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制造业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

2010-05-12朱继涛

商情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制造业

朱继涛

[摘要]本文在对长三角制造业面临的危机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从制造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长三角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结构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其与制造业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 Greenfield提出,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根据《十一五纲要》中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延分类,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并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源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企业活动外部化的结果。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主要的价值链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上,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因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产品差异化和增值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面临的危机

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刘志彪教授指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依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环节,还算不上“国际制造基地”,充其量只能称为“世界的组装车间”。目前,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存在以下严峻的问题:

1.制造业发展层次较低

目前,长三洲制造业企业仍然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为主,其中传统行业尤为突出。一项针对长三角制造业的抽样调查表明,长三角地区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达到70%以上,其中80%以上从事OEM(贴牌加工),只有18.3%的企业做ODM(即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依旧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2.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曾经长三角依靠其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及资源成本的上升,这些原有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从而造成了成批外企“东南飞”现象。

3.产业同构现象较严重

由于自然资源因素及经济政策的原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现象较为严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苏浙、苏沪、浙沪之间产业同构比例分别达到了92%、86%、78%。

4.缺乏产品核心技术及市场

据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尽管长三角地区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1/4以上,但是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寥寥无几,这些产品技术和市场大都掌握在外商手中。外企的迁移不仅带走了核心技术和市场,也打断了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链,给整个长三角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2007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2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9%。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近50%;其中,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增幅分别为33.4%和17.9%,成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两大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上海及长三角地区GDP增幅均大幅下滑,制造业产值某些月份出现负增长现象。但是据相关统计,200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88.94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同比增长13.2%,增幅不但高于全市GDP增幅,也高于第三产业增幅和制造业增幅。同时,近年来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快速带动下,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势明显,上海及江苏、浙江各主要城市均形成了多个生产性服务功能区,从而带动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高。由于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层次较低,较多的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升级发展速度较慢,因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

2.信息知识资源的市场化运作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目前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很不完善,给信息知识资源市场化的稳定性带来很大威胁,进而影响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稳定性,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吸引要素资源。同时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的存在,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3.生产性服务业覆盖范围小。尽管目前长三角形成了多个生产性服务功能区,但是从整个长三角地区来看,其数量仍然太少,覆盖范围太小,有些城市甚至没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上述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面临的危机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进一步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形成对于长三角制造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长三角制造业结构亟待升级调整。长三角制造业要提高发展层次、要培养核心技术、要缓解产业同构现象,就必须从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金融等多方面着手,显然这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

其次,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其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完备性及人才聚集能力都具有绝对优势,这些都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多,这也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此外,上海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有一定的经验,可以给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借鉴。

最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包含多个行业和部门,可以给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物流、金融及信息等多项服务支持,不仅能够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进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能够优化制造业产业链,从而提升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08).

[2]李淑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3]龚发金.从“长三角寒流”谈传统制造业出路[J].中国科技投资.

[4]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c/2009-01-07/66902.shtml.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制造业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