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名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
2010-05-24周向英
周向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和护理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上海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年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心。为了更好地了解金山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帮助敬老院做好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调查组对金山区敬老院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检查。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金山区6家敬老院,共1005名老年人,其中男性330人,占32.84%,女性675人,占67.16%,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按照比例随机抽取男性132人,女性270人,共402名老年人,年龄60-94岁,均为在金山区敬老院内居住期超过三个月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3名口腔临床医师到敬老院调查的方式,对金山区6家敬老院(包括山阳、钱圩、张堰、海棠、十村、十五村敬老院)402名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
1.3 调查项目 本次调查除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所在敬老院等外,主要进行口腔检查(主要检查牙缺失及义齿修复情况)并且询问刷牙次数。
1.4 调查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调查诊断标准和记录方法,牙缺失是指在第三恒磨牙之前查见缺牙间隙或全口无牙者(单纯第三恒磨牙缺失者除外)。义齿修复状况是根据检查所见及对有缺牙间隙者进行询问获得,例如有义齿但检查时未戴。
1.5 质量控制 3名调查人员均具有口腔医师资格,其中2名从事多年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均接受本次口腔健康调查培训,调查前先进行标准校对,调查中复查10%受检者用于估计检查者间的一致性,3位医师生Kappa值分别为0.72、0.78、0.82,可靠性好。指数和标准均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1,2]。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正态分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 牙缺失情况 牙缺失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402名老年人牙缺失调查结果
表1显示,402名老年人中有牙缺失者比例为97.01%,男性为96.21%,女性为97.01%,男女各组牙缺失比较,卡方值0.122,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7>0.05);全口无牙颌率男性为15.90%,女性为30.00%,男女各组全口无牙颌比较,卡方值8.567,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0.01)。
2.2 牙存留情况 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402名老年人牙存留情况调查结果
表格显示:402名老年人人均只有8.96颗牙齿,男性为12.02颗/人,女性为7.47颗/人,少于5颗牙的人数比例占到25.87%。
2.3 义齿修复情况 义齿修复包括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在内的义齿修复,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402名老年人义齿修复情况
在缺牙人群中,男性义齿修复率为29.92%,女性为23.57%,男女各组义齿修复比较,卡方值1.492,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0.05),全口牙缺失的102名老人义齿修复率为72.54%。
2.4 刷牙情况 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402名老年人刷牙次数调查情况
表4显示:402名老年人中不刷牙人数比例占到44.77%,每天只刷1次牙人数占到31.84%。
3.讨论
表1显示,金山区敬老院内402名老年人(60-94岁)的失牙率达到97.01%,高于上海市老年人群(65-75岁组)的失牙率80.6%[3]。金山区位于上海市的远郊,区内大多数为农村人口,对口腔保健及预防意识较差,一有牙痛,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拔除,对于牙体保留的态度与认知水平较低。而男女间全口无牙颌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这可能与中老年女性龋病患病率和牙周病患病率都高于男性有关[4]。
牙齿承受的咀嚼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力集中在余留牙上,由于咀嚼力超过了余留牙的承受限度,致使余留牙齿造成创伤而产生牙周膜水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疾患,最终导致残留牙的缺失,全口无牙颌率为25.37%,远高于上海市区的7.1%[3],且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看,402名老年人每人平均只有8.96颗牙齿存留,远低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中全国老年人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的数值,且少于5颗牙的人数比例占到25.87%。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老年人口腔健康标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牙齿缺失在10颗以下,龋齿和充填在12颗以内;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建立这一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延长牙齿的寿命来保证人的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然而本次调查敬老院内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1.1岁,牙齿存留率低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表3看,老年人的义齿修复情况不容乐观,402名老人平均修复率仅为25.64%,且男女间修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敬老院内老年人行动不便,自身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因素,居住在敬老院内的大多数老人没有收入来源,仅靠子女供给等因素,可能是影响老年人义齿修复率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病患者的就诊动机和治疗效果[6]。无牙颌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失牙人数、牙数亦逐年上升,口内功能牙逐年减少,全口牙缺失者人数增加,戴义齿率亦呈上升趋势[3]。
表4显示,每天不刷牙的老年人占到44.77%,每天只刷1次牙人数占到31.84%。对于老年人而言,自理能力差,口腔自我保健意识较低,认为年纪老了,不需要口腔保健;殊不知口腔卫生不良会导致牙齿周围堆积大量的菌斑、牙石,为细菌的聚集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先造成牙龈炎,然后因为重视不够进而发展为早期牙周炎、晚期牙周炎甚至牙齿松动、脱落[7]。有关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前后,牙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P<0.05),90%以上的患者养成了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对牙周病的防治起到了促进作用[8]。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只要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学的口腔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可以终生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只要口腔内存留牙齿,就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坚持刷牙,没牙也要注意清洁口腔。
综上所述,敬老院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堪忧,牙缺失率高而修复率低;且老年人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差,认为年纪大了,不需要口腔保健;牙缺损不需及时修复,对口腔疾病远不如全身性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重视。有关报道美国的多数老年人,据统计95%生活在家中,经常去医院看牙病,5%生活在敬老院之类设施的老年人,看牙病的比例较少[9]。相比较之下,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严重,年龄大,身体有病及需要有人照顾的老年人大多集中在敬老院。
金山区位于上海的远郊,辖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存在不当的口腔清洁习惯与意识。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是影响口腔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0]。牙防所作为口腔预防保健的专业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服务网络,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实施康复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4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1000.
[3]程 竑,曾晓莉,等.上海市1579名中老年人牙缺失与义齿修复情况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09,12(6):561-566.
[4]陈 薇,顾志玲,等.北京市中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0,8(4):169-172
[5]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5
[6]赵 辉,魏 强,柴 淳.严重牙龈退缩患者心理因素对义龈修复满意度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8,1:23-25
[7]苏少晨,祁 涛,等.兰州市敬老院326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30).
[8]李红梅,李亚男,宫琪玮.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对牙周病认知与行为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3):140-142
[9]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161
[10]李 洁,李 刚,范晓敏.军队人员口腔卫生观念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