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性 呼唤法律
2010-05-14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政府的介入下,腾讯与360历时一个多月的网上战争似乎告一段落。
事情已经很清楚,这场没有硝烟,但处处刀光剑影的互联网恶战最终没有胜利者。消费者、卷入其中的企业以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因此而受到深深的伤害。
这样的恶战严重地伤害了正在成长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进而打击了人们对中国新兴企业家群体的信心。应该说,互联网集中了中国最具有创造力的企业家,他们年轻,普遍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广阔的视野。从产业、从经济、乃至从社会的角度,人们对这些企业家寄予厚望。
但是,从3721的流氓软件,到百度人为操纵搜索排名,以及杀毒软件企业之间的恩恩怨怨,互联网企业家已经给公众留下了不佳的印象。此次腾讯、360发展“超限战”,更是变本加厉。
这些面临信誉危机的企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了。希望当事企业、互联网行业和整个社会,回归理性,在法律和商业伦理的范畴解决纠纷。
在这场网络战争里,消费者的利益被当事者作为高高举起的旗帜。但是,被高高举起的消费者利益的盾牌之下,实质还是对市场和商业利益的切分。当事的互联网企业,应当深刻反省自己的经营策略。应当说,在中国,我们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路途上,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商业伦理。相反,种种扭曲的心态支配着企业家,比如把商业竞争当做你死我活的战争看待,还有扭曲的竞争策略也盛行于商业世界。
事情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拥有强大用户平台的腾讯进军杀毒软件市场,这一举措威胁了以杀毒软件为业务发展平台的360的核心利益。于是360祭起一贯的法宝,开发了针对性极强的扣扣保镖反击腾讯。腾讯被扣扣保镖利用好友列表传播的超几何增长的前景震骇,断然停止在360的电脑上运行QQ。
其实,几乎类似的情况在1997年也发生在微软和浏览器navigator的开发者网景公司(Netscape)之间。当时,如日中天的微软利用自己在操作系统的巨大平台优势,在文字处理软件、商用财务软件、网络主页制作软件以及众多的电子多媒体软件领域四面出击,干掉一个个对手。微软随后推出浏览器IE,严重威胁了以浏览器业务为主要营收的网景公司。当微软宣布在新的操作系统中“集成”IE浏览器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就向联邦法院起诉,指控微软违反了它在1995年与美国联邦政府签署的反托拉斯协议。联邦法院随后裁决,禁止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IE浏览器。
由此看出,发生在腾讯和360之间的商业纠纷,本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国际社会十几年前的范例,足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这次事件中,当事企业都采取了法律手段,但又表示对司法时效的不信任。这里就凸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领域司法实践的滞后和司法权威的缺失。
硝烟散去,我们期待,寄托着未来中国经济希望的互联网新经济的一代商业领袖们,回归冷静和理性,在法律和现代商业伦理的框架下展开公平竞争合谐发展。我们希望,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企业家,应当反思自己的疏失,承担起推动行业自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