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楚文化与龙凤呈祥

2010-05-19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12期
关键词:编钟楚文化楚国

文/刘 军 编辑/陈 陆

南水北调水源地——汉江,图为汉江源头。 摄影/税晓洁/CFP

荆楚立国的历史已近3000年。她从三峡走出,沿长江东进,最强大时曾领有苏浙,涉足齐鲁。由她创造的荆楚文化,气势恢宏,光照千秋,最后成为中华文化一个主要的支脉,在古代东方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这个曾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荆楚文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呢?

大约在5000年前,也就是由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所谓的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五帝”中的尧舜的帝位即部落首领的继承是“禅让制”,将帝位传贤于治水功臣禹。但从禹实行子孙世袭制,建立夏朝起,朴素原始的部落社会不复存在,中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男性尚武,自古如此。从父系社会开始,部落之间便冲突不断,北方中原民族成为统一的先锋,战火显然是由中原而逐步向南方扩展。如尧舜时代,长江流域的三苗就成为北方首领尧舜最大的敌人,要不然《史记·五帝本纪》中怎会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之说。

现在的荆州地区可是当时三苗的根据地,以后绵延400余年的郢楚古国就在那里立国。因为有了楚国和楚人,才有了楚文化,它是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它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分成了南北两支:北为中原文化,南为楚文化。楚文化的发展应该从荆楚地区说起。

楚,本意是牡荆,一种灌木,大概楚地原是荆条丛生的荒凉之地。荆,是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自古荆、楚就通用。

早在新石器时期,今湖北京山屈家岭一带就有楚人在活动,创造了屈家岭文化,那已是6000年前的事了。传说,后来黄帝的正妃嫘祖(西陵氏女)曾在荆州这一带采桑养蚕,缫丝织绸。黄帝“割地布九州”的时候,荆州算其中的一个州。

商代的时候,城市文明已投射给荆楚大地第一缕曙光。长江流域最早的城市——盘龙城遗址位于今武汉市黄陂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仅次于郑州商代遗址的第二座古城。

荆州东门,城门边饱经沧桑的石狮子,仿佛有了灵性,露出诡异的笑容。摄影/胡灏/CFP

到了周代,周成王将祝融的后人熊绎封在荆州地区。《左传》曾记载:“昔我先民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筚路”,就是用当地荆草编的柴车;“蓝缕”,是指破旧的衣服。也就是说,熊绎最初是过着位卑势弱、生活简朴的农猎生活。楚先人正是凭着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创业的。周昭王时,楚国已经强盛,在汉水将周昭王淹死的就是楚人,于是有了“昭王南征不返”的故事。

公元前689年,楚国在距荆州城北郊的纪南城建立都城后,又在附近修建了郢城。从纪南城出土的楚式铜器,庄严中见精巧,与中原铜器有明显的区别。除此之外,还出土了一批楚国竹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在南方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断层,而纪南城竹简的出土,就弥补了这个文化断层。后来,楚国都城沿长江向东迁移至今河南、安徽境,又先后三次建城,而亡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境)境内。现在的荆州城,作为州郡级的城池则始于东晋时期,因濒临长江,当时它是作为纪南城的渚宫即别宫,主要用来君王驾幸,迎接国宾。

楚国,最有作为的应该是楚庄王。楚庄王初登位时,由于实权为大贵族所控制,十分无奈,便日夜在宫中饮酒作乐,三年不理朝政,还下令全国:“有敢进谏者杀头。”有一天,大臣伍举进宫劝谏,庄王问道:“你来干什么?难道你没有听说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伍举答道:“我不是来劝谏的,是来给大王说说隐语解闷的。”庄王说:“那你就给我说个隐语吧。”伍举说:“有一种鸟居于高山之上,一连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是什么鸟?”庄王答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鸟可是楚人尊崇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凤。可是,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还是依然如故,纵情酒色。于是,大夫苏从大着胆子进宫进谏。庄王说:“你没有听到禁谏令吗?胆敢来劝谏我?”苏从说:“我不怕死。如果大王杀死我而后能幡然省悟,我即使死了也值得。”庄王第二天就上朝理事,以后每天上朝听政。他任用伍举、苏从主持朝政,惩办了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吏,提拔了一些有才德的官吏,开始了他争霸中原的王业。后来,中原除晋、齐、秦、鲁外,都尊楚庄王为共主。最后,又经过几代楚王的努力,楚国兼并了南方40多个国家,拥兵百万,扩地五千里,进入战国时期,楚国仍然是“七雄”之一。

以后,历代都在湖北荆州地区演绎了许多故事。像《三国演义》

一百二十回故事,其中就有许多回与荆州有关。与它相邻的纪南城更是风光热闹了411年,历经了25个楚王。在它鼎盛的时候,城内宫殿巍峨,一条条街道上作坊栉比,车水马龙,一片繁荣的景象,引来许多学者前往楚国与楚王谈国论世;优孟、莫愁女等艺人也前来献艺。这就是经常让屈原“登大坟以远望兮”的国都,不愧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上图:游客在武汉博物馆参观从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摄影/亦鸣/CFP

下图:编钟乐舞演绎编钟文化摄影/图图/CFP

多少年后,当专家们研究楚国崛起的原因时,发现楚国除了有励精图治的君主外,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物产。与中原各国相比,楚国的优势在于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楚国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楚国历代统治者都懂得水利兴、农业兴的道理。楚庄王时期,在今安徽金寨县和河南固始县境内兴建的期思陂,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农业灌溉系统,比都江堰还早350年,为楚地带来了大片的丰田沃野,鱼肥稻花香。现在这一带的不少灌溉工程,不妨说都有期思陂的影响,甚至还是它的拓展或重修。

中原大地是在冶炼之火中,建立了一个青铜时代的文明。楚国后来崛起也就是借助于大冶之火。还是楚庄王时,在鄂南不远的地方,楚国先占据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红铜生产基地——今湖北省大冶铜绿山。从那以后,楚国掌握了青铜制造技术。从大冶铜绿山考古挖掘出来的遗留的炉渣堆积厚度推算,此遗址已炼出红铜8~10吨。此后,楚地还发现了多处古铜矿遗址,矿藏资源极为丰富。楚国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发出大量的铜矿后,青铜冶炼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说,当时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不仅走在亚洲前列,也位于世界之首。

1978年,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战国墓出土的青铜编钟,更是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墓主是战国初期楚国霸权范围内一个曾国的国君,名叫乙。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集中体现了楚国高超的冶炼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

编钟要悬挂起来才可以演奏,有国外人士称曾侯乙编钟是“悬挂起来的音乐”。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现已发现的同类乐器中规模最宏大、质地最精美的一套,虽然在墓坑的积水中浸泡了千年,却毫无锈蚀,音质不变。这套编钟所显示出的制作工艺、美术、音乐水平,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其中,最大的一件钟高1.534米,全重203.6公斤。编钟的制造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冶炼技术外,还要通晓音律及懂得色彩与雕刻艺术,显然制造者应是一个拥有包括冶金、铸造、音乐、美术等各种技艺的群体。除编钟外,曾侯乙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7000多件。这真是一个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地下博物馆。擂鼓墩挖掘后的墓坑就地做了处理,加盖陈列馆,将墓室、棺椁及部分实物进行展览与保护。中国编钟从此名扬海外。

1982年,专家们又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现了大批丝织品,其中有绢、纱、锦、绣等。凤龙虎绣罗禅衣是其中的珍品之一,其轻薄柔软犹如近代的工艺丝织品。可想当时那身怀绝技的楚国织工是如何凭借一双灵巧的手,在鲜艳的经线与纬线之间穿梭,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绣出了一凤斗二龙一虎的图案。

楚人创造的“生漆文化”也同样光彩夺目。楚地是先秦漆器出土最多的地方。在湖北、湖南等地的楚墓中出土的漆器数达千件之多,包括各种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舟车和葬具等。这些漆器不仅表现了制漆技术的进步,也显示了楚人在木材加工、雕刻、绘画等方面技术的高超。另外,出土的楚王的彩绘石编磬、彩绘小座屏、楚国竹简等都是楚文化的瑰宝。

楚文化取得的成就之大、水平之高,有人甚至将她与同处于鼎盛期的古希腊文化相媲美。其实,当时楚国的青铜冶炼和锻造工艺及漆器制作,都早于古希腊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楚人的土木建筑也达到了当时世界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他如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当时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国家地理》网站曾报道过这样一条信息:美国原总统克林顿首次来华游览万里长城时,曾问陪同的中国长城学会的秘书长董耀会:“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董耀会回答:“这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是楚长城。”的确如此,现在湖北省房县、竹溪县与竹山县等地,还残留着比秦长城(万里长城)还早400多年的楚长城,修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88年,楚人当时称之为“方城”。现在,只有长城学专家还知道楚长城,一般人则一无所知。可能因为中原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经统一,这一线楚长城已失去边防的作用,久而久之也就荒废无闻了。

楚人以宽阔的胸襟吸取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成为楚国科技发达的重要原因。楚国每战胜一个国家后,不仅夺取当地的财富,还注意搜罗各种工匠和科技人才,目的是吸收掌握他国的科学技术。《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记载:楚国进攻鲁国,楚军打到鲁国的阳桥边。鲁国人为了求和,在送给楚国的礼物中竟包括几百名各具特长的工匠。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对动物图腾的崇拜,现已无从考证,但这早已成为一个世界现象。由于古代中国文明具有多元特征,表现在图腾崇拜上也有差异。也就是说,北方黄帝的子孙是龙图腾,南方炎帝的子孙是凤图腾。闻一多说得好:“龙凤是天生的一对,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对。”最早对图腾不同的崇拜已由南北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如果你看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器物,就会发现有的器物上有鸟纹,可以说是凤纹的雏形,比出土的“黄河第一龙”遗址所代表的文化要早上千年。也就是说,在中国,崇凤之俗比崇龙之俗早。在先秦文献中,除了天与帝,只有凤备受赞誉。如商代的骨卜辞,有称凤为“天使”的。《诗·大雅》中还直接将凤凰喻天子。东周列国中,最崇凤的还是楚国。由出土的文物可知,楚人认为凤能够降龙伏虎。楚庄王、庄子也曾将自己比作凤。屈原也将自己比作凤,而将楚王身边的那些小人比作鸡鹜。楚人还认为凤与自己的始祖祝融有某种亲缘关系。现在建于武汉东湖的祝融塑像,一头两面,一面为人面,一面为凤灵。前面提到的凤龙虎绣罗禅衣整个画面的中心是凤,它的一足后蹬,作腾跃状;另一足前伸,方攫下部一龙之颈,此龙逃避而侧首作痛苦状。凤一翅击中上部一龙之腰,此龙遁走,仰首张口作哀号状;凤另翅击前方一虎之腰,此虎亦仰首张口作哀号状。此构图已将楚人对凤的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祝融是舜帝的火正(火官),也是传说中的火神。据考证,楚文化的主源是远古祝融部落集团崇火尊凤的原始农业文化。

楚文化风情歌舞诗《荆山楚源》在武汉剧院上演。演员们正在表演歌舞《稼穑》摄影/熊明银/CFP

楚国最兴旺的时期,有一批赫赫有名的人物涌现在楚国:道家老子,农学家许行,天文学家唐昧,阴阳家南公,兵家伍子胥,文学家屈原、宋玉,还有音乐家钟子期,等等。荆门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有大量竹书文字以及《楚辞》和老子的《道德经》等,都是楚文化的精华和珍迹。

在楚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及其《楚辞》。屈原故乡在湖北省秭归未淹没时的故城东北30公里的乐平里,他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出生贵族,从小就聪颖能干。长大以后,他既能“博闻强记”,又“娴于辞令”,不到20岁的时候就离开故乡来到楚怀王身边,开始了一生的政治生涯,先后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他主张联齐抗秦,终因受到奸佞小人的嫉妒中伤而被逐,漂泊于楚国。流放中,屈原目睹了百姓的悲惨生活,尤其是听到秦国占领楚国国都的消息后,放声大哭。这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最终,万念俱灰的他来到湖南的汩罗江,抱石投江,以死殉国。他死后,各地人民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他,荆楚大地上从此就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每年端午节的时候,也就是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当地人都包粽子、划龙舟。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包粽子扔到江里,是为了让鱼、虾都去吃粽子,而不去食屈原的身体。划龙舟是为了更好地打捞屈原的尸体。划一般的船,水中的妖魔鬼怪会出来阻截;把船打扮成“龙”的样子,锣鼓喧天,以驱赶妖魔鬼怪,就可以更快地把屈原的尸首捞上来。几千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而且早已超越了国界,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和海外各国有华人的地方。屈原早在几十年前就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了。

屈原出生地——乐平里修筑的屈原庙外观高洁。摄影/陈文

屈原,不仅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和他的《楚辞》可谓“与日月争光”而不朽。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代表了《楚辞》的最高峰,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其表现出的对人类对重大问题——理想与现实、战争与和平、命运与奋斗、生命与爱情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

楚文化另一个代表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春秋时楚国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有《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传世。他和战国时期的庄子的思想观念前后呼应,互为补充,在历史上并称为老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创造者;在个人生活态度上,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在社会思想上,对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和回归自然原始生活充满了向往。

刘邦的老祖宗是战国时的宋国人,但宋国最终被楚国吞并,到了他这一时代早已是楚国人。多少年后,楚人刘邦得了天下,把国都建在长安,但楚地还是他想念的故乡。他在那首著名的《大风歌》中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谈到刘邦,这里还应该谈谈“汉族”名称的起源。“汉族”是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而“汉族”这个称谓也与汉江有关。《辞源》对“汉”字有这样一条解释:“古代边裔部族称中国人为汉人,以汉代强盛,号令远及边裔,边裔只知中国为汉也。”在汉代以前,兄弟部族把现在的汉人称“夏人”、“秦人”;自汉兴以后,改称为汉人,也将汉族叫“汉族”。据此可知,“汉族”一词是由汉朝来的。刘邦创立汉朝前先与项羽联合反秦。秦朝灭亡,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拥有汉中、巴蜀之地。他起兵虽早,但脱离项羽而自立,应是崛起于汉中之后。他设坛拜将,重用韩信,就是在汉中。他由此挥师北上关中,逐鹿中原,扫除群雄,五年楚汉相争,最后统一中国。国号汉朝,既取“天汉”之祥,也与汉中有关。汉中又因其位于汉水而得名。汉民族之所以称之为“汉”,与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也算有一些瓜葛吧!

汉朝再一次统一天下后,自成体系的楚文化才渐渐消失。不是楚文化带有鲜明地域个性的消失,而是楚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一样,共同转化成具有共性的汉文化,所不同的是,它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最后,它终于与其他地域文化一起共同转化为凌驾于所有区域性文化和民族性文化之上的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共同转化为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世界的东方文化。

猜你喜欢

编钟楚文化楚国
金石齐鸣话编钟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曾侯乙编钟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小燕子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