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0-05-22陈晓燕
黄 杰,赵 翠,陈晓燕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化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化疗药物多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体内正常细胞有毒害作用[1],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故可降低其生活质量。我们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加心理干预措施,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9年 1~11月在我院住院的肺癌患者 60例,男 32例、女 28例,年龄(63.56±7.52)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28例,干预组 32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均于入院时及化疗前采用常规干预,包括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设施、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化疗目的、化疗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3个月,内容包括:①化疗前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采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交谈,了解其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识、家庭环境及经济来源,分析其心理问题及原因。通过给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或请疗效明显的患者现身说法,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讲述化疗常见毒副反应,说明其可用药物控制,停药后恢复正常。②化疗中的心理干预:说明化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使患者有心理准备,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化疗。出现毒副反应时,采用向患者提供报纸、杂志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恶心、呕吐等;或用暗示性语言增强其自信心,从心理上减轻其对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敏感性。③化疗后的心理干预:患者初次接受化疗多抱有很大希望,能积极配合治疗;第 1个疗程效果不理想时易产生急躁、悲观情绪,对化疗失去信心。医护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出院前,要了解其思想状况,弱化其患者角色,与其一起憧憬重返工作岗位和建设家庭生活的美好前景。
1.2.2 心理评估方法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后 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抑郁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焦虑程度;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其生存质量[2],该问卷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 (RE)、精神健康(M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评分结果比较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 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6.76±6.31)、(38.34±6.78)分,对照组分别为(35.73±7.13)、(37.65±4.53)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0.12±5.12)、(33.87±4.56)分,对照组分别为(32.25±8.12)、(34.52±5.79)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除RP、BP外,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检测指标对照组(n=28)干预组(n=3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PF 75.36±9.75 79.87±8.37 75.25±11.12 87.22±12.52*GH 36.36±9.45 49.55±8.36 35.23±13.56 65.22±12.34*VT 57.06±10.95 65.43±9.56 56.45±11.22 78.56±12.62*SF 65.36±9.05 71.56±10.43 65.43±13.12 85.42±14.23*RE 55.37±11.20 60.52±12.35 53.25±12.14 75.72±13.58*MH 66.36±12.24 71.66±11.03 65.26±15.15 75.82±14.02*
2.3 胃肠道反应比较 根据 WHO制定的抗癌药胃肠道反应分度标准[3],干预组出现恶心、呕吐Ⅰ~Ⅱ度 21例,Ⅲ ~Ⅳ度 5例;对照组分别为 18、10例。干预组胃肠道反应程度比对照组轻(χ2=7.35,P<0.05)。
3 讨论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癌症诊治过程中,患者最常见心理问题是过度焦虑和抑郁,其多来自对疾病、疼痛、孤独、治疗、死亡的恐惧、焦虑等,长期心理疾病带来的痛苦、焦虑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为抑郁;化疗毒副反应造成患者心理应激,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可影响其治疗和康复。通过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善和稳定情绪。
据报道[3],患者对化疗有恐惧心理时,其体内5-羟色胺(5-HT)升高,5-HT与内脏或中枢 5-HT受体结合可引起恶心、呕吐;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其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可阻断此环节,改善部分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王建平等[4]报道,心理干预可提高癌症患者的体内 NK细胞活性及免疫功能。本研究显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恶心、呕吐程度较轻,提示心理干预在肺癌化疗中有一定缓解消化道反应的作用。
总之,癌症患者是弱势群体,其进行化疗时心理承受很多痛苦,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痛苦,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学大学出版社,2000:263-267.
[3]Alexander DJ.A review of avian influenza indifferent bird species[J].Vet Microbiol,2000,22(1-2):3-13.
[4]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等.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2):8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