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水墨动画艺术中民族化概念的伪化

2010-05-11

文艺评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化水墨动画片

卢 阳

200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中国动画界将其视为振兴国产动画的开端。从此,关于民族动画的讨论逐渐见诸于各种媒体,其内核在于动画形式与内容的民族化探索。

从“重振”的角度来说,发扬光大建立在传统绘画意识上的水墨动画代表了民族风格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这一曾被称为 “中国学派”而享誉全球的动画片种又重新升温,不少动画创作者企图重振民族风,昔日的作品又包装成精美的DVD重新上市。可事隔几年,我们再看这一问题时发现,只有少数的独立制作人创作出了几部实验性的形式上比较“中国”的短片,在几个动画节上获奖后便不知去向。而商业动画片中基本见不到民族形式层面的努力,尽管从2000年以来国产动画片数量每年都在大幅度递增,但风格上却大同小异,大多只是基于美国和日本动画为代表的主流动画,缺少能给人耳目一新的风格样式。这对于一个国家的一种艺术产业面貌来讲,多少是令人沮丧的。由此可见,国产动画的民族化似乎遭遇到了尴尬,而且水墨动画形态是否真正代表了民族性,且待关注。

一、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水墨动画缺失时代感

从动画的根本特征入手进行分析,动画自诞生伊始,就被认为是人类最动人的艺术创作之一。“动画片的优美、风趣、幽默,奇妙加上影片中常常含有一些哲理,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仅对少年儿童,对成年观众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力。”①不少成功的动画片让数以万计的人为之动情、感动,美妙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可以说动画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众多艺术中的一支,为何这种民族化形式会在当今难以拓展下去呢?原因有二:

1、传统的艺术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突显局限性

水墨画可谓是我国几千年来艺术中的精粹,更是我们可以拿来足以与西方艺术抗衡的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第一次将动画片以水墨的形式制作出来的。随后出品的《山水情》、《牧笛》等片则震惊了全球,欧美观众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中国水墨画,加之古典民族乐器原汁原味的参与,即使这些片子对白不多,情节一般,镜头感不强,但国外观众还是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味”,被谓之“中国学派”。分析这些影片成功的原因,发现其中的时代因素相当重要。当时的中国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内部“革命”活动频繁,我国基本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还很局限,一旦他们看到曾在纸上欣赏过的水墨画也可以动了起来,并且从未有过这样的动画形式,他们就会投予惊异的目光。可随着时间推移,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缩小,世界也越来越了解中国,水墨动画却因为制作中费时费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等原因悄悄退出了动画的舞台。

目前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在指导艺术发生发展的思想中多多少少罩着“复古”的影子。随着文明的进步老庄文化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第一,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已是科学化,对自然的探索是依靠科学的实证,而不再是禅宗式的静思冥想。第二,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已使老庄文化不再是人们思想的唯一寄托。第三,即使现在人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解脱,对大自然的理解也完全异与古代人,因此,也不可能产生相等于古人欣赏传统水墨画所具有的快感。”②当年辉煌的几部水墨动画,其中的艺术思想多少是依托着老庄文化形成观赏的对流;例如在《山水情》中描绘了远离世俗烦恼和富有诗意的小故事时,除了表现了山水如画的美丽风景外,更让人感受到的是主角出世脱俗的传统文人精神。今天,再度让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欣赏这部片子时,就会发现其内涵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审美眼光格格不入了。如果我们动画人为了要在如今欧美强大动画的潮水中立一块领地为标榜中国动画民族性,以重振水墨动画的方式,来恢复40年前的光荣,就会像我们现在看现代人还在画的传统文人水墨画一样,其放逸的“芬芳”消弭着画卷外一股令人窒息的世俗之气。执著欣赏 “废纸”的同时,只能让已被悠久文明史养育出的约定俗成的审美模式中的一小部分人暂且寻到了出世的“安宁”,对整个社会需求是无法对应的。

2、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更加凸显

经典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早就给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形式与时代的关系下的定论,可以类推于所有艺术形态的探索。同时也道出了时代需要决定艺术形式这一最基本的艺术规律。那么现在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片呢?当天安门与麦当劳遥相呼应,美少女、变形金刚、可口可乐、电子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时,还要去做表达道释文化的传统水墨动画有什么意义呢?一些动画人打着动画民族化的大旗,想要寻找一些可区别西方文化的符号,水墨动画似乎成了他们可以利用的本土文化中的骄傲。三年前曾有一部用三维软件模拟水墨效果的动画短片《荷塘》,描绘了优美的荷塘风景。这是第一次使用高效率的计算机制作具有水墨效果的动画片,一片掌声之后该片获得了某动画节的大奖。我们细细来看这一创新,是否真的为早年的水墨动画恢复了生气?形式上,有水墨晕染的效果,但计算机毕竟是通过数学计算给出的晕染结果,这与当年艺术家们手工绘制的水墨动画片的图片相比,只能说是模仿了一个表象外壳,是几乎没有笔墨艺术灵性可言的。内容上,表现了美丽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没有什么故事性与生活性。这样的片子之所以能够获奖,并不是跟《狮子王》或《千与千寻》比较后的结果,也不是跟商业动画片竞争的结果,它展示的只是实验性、创意性,并不是为了要进入市场的努力,于是,随着时间推移,这部片子渐渐又被人遗忘了。可见,改用新的工具、新的软件并不能振兴水墨动画。面对时代,面对生活才是我们创作的根基,也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艺术要能反映时代精神,否则新鲜感只是能昙花一现,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二、作为一种产业,市场给水墨动画的发展带来的种种难题

动画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商业性。动画被称作21世纪开发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它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动画民族化这一课题也面临着不少尴尬的问题。

1、生产公司的生存问题

除去少数动画人以个体或小团体形式制作实验性动画片外,大部分的动画片以公司的生产方式出品。排除主观上对民族化认同的差异,主要障碍来自现实的残酷:做原创不赚钱。对大多数动画公司而言,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生存仍然是第一位的。事实是,许多公司暂时把原创的理想束之高阁,或者两条腿走路,以加工养原创,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谈民族化的探索似乎为时过早。同时,水墨动画这个片种由于生产难度大、效率低、商业剧本与表现形式难以统一等等问题,更是让生产公司望而却步。

2、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影响范围大、受众群体广的作品仍然是商业动画片(包括电视动画剧和影院动画片),这就要求动画制作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猫和老鼠》和《圣斗士星矢》在培养了当下动画观众挑剔眼光的同时,更形成了他们有别于父辈一代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取向。除去没有选择能力的儿童外,占市场主导地位的观众是“80后”与“90后”,是吃着肯德基从小学习英语的年青人,他们喜欢时尚,新奇。显然,这些人能否接受民族动画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更不用说是节奏缓慢、复古倾向明显的水墨动画了。

近期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与十年前的《花木兰》一样,又一次深深震撼了中国动画人的心。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功夫,中国特有的熊猫角色,整部片子无不充斥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但用的是最先进的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好莱坞式的镜头剪辑法则,恢宏的交响乐加入中国乐器点缀作为配乐,是典型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音律。主角虽是古代形象,但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乐观主义精神,表情动作处处体现了现代人的诙谐与幽默,它是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的现代故事。“大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元素,暗合了中国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又秉承好莱坞一贯的喜剧风格,迎合了当下消费主义文化心理。”③这部动画片老少皆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是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上的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

再看看动画业发达的日本。1945年以前,日本几乎没有优秀的动画片,美国兵的出现带来了米老鼠动画和好莱坞电影,“这些漫画和电影在日本深受欢迎。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卡通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安慰。不过,它们毕竟是外来品。于是,聪明的日本人按照自己的口味对其进行了改造。可以说,日本的动漫是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相互碰撞后产生的‘混血儿’。”④宫崎俊的动画片中看不到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子,但他的成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了日本影院动画的地位。由此可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要振兴本国动画,不一定要靠老祖宗的遗存形态。艺术的再创新,在于对自己文化内核的真正认识和对时代的精准把握,才能“在西方人眼里仍然很东方,在日本人眼里,我们仍然很中国”,④凸显我们的民族化。

三、要从流行文化中寻找出路

1、流行的动漫给动画制作带来生机

动画是文化产业,它属于时尚文化,可以说,大部分动画片的成功是因为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动漫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流行文化的特征,而属于时尚消费品的动画周边产品更是可能带来比票房更巨大利润。如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是日本电视台免费赠与我们的,但随之而来的角色玩具的出售让日本方大获利益。“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形式与造型无疑是完美的,并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它们是不是时尚?能否流行?这就很难确定了,这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⑤中国民族动画的振兴也应该在当今流行文化中寻找出路。

日本动漫一引进国门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其角色设计得完美可人,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人物时尚的穿着、言行也成为卡通一族刻意模仿的对象。如现在流行的cosplay秀,常常成为商业的卖点,而由热门漫画改编的动画片或影片受到大家的追崇就更理所当然了。如曾红遍全国中学的日本漫画《灌篮高手》,一度在大家身边刮起了“篮球热”,年轻人都觉得打篮球是除了基本运动功能之外还很时髦的一件事。随后推出的同名动画片在电视上的热播又延长了这部漫画的流行寿命。近期由当下红星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与《大灌篮》也是从漫画改编而来,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可以说,以时下流行的漫画为基础,改编为动画片是其成功的捷径之一。由此可知,关注流行文化,关注时尚,并非附庸于其中,是由此引导创作中的思考和艺术意象定夺。形成自我,复以此风行于社会成为新的文化时尚。于是,商机与艺术之基都能形成。

2、成功的动画需要贴近流行文化的营销方式

今年年初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首映三日票房就突破3000万,可以说是动漫业的一个奇迹。全片完全是当下流行的flash动画风格,角色形象、剧本设计都不传统,可这难道就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动画吗?该片的观众定位是3——15岁的儿童,但实际观众却不乏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票房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贴近流行文化的营销策略的成功。

如今不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再优秀的动画作品也需要好的营销方式。自2005年开始,《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少儿频道首播,至今已经播出500余集,其中角色成为小朋友与家长们熟悉的卡通人物。由此电视完成了第一圈传播效应,随后的宣传则更是贴近我们的生活与当今文化。在北京、广州、上海的公交车站、地铁车站,甚至公交车身都投放他们的广告,多款巨型人偶立体雕塑也出现在公众视野,在肯德基连锁店还推出了套餐换公仔的活动。除此之外,制作方还授权至音像图书、毛绒公仔、玩具礼品、文具服装、食品、日用品,以及QQ和MSN表情、手机桌布、屏保、多媒体等各方面的动漫衍生品。还专门成立了喜羊羊人偶剧团进行全国巡演,参加各类展会、嘉年华等活动,对动画片进行宣传,创造流行动漫时尚体验。《喜羊羊与灰太狼》由于能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懂得商业流行文化的炒作,作为一部儿童影院动画片,在国内是非常成功的。

结语: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既不应该与传统化划等号,也不是以水墨形态的重复可替代的。动画创作中过多地追求本土传统文化特色,必须立足于“化”,以现代的文化语境为基础,以现代的制作技巧,以现代的文化认知,去“化”民族性于所创造的艺术形态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而又不失中国人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我国动画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发扬传统文化必须要与现代文化、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从故事内容到人物造型都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⑥而水墨动画这种形式是中国绘画在人们心目中辉煌的历史,它的语言形态可以点醒我们对传统的记忆和骄傲,但不应该成为现今动画再发展的羁绊。所以,中国动画的创作应该走出传统的束缚,更多地考虑市场的运作与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融入时代精神,更好地以内在展示中国人的内在性。

①金辅堂著《动画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②林逸鹏著 《废纸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③刘立红著 《民族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一场联姻——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的传播特色分析》新闻世界,2008年,第12期,第58页。

④⑤⑥刘月蕊著 《中国动画应走出传统》,中国动画,2007年第3期,第17页,第18页。

猜你喜欢

民族化水墨动画片
如何推荐一部动画片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水墨
泼尽水墨是生平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