结合作、互帮互组、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广大教师要做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不断增强教学科研能力,潜心教学、潜心科研,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四,要抓紧制度建设这个保障。2008年9月,教育部和教科文卫体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和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道德规范结合优秀师德传统与新的时代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并做出了若干禁止性的规定和倡导性的要求。比如: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和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以及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教育惩戒权等,这些都是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但是,规范只是教师行业性纪律,是倡导性要求,贯彻落实迫切需要制度保障。当务之急是要做到明确要求、有章可依,在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实践证明可行、管用的做法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同时,还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职务聘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看解决问题的力度大不大,整改落实的效果好不好。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围绕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多做文章、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科学发展多做文章,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以扎实的成效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