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 迫害 ”:以爱的名义

2010-05-14卓越姐程刚宽子

知识窗 2010年10期
关键词:卓越王毅儿子

卓越姐 程刚 宽子

◎策划:本刊编辑部

◎讲述人:卓越姐 程刚 宽子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的惊悚名字。

“50后”和“80后”,“60后”和“90后”,“70后和00后”,两代人出生、成长的背景完全不同,思想定型于跨越近30年的两个完全断裂的时空。时空之间,激荡着左与右的博弈,退与进的拉锯,新与旧的冲突,物质和精神的失衡……

父母爱孩子:爱得没头绪、没原则、没目的;孩子很郁闷:闷得没道理,没缘由,没出口。吃过苦的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能不那么苦;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渴望孩子满腹经纶……总之,是真正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人生设计的实践者,当成了自己未竞理想的化身,因为全神贯注于这些,所以,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不拿孩子当人看,而是当作了工具,让他们的心爱之肉承受非人之虐、无痕之伤……

和你的父母一起来看看这些爱的故事吧。当“迫害”不再,爱的真容自会迷人地显现——

故事一

学习不好,比死还要可怕

讲述人:卓越姐

卓越出生的时候,父母已过了不惑之年。中年得子,想着儿子长大的时候双亲已经年迈,无力给其更多的庇护,母亲把对卓越的爱都转化成了一个“严”字。

“严”的第一步就是让卓越4岁上小学一年级。卓越的母亲是小学教师,为了让卓越每天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学习,一直在毕业班任教的她申请从一年级开始带班。五年的小学时光,在母亲无时不刻的“监视”中度过。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母亲又陪着卓越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复习。最终,9岁的卓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初中的实验班,这也成了他的母亲引以为傲的教育成果。

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进入初中之后,远离了母亲视线的卓越就成了脱缰的小马驹。课堂上看武侠小说,不能按时交送作业,恶作剧吓唬女同学……老师每告一次状,卓越就挨一顿打。起初,母亲只是罚跪、拧耳朵、打手心,后来,就用鸡毛掸子抽他。卓越的身上经常是淤青未消,又添新伤。可是,无论打得多狠,卓越只要一到学校,就把母亲的“警告”忘到了九霄云外。不仅如此,他还和同学一块进网吧玩游戏,甚至开始偷着拿父母的钱。恼羞成怒的母亲曾用火剪敲他的腿,把他的头摁到水桶里捂,他依旧顽劣不改。令人称奇的是,如此顽劣的卓越,竟也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卓越进入了高中,父母在对他的教育方法上分歧越来越大。母亲虽然很少再对卓越动手,却时常拿他初中时的“劣迹”说事,反复给他敲警钟,提醒他“知耻而后勇”;父亲却信奉“赏识教育法”,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就当着大家的面夸奖卓越,说他4岁上一年级, 9岁考上初中实验班,心思大部分都没用在学习上,居然能考上高中,可见是个异常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可以成才。如此一来,卓越对母亲越来越排斥,对父亲越来越依赖。后来,母亲责骂他,他开始顶撞:“我不要你管,我爸一个人管就够了。”在二比一的较量中,母亲最终答应退出对卓越的管教,条件是:卓越的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班里前十名。

可是,在学习上一直不够勤奋的卓越并没有因父亲的“赏识”而发愤苦读,反而因为环境的宽松而玩心更重。自然地,前十名不但进入不了,而且成绩还在退步。为了不让母亲唠叨,每次的考试成绩,父亲都“拔高”之后再告诉母亲。

卓越读高三时,母亲给父亲下了一道死命令:卓越今年如果考不上大学,你们爷俩就从这个家里搬出去!父亲对卓越说,儿子,爸相信你,你一定要争气。

紧张的高三生活,母亲的“警告”,父亲的“期盼”,让卓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他开始整夜的睡不着觉。自己偷偷去买了安眠药,夜晚能睡着了,可是白天却老犯困,听不进去课。进入到关键阶段,别的同学都卯足了劲儿往前冲,他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他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在积攒了一段时间的安眠药、止痛药之后,他选择了在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前一天夜晚,一把吞了下去……

卓越最终还是醒了过来。看着父亲突然间苍老了许多的面庞,他后悔得连抽了自己几个耳光。母亲却只对他说了一句话:难道学习比死都可怕?然后,质问父亲:你教育得好,他就寻死?

在卓越心里,学习比死都可怕,更确切地说,学习不好带来的后果,比死还要可怕!因为,他死了,是一个人;而考不上大学,却毁了一个家。

高考落榜是毫无悬念的。但卓越不怪自己,却开始恨母亲:恨母亲让他过早地上学,恨母亲从来没给他买过一样玩具,更恨母亲带给了他巨大的身心伤害。那天,当母亲又斥责他的时候,他大声地对母亲嚷道:“我今天这个鬼样子,还不是你一手造成的?要不是为了我爸,我早就不想活了!”

9月,为了父亲,卓越选择了复读。可是,复读班分秒必争的学习气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还有,由于功课落下太多,他跟不上老师复习的进度。他又一次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 “我的心理是不是有了问题?”卓越时常这样问自己。他害怕:长此以往,精神会彻底崩溃,自己真的会死在父母的“祸害”之下……

故事旁白:

在卓越的母亲看来,卓越的今天是由于他天性顽劣和父亲的纵容、袒护造成的;而卓越的父亲却认为是母亲管得太紧、打得太狠的结果。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两个人以爱的名义实施的两种大相径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不和谐,共同“迫害”了儿子。

故事二

别让我在你的成功里遭罪

讲述人:程刚

王坚是一名驻守边陲的军人。因为驻地条件艰苦,妻子没有随军,和儿子王毅留守在山东老家。王毅上初二的时候,王坚转业回到地方,在矿业局挂了一个副局长的职,一家人总算团圆了。

王坚觉得自己对这个家亏欠的太多,尤其是儿子。王坚打算好好弥补一下,不能再让儿子把自己当成“邻家大哥”。

王坚给儿子选择了一所中外合资的贵族学校,尽管学费不菲,但条件的确优越——名师授课、双语教学、课程与国际接轨。硬件更没得说,单看学生公寓吧,绝对星级宾馆的标准。这是一所初高中一体的中学,据说将来出国留学的机会很大。

王毅对父亲的做法并不买账,好端端的干嘛要转学?初中上了一年多了,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这种时候转学,一是感情上难以接受,再者,光适应新环境又得消耗几个月时间。为此爷儿俩较了一阵子劲儿,妈妈也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想想这么多年孤儿寡母受的苦,让王坚补偿一下也是应该。王坚爱子心切,手续都办好了,十几万学费也交了,只能苦口婆心地做王毅的工作,且啥招都用了,就差给儿子下跪了。

最终,王毅妥协了。

进入贵族学校后,王毅看到周围的同学吃穿用度皆是名牌,谈吐玩乐都很新潮,自己土里土气的一副“村相”,自卑感油然而生。他在学校里变得沉默寡言,周末回到家也闷闷不乐。

王坚夫妇自然观察到了儿子的变化,几番询问才弄明白了缘由。儿子的委屈是王坚最深切的痛,思来想去,最后一咬牙,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副局长的职务,去承包矿井,挣大钱去给儿子撑面子!王毅本来想转回原学校,看到老爸如此坚决,何况学费都交了,撑着吧。其实,虽然王毅对那些贵公子、娇小姐的做派有些反感,但几个月熏染下来,心里也有一丝丝向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稚嫩的心灵很难抵得住诱惑。

王坚承包矿井很快发了大财。水涨船高,王毅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和同学比阔底气十足了。王坚总算舒了口气,以为对儿子的歉疚终于有所弥补,岂不知王毅的生活发生变化后,学习的方向也逐渐迷失。

初三的时候,王毅就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由于所在学校晚休管理比较松,他经常通宵上网玩游戏和聊天,白天免不了在课堂上呼呼大睡,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为此班主任多次找王坚谈过,但王坚忙于生意没有过多地关注。到了高二,王毅已沉湎于游戏不能自拔。直到有一次开家长会,王坚得知儿子的实情,才如梦方醒,忧愤交加。脾气暴躁的王坚在学生公寓里摔了王毅的笔记本,而王毅却在一旁冷漠地看着父亲,像当年静观那位“邻家大哥”。王坚以为自己的怒气可以震慑住儿子,岂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王毅戒掉网瘾已非易事。

笔记本没了,手机照样可以上网,王毅在网络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国庆节王毅放假回家,事先已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情况的王坚雷霆大发,不但摔坏了王毅的手机,而且第一次重重地打了他两个耳光。妈妈不知该站在哪边,躲在一旁暗自伤心。后来,王毅发展到深夜翻墙去网吧上网,结果摔伤了左腿,被学校送回家养伤。

王坚前思后想,觉得当初让儿子上贵族学校是个错误,眼看就要升高三考大学了,这样下去,王毅前景堪忧。夫妻俩一商议,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儿子再转回原学校就读,哪怕十几万学费打了水漂。

王毅知道自己的想法从来都不能动摇爸爸的决心,顺从是唯一的选择。

回到了原学校的怀抱,王毅心里确实也有一丝欣喜。但很快,他的情绪就跌入了低谷。昔日那些成绩平平的“手下败将”都风风光光地跑到了自己的前面,回头一望,与自己为伍的屈指可数,优秀的王毅已成明日黄花。激烈的竞争令他窒息,无言的自卑把他淹没,他全然不能适应这种“世俗”的生活,就像一个贵族突然被扔进破败的农舍里。

王坚花重金给儿子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起色并不大,因为长期贵族式的散淡生活使王毅缺乏持之以恒的韧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做什么事都浮皮潦草,心不在焉。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王毅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故事旁白: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孩子的许多毛病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令人心痛的是,有些深爱孩子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奋斗去摧毁自己的目标。”王毅的父亲似乎正在验证这么一句话:父母越成功,孩子越遭罪

故事三

“艺术狂”父母快把我逼疯

讲述人:宽子

从3岁开始,璞便沿着父母既定的培养方向,一步一步往前走。上幼儿园中班时,她就能独自上台唱歌、跳舞、弹奏钢琴曲。

转眼要上小学了,璞成了市里几家重点小学的“竞争”对象。最后,在父母的决定下,璞上了全市最牛的实验小学。进入小学后,璞成了老师眼里的“宝”。学校一有什么文艺活动,或是对外演出比赛,璞便是老师手中的“王牌”。接下来,便是没日没夜的演出训练、彩排活动,每每一场演出下来,她都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

父母是关心自己女儿的,璞每回爬上父母的汽车,父母都会问她:宝贝,今天过得还好吗?面对父母的辛苦,璞很懂事地敷衍:还好呢。其实,璞的心里,很厌倦很厌倦,她觉得自己就像动物园里的孔雀,瞬间的开屏只为博得游客的那一笑。

璞有这样的心里负担,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每周都有没完没了的“安排”,这简直令她喘不过气,比如:每个晚上必须弹一个小时的钢琴,还要做作业;逢双号的时间,晚上还要先去上两个小时的书法。尤其在周末,还要去学唱歌、跳舞、写作,每个周末她仅有的半天时间,还要应付老师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二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到了高年级,璞因为课余时间甚少,一些作业没能按时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也未能得到提高,璞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老师的“警告令”不时在她的耳边响起,这使她感到很苦恼。后来,为了弥补落下的知识,璞的父母让她前往数学老师家里补课,每周两个晚上。前提是,其他的特长学习,不能落下。璞的父母一向认为技多不压身,一个人多一项技能,就为自己多赢得一块立足之地。

然而,璞却说,我都快被压趴下了。

璞的第一次反抗,源于一封信。六年级的孩子,对于璞这样一个早期就受过艺术熏陶的孩子而言,她的脸上勃发出的韵味和气质,宛如一颗可人的红苹果。加上她本就长得美丽高雅,使原本12岁的她,早已如出水的芙蓉,落落大方。最后一个“六一”晚会的登台,璞除了自己的独舞节目外,还参与了节目的主持工作。那天,同样是忙到了天黑。她回到教室收拾书包时,意外地看到包里多了一封信,是班里一个男孩子写的。璞看着那优美的诗行,以及那直白的示意,她的心里在感到害羞和惊异的同时,也有那一丝的温暖荡起,尤其是男孩子的那一句:你很累了,我在抽屉里为你放着一瓶你爱喝的蓓奇野菜。

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车上,璞的眼睛始终朝着窗外,对着一路的霓虹灯发出了从未有过的忧愁。男孩子的那封信,不时在她的心里飘起。

璞,彻底分心了。成绩节节下降,特长课上得有一茬没一茬。璞的父母,对于璞的成绩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特长课的心不在焉,他们感到不可理喻。

一天晚上,璞在琴房里弹钢琴,母亲闲着给她整理房间,意外地从她的小抽屉里,搜出了一沓信笺。真相大白,璞的父母厉声责问女儿。

那天晚上,璞从未有过地对着父母大喊:从小到现在,你们整天就会让我跳、唱、弹。你们问过我的感受吗?知道过我的心思吗?

面对璞的怒吼,父母被震住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听话、乖巧、顺从的孩子,一向倾心培育、教导的孩子,今天怎么突然翻脸不认人了?他们苦恼、伤心,含泪无语。

接下来,便是没完没了的思想课,没完没了地跟踪。紧接着,就是没完没了的沉默、对峙。

两个月后,小学升初中考试结束。面对自己的发挥,璞的心里明镜似的。她想到,几周后,当父母知道成绩后,会怎么样?尤其是,漫长的两个月暑假,她还有没完没了的特长班学习。

璞,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璞的父母是在一家“小猴子”冰爽店找到女儿的。璞一脸憔悴,衣服很脏,披头散发,双眼带着焦虑和不安。听她的同学讲,她几乎每个周末上完疲惫的特长课后,都会去那儿“冰”一下。

不知道,她的父母会是怎样处置她的,更关键的是,她的父母,会不会再让她去上那令璞谈虎色变的特长课……

故事旁白:

技艺、技能、技术……这是一个以“技”求生的时代,而怎样让孩子“艺术”地生活、享受地学习,大多数父母已然无暇顾及。人生的喜乐,源自于追逐目标的适当和自愿。依此衡量,在数不过来的奥数班、才艺班,在看不到头的考证、考级的长龙里,不知有多少颗被压迫的心灵。璞的喊叫,正是长期压抑后的爆发!

(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话题当事人已作化名处理)

猜你喜欢

卓越王毅儿子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王毅谈2022年中国外交八大重点
画与理
打儿子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毛尖茶韵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