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市水务现代化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0-05-09杨运革

山西水利 2010年6期
关键词:运城市水务节水

杨运革

(运城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果水利不能实现现代化,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是句空话,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水务现代化抓起,实现水务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

1 运城水务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运城市是农业大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近年来,经过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

水利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水资源是核心资源,这种资源目前尚无法用其他资源替代,也不能依赖高科技解决的资源。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可持续的水资源做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水利就必须优先实现现代化。

2 运城水务现代化的提出

运城市是全省缺水大市,全市境内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量13.34亿m3,可利用量8.09亿m3,其中地表水2.44亿m3,地下水6.62亿m3,二者重复可利用量0.97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7m3,每公顷平均2520m3,均为全省倒数第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伏旱严重、水资源贫乏的基本市情。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境内涑水河、姚暹渠常年无水,汾河断流时间越来越长,215条小型河道大部分已干涸,上马、中留、吕庄3座中型水库和120座小型水库基本无水可蓄。1965—1983年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约为1.6亿~2.5亿m3,而近年来开采量已达8.5亿m3,地下水开采量占用水量的74%,年均超采1.9亿m3,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运城城区深层地下水水位17年下降了80m,平均每年下降5m左右,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大部分被疏干。

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运城市委、市政府加大“两基地一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显然,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运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及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阻碍。为此,2001年运城市水务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了水务现代化“12457”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运城水务现代化的实践成果

运城水务现代化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了九年的实践,尤其是七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达到高标准

黄河、汾河防洪堤坝建设已累计完成266.5km;涑水河已编制完成《涑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给上级部门,项目实施后,将彻底解决涑水河污染环境、防洪标准低等问题;汾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姚暹渠城区段完成改造,上下游段改造可研报告已上报省厅,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上马水库摘掉了“病险帽”,中留水库已完工,验收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吕庄水库已完成投资1196万元,占计划的43.6%,届时,目前改造完成的4座中型水库将全部达到设防标准,小水库已有4座(绛县陈村峪水库、平陆县大河庙和红旗二库、稷山县黄华峪水库)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3.2 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达到高质量

运城市地下水、地面水的利用逐步规范,工业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道污水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水事违法案件得到有力查处;全市水保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大中型灌区生态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3.3 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设达到高水平

农业节水引进和推广了膜下滴灌节水新技术,为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转变,防止堵塞,降低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有效节约农业用水找到了出路,目前已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20.32万hm2;尊村引黄及禹门口工业供水解决了海鑫集团、南风集团、关铝集团、鑫盛煤化、山西铝厂、空港新区等企业发展及生产生活的用水之需,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由2002年的72%提高到76%,垣曲、闻喜两县部分企业达到了90%以上;城乡供水解决了近22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并部分实现了农村饮水自来水化、管理信息化。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全面结束,管网全面增压。

3.4 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建设达到高技术

盐湖、永济、临猗、芮城、夏县等县(市、区)实施跨区域调水,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束了50余万人饮用高氟、高砷和超标水的历史。同时,集中供水工程在全市快速发展,全面占领水市场,保障了水资源持续利用,壮大了行业实力,显示了光明的前景。

3.5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建设达到高效率

运城市夹马口灌区的“阳光工程”和“四化”经验实现了灌区管理科学化,目前正在全市普遍推广;禹门口及尊村灌区的工业供水进一步拓宽了供水市场,为灌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陆县红旗灌区泉域的纯净水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单方水的经济效益;大禹渡灌区的机关建设及绿化,大大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所有基本建设项目都能严格实行“三项制度”,以质量监理为核心,对“三大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3.6 水务科研及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达到高档次

针对运城市长期以来高科技节水技术不能健康发展的实际,突出了节水工程水源首部过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堵塞问题,为避免节水工程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找到了出路。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了市局与13个县(市、区)广域网连接,可视防汛会商在全省首家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水利工程数字化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建立了“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窗口,全市各区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得到适时监测。

3.7 水务人才体系建设达到高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运城市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各县(市、区)、各灌区普遍建立了科技人才档案,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干部职工以各种形式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初步建立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等奖励机制,干部职工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水务现代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尤其是2007年,为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实际,运城市启动了北赵引黄、夹马口北扩、夏县温峪水库、闻喜石门引水、垣曲李家河续建等5项应急水源工程,这5项应急水源工程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5.89万hm2,受益人口可达63.5万人,彻底解决运城市临猗、万荣两县千百年来旱塬缺水问题和闻喜县城、夏县部分乡镇群众吃水问题。目前,除垣曲李家河续建工程外,其余4项工程已全部开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4 运城水务现代化规划目标

4.1 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4.1.1 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至2010年,北赵引黄、夹马口北扩、夏县温峪水库、闻喜石门引水、垣曲李家河续建5项工程全部完工,彻底解决了运城市临猗、万荣两县千百年来旱塬缺水问题和闻喜县城、夏县部分乡镇群众的吃水问题。同时,抓好三项抗旱应急工程:夏县泗交水库引水工程,年增加引水量400万m3,可解决10万人的应急供水吃水问题;芮城黄河东垆提水工程,可解决0.13万hm2滩地抗旱灌溉,严重干旱时可解决西陌、陌南8万人的应急供水问题;临猗、永济、河津黄河滩地水源井工程,主要解决严重干旱年份临猗、永济、河津县城和部分乡镇50万人的应急吃水困难。

4.1.2 农业节水

继续推广喷灌、滴灌、涌泉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2009—2013年,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园区3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hm2,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6提高到0.59,综合每公顷每次毛灌溉用水量由目前的1290m3减少到1125m3。

4.1.3 工业节水

加强对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和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使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30m3以下。

4.1.4 城乡居民生活节水

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器具应用,按量收费,抓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减少跑、冒、滴、漏,使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0%。

到2013年,运城市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分别 由 目 前 的 187.7m3,61.56m3,1438.44m3降 至130m3,42m3,1080m3。全市年供水能力增加 4.5 亿m3,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3万hm2,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动态保持在41万hm2。全市30处大中型提水及自流灌区基本建成节水型农业灌溉体系,其中75%以上达到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到2020年,全市年供水量再增加5亿m3。

4.2 农村饮水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优化配置,集中资金,建设精品集中供水工程,用5年时间,全力解决全市18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十一五”规划93万人;根据2008年11月底普查结果,全市还有因干旱造成水源变化,工程老化、采煤漏水、水质污染造成新出现饮水不安全人口92万人。到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农村总人口的70%以上,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乡镇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乡镇总数的80%以上。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村乡镇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乡镇供水覆盖率达到乡镇总数的95%以上。

4.3 防洪减灾建设目标

4.3.1 黄河防洪工程

新建河道堤防41600m,加高加固河道堤防17100m,保护滩地2万hm2以及沿河文物古迹、水利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3.2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至2009年4月,闻喜吕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验收。至2010年,全面完成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4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力争对已鉴定为三类坝的19座病险水库立项建设。加快中小河流规划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步伐。按照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工作和采砂监管工作,同时,应急加固小型水库120座。应急加固工程完工后,可使全市小型水库防洪应急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到2010年,汾河、涑水河、姚暹渠防洪体系基本达标,全市中、小型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重点防洪城市得到全面治理。到2020年,全市防洪减灾体系趋于完善,重要河流、水库防洪能力达到所确定的建设目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4.4 管理能力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制与有效保护,大中型灌区、城乡供水、水保治理等重点领域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引入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保证水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实现水务管理现代化,水务管理体系完善,改革措施到位,从根本上转变只重视工程措施建设、不重视非工程措施和工程管理的传统观念和思路,走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之路。

4.5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重点示范与面上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大力实施农发水保、淤地坝、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建成骨干坝63座,中型坝42座,小型坝227座,到2010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hm2,实施封育保护面积10万hm2。到2020年,与水相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大大缓解,流域各主要污水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逐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运城市水务节水
坚持节水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节水公益广告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