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皮影的敷色看民间美术的色彩观

2010-05-11

文艺评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皮影雕刻黑色

高 民

大自然中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物体由于反射自然光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因此色彩是自然物的一种视觉属性。色彩与人的心理感觉之间的联系总是飘忽不定、难以琢磨。我们能清楚地界定不同形状的心理差别,却不能清楚地界定色彩的心理差别,例如: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焰,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可是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会使人联想到鲜血,会给人以恐怖的不安感觉,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自然事物的色彩属性并不是清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环境的改变,色彩的心理属性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由于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上的这种不确定性,并且色彩现象又是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文化中与人生活最为密切的现象之一,所以在不同文化中就必须建立一种色彩的系统理论,以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以减少色彩在人们的思维中所产生的混杂的、难以捉摸的心理感受。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之中,色彩的象征属性很早就从自然属性中剥离出来,一套完整的色彩系统被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之中。其中对色彩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五行的观念与色彩系统相结合,将不同的色彩对应于不同的方位和季节以及人体的内脏系统,青色对应于春季、东方、木、脾脏,赤对应于孟夏、南方、火、肺,黄色对应于季夏、中、土、心脏,白色对应于秋季、西方、金、肝脏,黑色对应于冬季、北方、水、肾脏。姜澄清在《中国色彩论》中说:“这个‘五行说’所提供的是一个思维范式,再与产生更早的阴阳学说相配合,便成了无所不能解释的法门。被邹衍统一起来的阴阳和五行思想,本来是战国哲学家用以说明万物形成和变化的范畴,至秦汉,经方士与儒生的极力发挥,更加扩充强化了。”五行的观念在秦汉时期与儒家学说相结合,所有的天文历法、政治制度、农耕经济、文化观念均与五行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本身就飘忽不定的色彩与人的心理反应之间的联系也被纳入这个系统,色彩本身的视觉、物理属性被遮盖了起来,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象征符号。

传统戏曲服饰和舞台美术中的色彩运用,受到五色系统的影响和规定。这首先表现在色彩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方面。黄色只是帝王的专用色,例如在皮影之中的黄色蟒袍、黄色金銮宝殿、御驾亲征时的黄色帅帐等。黄色以下的色彩则是大臣将帅以及身份阶层较高的人物的服饰颜色,主要是红色和绿色,而红色又排在绿色之上,再往下排则是黑色和杂色,黑色是最低官阶的官员服饰的色彩,普通的人物也多穿黑色的服装,而“杂色”则是指最下层的乞丐、穷人等所穿的打满各色补丁的杂色服装。可以看出皮影敷色中的服饰色彩越是鲜艳明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也就越高。但是这种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的象征意义也被穿插的运用在敷色之中,例如,阶层较低的黑色,也被用在表现较高阶层官员的忠勇和刚正的性格传达之中,而表现人物的脾气暴躁、性情忠厚也多用红色,甚至于囚犯也会穿著红色的监衣。白色在服装之中多用于孝服,然而在表现丑角的滑稽可笑的特点和奸臣的奸猾的特点时,会将其运用在眼睛周围的部位或是脸部的主要色调中。

由于皇家专用的黄色并不能随意使用,并且黄色的色相和皮子的本色过于接近,色彩效果并不理想、对比不鲜明。所以在皮影雕刻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彩色就有红色和绿色,这是由于红色和绿色本身就是五色之中的上五色,纯度较高,在敷色和演出呈现的过程中较少受到影响,皮子本身的浅黄色即使和红色、绿色产生混色效果,也不能显著地改变其色相。而红色和绿色这两种有限的色彩在敷色之中是如何运用以达到丰富的效果,并突出色彩的装饰感的呢?这就是雕刻艺人在敷色的程序之中灵活运用色彩的相互搭配和协调的方法,以达到以少胜多的色彩效果。色彩中的冷暖概念在现实的自然环境中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在观看色彩时的一种心理上的主观反映,也就是说,红色和绿色的冷暖概念是人为地加上去的,并不是红色和绿色的固有属性,因此这个概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红色本身也具有冷暖属性之分,玫瑰红色与朱红色相比就要感觉冷一些。所以只有当两种色彩产生对比时才能有相对的冷暖感觉,而红色在与绿色对比中呈现了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并且,红色和绿色在色环上处于相互对立的互补关系之中,互补色是指将一对颜色进行等量的调和,会形成灰色的无彩色。因此,与相似色和同类色的对比关系相比,互补色在色彩构成中是一种对比最为鲜明的色彩对比形式。红色和绿色在明度上也比较接近,既不像蓝色那样明度值较低,也不像黄色那样明度值比较高,这更加增加了红色和绿色在色彩对比之中的不协调性和对抗性。然而,冷暖色和互补色的对比在图案和装饰中的应用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运用对比色可以以较少的色彩获得视觉上的色彩丰富的印象,但是前提是必须将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处理到比较和谐的程度,不至于引起视觉上的强烈冲突。同时,从色彩的心理学角度来看,红色和绿色在色彩空间中是一对有平行移动效果的对比色,也就是说,红色在视觉上具有向前靠的倾向,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会更近一些,而绿色由于是冷色的缘故,会有一种向纵深移动的倾向,这两种色彩的合理穿插和组合会给画面带来色彩空间感上的变化。

皮影雕刻之中的黑色和白色在图案中属于无彩色之中的极色,也就是位于色立体系统之中的上下两极,是最亮的和最暗的色。黑色和白色可以和任何一种颜色调和,也就是说和任何颜色搭配在一起均能获得和谐一致的效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搭配服装颜色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无论什么颜色的服装只要和黑色或者白色搭配在一起都不会出现色彩上的不和谐。在皮影雕刻敷色之中主要使用的两种颜色是红色和绿色,这两种色彩不但是冷暖色的对比,同时还是互补色的对比,明度又极为接近,如果将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强烈的冲突。皮影雕刻艺人则运用了在红色和绿色之间夹杂白色的镂刻线或是黑色图形的方式以减弱这种色彩上冲突,运用黑色、白色和皮子本身的黄白色这些无彩色所构成的图形框架将红色和绿色这样的对比色分割开,以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另一种在敷色上追求色彩的和谐效果的方法是减少对比色中一方的面积,或者是减弱一方的彩度和明度,以缓解其中的视觉冲突。尽管在皮影雕刻之中,色彩的使用种类很少,但是由于雕刻艺人在敷色技法上进行了探索,合理地运用了渐变、点染、薄染和重彩相互结合的类似传统绘画之中工笔画的敷色手法,并且在着染方法上借鉴了工笔画中的高染法和低染法,在简单的色彩组合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丰富的色彩效果。

皮影按照传统的色彩观念敷色,在色彩的象征性表达上与传统的五色观念相一致。并且,在象征人物性格和表情等方面,按照传统的戏曲规则和民间的约定成俗的规律进行色彩处理。但是在具体的敷色过程中,皮影雕刻艺人从皮影的呈现形式和具体的戏曲演出的要求出发,以统一之中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为最终目的,对色彩的搭配、组合和敷色技巧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形成了皮影雕刻艺术中别具一格的色彩特征:在以黑色、白色和皮革本色这三种无彩色所构成的框架之中,运用红色和绿色所形成的强烈的补色对比关系,制造丰富的色彩对比感觉,并在敷色技巧上吸收传统绘画的技法,以获得一定的立体感并辅助表现对象形态的转折和起伏。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皮影的每一个部件,甚至每一件皮影雕刻作品都是组成整体的一个部分,然而在皮影雕刻艺人的创作中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来处理。每一件皮影雕刻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黑色和白色、绿色和红色这样的处于两极对立的色彩对比被完整地应用于皮影的敷色之中,并且运用传统的敷色技法将其调和在一起。艺人们将自然环境中的千变万化的色彩概括成这样的两极对立的色彩对比关系,并将其完整的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之中存在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皮影的敷色之中由于现实的需要,在追求色彩对比的对立统一之时并没有放弃对色彩的装饰功能的注重,这一点和国画中的由概括的色彩到抽象的色彩,直至“去色”的过程还有很大的不同。皮影的色彩结构实际上是对自然界色彩的一种概念性的理解和阐释,这种理解和阐释是主观的,是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一种关照和认识,其首要目的就是以装饰的色彩来概括自然界的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

从皮影的敷色中我们能看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色彩表现并非像再现艺术那样是造型的一种附属物,它可以说是脱离了事物的现实形态,获得了自己独立的价值,然而它也并非像抽象艺术中的色彩那样成为表现情感的主要艺术语言。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依然与现实的事物色彩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中色彩的模仿和复制。

参考书目:

《中国影戏》,江玉祥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色彩论》,姜澄清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吕品田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皮影雕刻黑色
月光皮影
不老的皮影
雕刻树叶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雕刻时光
皮影的来历
漆黑一片
皮影世家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