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5-22廖江涛
朱 虹,廖江涛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消化内科,湖南长沙 41008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研究认为[1],SAP时肠屏障功能损伤造成肠内细菌易位是并发胰腺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临床80%以上的死亡病例与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有关,可见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是影响SAP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S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来调整肠道菌群,防治肠源性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SAP患者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8~6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标准[2],Ranson评分≥3分,CT分级为D级或E级。即D级:单个胰外液体积聚;E级:两个或更多个液体积聚,伴或不伴胰腺坏死。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入院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奥美拉唑)、抑制胰酶分泌(生长抑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2~4粒,每天2次,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入院后48~72 h内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疗程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3]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x±s,d)
2.2 两组并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两组胃肠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SAP病情急且病死率高,近年的研究表明[4],SAP早期就出现胃肠损伤及细菌易位,肠道菌群易位和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加重和促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SAP感染病原通常是来源于肠道的革兰阴性菌。有研究表明[5],在SAP发病后2 h即有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实验性胰腺炎发生后3 h小肠动力减退,6、24 h后分别有60%、90%的大鼠发生肠细菌易位至腹腔和胰腺组织,故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是治疗SAP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措施。
SAP发生后局部病变可引起结肠麻痹、肠屏障损伤,加上较长时间的禁食和长时间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均可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同时赵光侠等[6]指出胃肠道缺血时广泛的上皮与绒毛分离,上皮坏死,固有层破坏,绒毛水肿,间隙增宽,均可导致微生态失衡。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SAP患者的恢复[7],它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和调整肠内菌群失调。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体内还能够促进IgA的分泌,并有效抑制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双歧三联活菌为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3种肠道固有菌群的活菌微生态复方制剂,每粒含0.5亿活菌。该药能直接补充肠道正常生理性优势菌种,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微循环,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有研究发现[8]早期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能减少血中TNF-α和IL-8的水平。
在本组研究中加用了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组,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胰腺感染例数下降,住院时间缩短,在连续服用14 d后,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双歧三联活菌在恢复胃肠道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具有优势,体现了益生菌制剂在SAP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徐桂芳,邹晓平,李兆申.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J].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5,25(4):201-203.
[2]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3):206.
[3]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347.
[4]赵晓雷,计敏.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J].胰腺病学,2007,12(7):366-368.
[5]Wang X,Andersson R,Soltesz V,et al.Gut origin sepsis,macrophage function and oxygen extrac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in the rat[J].World JSurg,1996,20:299-307.
[6]赵光侠,袁壮.胃肠道细菌移位、胃液菌群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3):184.
[7]陈洁,王兴鹏,汪佩文,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J].胰腺病学,2004,(3):145-149.
[8]崔立红,王少鑫,王晓辉,等.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9):1584-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