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产业:区域考量和转型升级

2010-05-25陈利华

浙江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浙江升级转型

文/陈利华

世界各国发展历程表明,产业的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阶段性的本质反映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即产业发展体现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在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剧烈,表现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结构呈重型化趋势,重化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在行业结构上,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并逐步由资本密集型部门替代,而资本密集型行业最终又将被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超过;三是在产业组织结构上,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其活动范围日益从国内走向国外,海外投资发展迅速。在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结构变动成为产业结构变动的主旋律,研究开发、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呈现日益软化趋势。

从浙江来看,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44335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90美元。根据钱纳里关于工业化四阶段划分标准①按2006年美元币值换算,根据钱纳里关于工业化四阶段划分标准来看,人均GDP在1530-3070美元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在3070-6140美元为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在6140-11500美元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11500-18400美元为工业化后期阶段。来看,当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按现行价格和汇率计算,至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5万元左右,相当于9573美元②摘自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数据。。可以判断,“十二五”时期,浙江仍将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也即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这一时期浙江产业发展的战略基调,应当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工业素质和层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和作用,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软化。这对于增强浙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区域考量:滞后和同构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中,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应当看到,相对于沿海地区的广东、山东、江苏和上海,浙江产业“低、散、弱”现象依然突出,缺少高层次的战略性产业,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问题依然突出,同时产业调整升级以内源型带动为主、外力推动力较弱;特别是产业结构呈重“轻”轻“重”特点,制造业结构偏重于轻纺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统计显示,2007年浙江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09.99亿元,广东、江苏分别是2520.78亿元和1676.96亿元,是浙江省的8.13倍和5.41倍;而浙江纺织增加值为831.82亿元,大大高于广东的397.17亿元,居全国第二。看上海,2009年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6.24亿元,占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3%。又如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增长177%,产业发展后劲相当足。

在比较此前的浙江和三省一市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和各类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不难发现,四省一市都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业、沿海重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各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这样的产业发展战略无疑是需要的,但有可能会带来区域产业同构现象,进而引发资源低效率配置,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这与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防止生产能力重复建设的大形势、大背景不相符,也较难形成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独特优势和互补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应当引起重视。

表1 2009年浙江省与沿海三省一市产业发展比较

转型升级:途径、方式、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浙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五大机遇与挑战:一是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趋势,这对浙江出口导向型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二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升级开始启动,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和部分高技术及服务外包转移不断加快,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将会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三是全球资产价格持续调整,为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等优质资产,快速做大做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最好的案例;四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会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五是全球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在眉睫。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来理解:前者注重产业间的转换,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的递进,注重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资本、知识型产业迈进;后者注重产业链的延长和升级,注重从价值链中间环节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递进,实现大产业层次间转换,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中南集团从建筑行业向动漫行业转变;二是在三次产业内部实现细分产业转换,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的产业转变,并提高后者的比重,如正泰集团从低压电器向中高压电器再向太阳能产业迈进;三是遵循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加快产业链升级,更加注重研发、设计和营销,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如全国最大的五金工具企业杭州巨星科技,注重研发,拓展海外营销渠道。

顺应国际产业分工专业化与地域分工集群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可从存量调整、增量优化、平台创建、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等四方面加以重点突破,构筑浙江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存量调整。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推进传统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占浙江工业“半壁江山”的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增量优化。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③从欧美经济发展历程看,金融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信息服务对工业化时的产业转型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FCB效应(F指金融业,C指通信信息服务等行业,B指商务服务业)。等发展,当务之急要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创建。要立足浙江三大产业带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整合开发区和园区,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当务之急是打造若干大型高密度产业集聚区。四是加快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加快由一般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为主转换,塑造企业间以协作与分层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竞争合作关系,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当务之急是要做大做强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金融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应忽视金融创新的助推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多元化、灵活的金融体系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和组织形态调整,那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可能会是漫长的、艰辛的。

从本质上看,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会引致众多新企业的创立、新技术的应用、大量资源的重组及落后企业的退出等,当前以贷款融资为主的金融服务必然需要实现转型。贷款融资所要求的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评估的现金流和偿还能力及相对较低的风险,主要适用于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平衡的发展阶段的企业,而在企业面临创业、成长、调整甚至退出时,贷款融资显然是不合适的,需要的是大量的如并购融资、过桥贷款、杠杆收购等金融服务。比如,在推进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除依靠银行信贷和财政资金外,需要一个能够对技术进步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散和激励的资本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板市场等。又如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多种汽车金融服务,涵盖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维护、回收等环节,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保险、投资等。这能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深化,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金融业务。

当前,浙江正在积极推进金融转型,探索各类不同金融服务,以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效果初步显现。截止到2009年末,全省钢铁、石化、船舶等十一大支柱产业贷款余额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39.8%,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40%。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不断推动金融创新:一是积极开展并购贷款、金融租赁、集合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创新、金融仓储、非信贷类融资等适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模式,着力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通报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组织开展融资对接会、创新推出银企网上融资平台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融资对接;三是突出投放重点、细化信贷投向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三类企业、三大领域、三个市场”的信贷投放力度;四是创新金融产品,丰富产业融资渠道,如银团贷款、短期融资券、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金融转型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金融资本相对产业资本,具有高杠杆、高收益的特点,对产业资本有控制和领衔作用。浙江民间资本充裕,但产业资本在产业价值链中升级较为困难、收益相对较低,产业资本表现出向金融资本转变的倾向和动力。因此,要积极加以引导,放宽对民资的准入限制,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同时要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努力推进金融转型,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政策:科学把握着力点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明确市场、政府与行业协会三者之间的角色和功能。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沟通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方面。

产业政策是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目标,提升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所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和,涉及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组织等。虽然产业转型升级有其自身的规律,但良好的产业政策可以通过资源配置、要素投入来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调整,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也是被西方国家及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证明的。比如,日本通过制定《70年代展望:产业结构知识集约型构想》和《70年代产业政策构想》等,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韩国通过制定《战略部门技术开发计划》(1990年)、《科技创新特别法案》(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五年计划》,《科技创新五年计划(1997-2002年)》,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所取得的经验,对我们启发颇多: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正确选择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适当保护幼稚产业,及时淘汰衰退产业;要立足国际分工,充分发挥本国的资源要素优势;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企业为核心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加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浙江省十分重视产业政策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作用。按照国家的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浙江产业发展实际,曾先后制定了《浙江省“十一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浙江省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年)》等,以及近两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钢铁、石化、汽车、轻工、纺织、医药等十一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这些规划和产业政策对于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先进产业发展、限制淘汰落后产业和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出台,要对症下药,努力破解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当前,制约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发展方式粗放是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源;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是制约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三是产业集中度低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下一步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目录的基础上,要结合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实际,科学把握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的着力点:一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四是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行业龙头企业;五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结构软化程度;六是切实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产能过剩、环保、资源等压力。

猜你喜欢

浙江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