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
2010-05-14蔡桂兰赵素梅吴玉梅
蔡桂兰,赵素梅,吴玉梅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必定会造成病人心理障碍,而不良的心态则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将50例脑卒中偏瘫并焦虑状态病人进行音乐干预,以了解音乐干预对降低偏瘫病人焦虑水平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所有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偏瘫病人。纳入标准:①经临床CT或MRI确诊;②住院7 d~10 d,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认知功能障碍,喜欢音乐;③病人知情同意;④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总分>50分。排除标准:①有听力缺陷;②有智力缺陷。本组10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音乐干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6岁~86岁(62岁±2岁),住院 8.0 d±0.5 d;脑梗死33例,脑出血15例,脑出血梗死2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岁~86岁(61岁±2岁);脑梗死 32例,脑出血15例,脑出血梗死3例,住院8.0 d±0.5 d。两组年龄、性别、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良肢位、定时翻身、肢体运动),病人于每日上午、下午以及晚间生活护理以后保持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安静休息30 min。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确定音乐曲目 编撰1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库”,根据病人和人格类型及喜好提取“音乐处方”[2],如我国的古典民族音乐,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莫扎特等交响乐,班得瑞的轻音乐,恩亚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乡村音乐、轻爵士乐和现代音乐,不选择那些节奏疯狂、旋律紊乱、音调怪诞的流行乐曲及霹雳舞曲。
1.2.2 实施过程
1.2.2.1 评估 全面收集病人资料,了解病人的性别、年龄、过去史、现病史、民族风俗、文化背景、兴趣爱好、音乐素养、性格特点、社会支持等。
1.2.2.2 病人和环境准备 病人听音乐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短暂的冥想和沉思,摒弃一切杂念;遵循对病人感观产生良好刺激的原则,如空气清新,湿度适宜,安静无噪声,窗帘、灯光温和淡雅,分别从嗅、听、视3方面给予病人良好的感观刺激。根据条件在病室陈设少量花卉盆景及艺术字画以增添情趣,并保证病人卧位或坐位舒适。同时限制探视,关掉电话(包括手机),排空大小便。
1.2.2.3 倾听 选择3首或4首病人喜欢的乐曲,将病人选定的曲目储存在MP3播放器上,并向病人讲解音乐所展示的内容,指导病人进行情景联想,闭上眼睛,戴着耳机边听边根据主题进行自由联想并尽量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保持舒适的姿势,分别于每日上午、下午以及晚间生活护理后倾听乐曲30 min,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采用SAS测评病人焦虑程度及其在干预过程中的变化。所有病人在主管护士的指导下,在入院后2 d内完成干预前的测评,干预后第28天再测评1次。测评表由病人填写,30 min后收回。SAS包括20项,采用1级~4级评分法,总分>50分表示有焦虑情绪,得分越高说明其焦虑程度越重[3]。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详见表1。表明药物治疗、康复护理配合音乐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状态。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实验组 50 56±9 33±7 13.528 <0.01对照组 50 58±11 41±8 7.068 <0.01 t值 0.882 -4.568 P >0.05 <0.01
3 讨论
3.1 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状态实施干预的必要性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卒中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使病人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病人又害怕长期疾病治疗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引发焦虑、抑郁、淡漠等心理问题。这种不良心理往往又反过来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4]。如果没有正确的积极的干预措施,这种消极心理就会走向极端[5]。
3.2 音乐干预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各种影响,音乐与人的感情、意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6]。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器官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及神经细胞兴奋作用,使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处于最佳状态[7]。本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温馨、舒缓的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达到宣泄感情和放松的效果[8],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护大脑,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从而有助于病人的情绪调节,激发康复训练的兴趣,认真完成每一次训练任务,逐步实现自我照顾、独立生活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但音乐干预并不是给病人播放音乐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要病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而在所有的护理环节,要求护士首先得到病人的认可,使其在病房环境中感到安全、舒适,感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关心,同时多和病人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等,并得到家属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杨俊英,李玉平,申刚.心理支持联合抗焦虑药物对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7,5(10B):7-8.
[2]范瑛.围术期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18(1):21-23.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
[4]孙秋英,柳伟华,张延秀,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49-51.
[5]王培芝,王巍,王惠君,等.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5,8(28):209.
[6]崔静,赵继军.音乐疗法及在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25):2421.
[7]张金文,敦静,王伟.音乐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25.
[8]林汉英,罗莎莉,许秀丽.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