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优势和战略定位
2010-05-24徐新荣
徐新荣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渭南地处经济区最前沿,是西部内陆通往华北与中原的重要支点和跳板,应当而且能够在和兄弟城市的互动联动中,实现后来居上,率先发展。
一、渭南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相对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越。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陇海、西延、西南、郑西高速等6条铁路穿境而过,连霍、京昆两条高速公路连接东西,3条国道及7条省道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和高速公路总里程均居陕西之首。随着郑西、大西高铁的全线贯通,渭南15分钟可达西安,2小时直入郑州太原,4小时可进北京,5小时直通上海,内联外引十分便捷。
二是生产要素富集。渭南地处八百里秦川最为开阔的平原地带,市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充足。黄河、渭河、洛河纵贯全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亿立方。秦岭、韩城、蒲城三大电厂总装机737万千瓦,年发电400亿千瓦,送出电量占发电量的70%以上。全市年产原煤1500万吨,焦炭350万吨,水泥470万吨,约占全省的10%。拥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近300所,在校学生10万余人,每年培训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和农民工86万人次,是全国十大职业培训基地之一。渭南生产营商成本低廉,水费电费、气价地价、工资薪酬均低于东南沿海和周边地区。
三是资源禀赋优越。全市探明矿藏51种,其中原煤地质储量371亿吨,煤层气储量5000亿立方,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钼矿探明储量150万金属吨,规模居亚洲第一。黄金探明储量26金属吨,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三。渭南还有丰富的石灰石、铝矾土、大理石、地热水等资源,为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卤阳湖内府机场拥有良好的低飞空域和完备的导航指挥系统,是发展通航产业的理想之地。渭南还是陕西最大的“粮仓”、“棉库”,也是中国大陆最优的果菜生产基地和新兴的畜牧养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前景非常广阔。
四是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连年保持全省最高增速,后发优势令中外投资客商为之惊叹。渭南中心城市大举西进,跨过渭河向北拓展,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已经形成中心市区、高新区和经开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13个县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发展到6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五通一平”,完全满足承载现代产业集群的基本需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农副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基本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长沙中联重工、深圳拓日新能等一批企业落户渭南,正在加速推进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二、渭南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
一是大关中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航空货运港。依托高新区、经开区等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工程机械、印刷机械、农用机械、纺织机械、冶金机械、通用航空、环保设备的整机生产和主要零部件制造,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建设大关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积极引进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维修、休闲体验、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争取适度开放空域管制,发展通航货运,把卤阳湖通航产业园打造成西部内陆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中心、航空货运港和生态环保明星城市。
二是陕北煤化工接续基地。依托渭河化工、华山化工、东陈化工三大基地,稳步发展化肥、甲醇等传统煤化工,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着力延伸煤基石油替代品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煤制焦油、醋酸醋酐、烯烃、化妆品等下游产品,努力构建陕北煤化工接续基地。
三是西部新能源新材料基地。依托三大矿务局和三大电厂,加快推进渭北大型煤田和韩城煤层气勘探开发,加大资源转化力度,大力发展煤焦电、煤电铝、煤电硅等高载能工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依托拓日太阳城建设,实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半导体照明、超白玻璃等产业项目,加快澄城韦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依托韩城龙钢、金堆钼业、潼关中金矿业等三大企业集团,加快实施工业氧化钼、钼化工、钼合金、特钢冶炼和金精粉冶炼等项目,延伸有色金属采冶加工链条,打造有色金属采冶及深加工基地。
四是西部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畜牧养殖、设施瓜菜、有机果品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畜制品,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西安(咸阳)国际大都市最具实力的“菜蓝子”和“大厨房”。
五是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大水、大绿、大空间”,着力打造“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重点建设华山、少华山、洽川、韩城等精品景区,打造以华山为龙头,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发旅游、曲艺、创意、装饰、设计、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发展的“软实力”。
六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以现有9所中省职教学院为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办好职教园区,精心培育优势学科,打造精品专业,发展名牌学院,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七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在渭南中心城市和省际交汇区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一批现代仓储物流产业园,把渭南建设成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能够辐射华北、西北、中原的物流集散中心。
三、实施《规划》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渭南的根本出路。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新理念,坚持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坚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继续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引导园区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升级转化,大力发展载能工业和新型煤化工,加快拓日太阳城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实现卤阳湖通航产业招商新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继续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修编中心城市规划,努力构筑“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城市战略框架,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8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0万人。加大力度实施城市道路及水热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旧城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全方位发展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居民小区等城市房地产业,规划建设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文化体育中心,兴办一批城市中小学校、大型医院、公园绿地等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实现“大堡子”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飞跃。重点实施县城扩容工程,加快关中百镇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城镇化率达到60%。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思路,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重点支持区域性特色产业扩规模、创品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鼓励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租赁、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的国省干道,建设华山少华山自然山水、洽川黄河湿地、韩城元明古居、潼关古城、富平陶艺等精品景区,多角度培育山水人文、历史名胜、生态观光等不同风格的旅游内容,配套建设地方小吃、休闲娱乐、民俗演艺等服务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度挖掘老腔、皮影、阿宫腔等民俗文化内涵,组建渭南演艺集团,建设中华仓颉文字博物馆、司马迁史记碑林、华州国际皮影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大力度邀请中外文化名人编大剧、唱大戏,宣传渭南,推介渭南。
五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施渭河流域和黄河沿岸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渭北丘陵沟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秦岭北麓生态防护林带,让青山绿水成为经济区的主色调。加快推进“关小上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