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2010-05-23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为观察高血压并发心衰患者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与病情的关系,寻找高血压并发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发原因,近年来我们对 6 3例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06年 6 月 ~ 2009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心衰患者 6 3例(心衰组),男 47例、女 1 6例,年龄 5 0~80(65±12)岁。患者均符合1999年 WHO/ISH高血压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并排除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房颤、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早搏)、糖尿病等疾患。入选患者未使用抗胆碱药和 α 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类药物,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 27例,Ⅲ ~Ⅳ级 3 6例。另选择高血压病心功能正常者 63例(对照组),男 4 7例、女16例,年龄 49~77(64±11)岁;为我院体检正常者,血液生化检查、胸部 X线、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无阳性发现。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 2 4 h心电图(一般上午 1 0:00至次日上午 1 0:00)。系统回放 2 4 h内所有心电信号,通过电脑自动识别加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干扰、异位心律、伪差,对 24 h内正常室性搏动 R R间期进行分析。①时域分析:24 h夜间(21:01~07:00)、白昼(7:01~21:00)昼夜心动周期差值,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 2 4 h内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 5 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24 h的 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②频域分析:由计算机分析软件自动计算 24 h频域指标:高频率(HF)0.15 ~0.40Hz、低频率(LF)0.04~ 0.15Hz、甚低频率(VLF)0.01~0.04 Hz,建立以频率为横坐标(Hz),功率谱密度为纵坐标(ms2/Hz)的功率频谱图。对各频带的功率谱密度进行评分,得到各个频带的面积大小即功率,计算各频带功率之和为总功率(TF)。LF/HF代表低频和高频的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比较见表 1。
表1 心衰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比较(±s)
表1 心衰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比较(±s)
注:与心衰组比较,*P<0.05,**P<0.01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心衰患者较心功能正常者心率变异明显降低,提示前者自主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心率变异指标中 SDNN用于心率变异的总体分析[1]。RMSSD、PNN50反映心率变异中快变化成分,相当于频域分析中 HF;RMSSD、PNN50、HF关联呼吸对心率的影响,与迷走神经功能活性有关。SDANN反映心率变异中慢变化成分,相当于频域分析中 VLF,VLF受血管舒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LF受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与交感神经活性相关,同时也受迷走神经活性影响,故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作用,心率变异降低是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所致[2]。LF/HF代表自主神经中交感—迷走神经能力的平衡,自主神经中交感—迷走神经能力的失衡可损伤心肌生物电稳定性[3]。本文高血压心衰患者 SDNN较高血压心功能正常者缩短,昼夜心动周期差减少,说明高血压心衰患者心率丧失高于正常人昼夜生理节奏,对不同的生理活动,其应激状态的反应降低,不利于心功能调节和心电稳定。高血压左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指标与高血压心功能正常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示出自主神经对心率、心律总的调控作用受损,说明高血压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心肌致颤域降低,电生理不稳定,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并促进心血管事件高发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4]。
[1]孙瑞龙.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6(4):252-254.
[2]刘战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研究[J].实用心电杂志,2007,16(3):178-178.
[3]桑更生.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3):193-194.
[4]祝善俊.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