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族的奋斗式解脱
2010-04-29木秦
木 秦
为买房娶妻不成剩男,为嫁人嫁房不成剩女,奔奔族不敢稍作停留,他们马不停蹄,奔波上路
奔奔族这一名词,源起一篇宣泄意味浓厚的网络热贴,它指年龄介于20岁至30岁的全新族群,是当前中国社会买不起房谈不起恋爱,有学历无运气,爱玩乐也爱玩命的年轻一族。
奔奔族属1975至1985年生人,他们年轻快乐,率真赤裸,不拘传统,创意无穷。作为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青春势力,他们一路嚎叫地奔跑在事业的道路上,同时又“生不逢时”,是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身处于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的三高时代。
为什么电视剧《奋斗》会火?正是因为它集齐了奔奔族们的事业、爱情、奋斗的生活图景。
也许你会觉得那个开场很夸张:齐刷刷的一堆大学生,对老师做毕业致辞:“我们很合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
事实上,这番致辞喊出了多少奔奔族的心声,一出校门,为了生计事业,为了买房娶妻不成剩男,为了嫁人嫁房不成剩女,奔奔族不敢稍作停留,他们只能马不停蹄,奔波上路。
奔奔族一大无奈是,安得广厦千万间。铜臭让爱情走开。
《奋斗》里最需要奋斗的是露露,家境贫寒,北漂不顺,她只能靠男人,无家可归时,只能留着泪赖在背叛她的男人家里过夜。但她还是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治愈残疾弟弟,把全家接到北京来。当露露给华子看猪头给她办的那张北京身份证时,总让人觉得特别心酸。华子是真爱她的,但她还是选择了给她身份,给她一个家的猪头。确实,渺渺大都市,奔奔族们一屋难求,没有身份证,没有安全感,像在一片信仰缺失的精神荒漠里,无助地狂奔着,抑或戴着房奴的镣铐,谦卑地生存着。
男奔奔怪女奔奔没有给他们信任感,女奔奔怪男奔奔无法给他们安全感,于是剩男剩女满街走,标榜宁缺毋滥也精彩。
奔奔族虽然浪漫可爱,但与事业有成的布波族相比,自然讲究不起物质层面的享乐,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的青春。
在女奔奔的眼里,男人三十四十照样是一枝花,女人的花期可熬不起等不得。往往出于现实的种种考虑,女奔奔还是把落户的绣球抛给了男布波,男奔奔也非得熬成了男布波,才有所谓的生活质感吸引下一代的女奔奔的爱情信任。那些没熬成的呢?那些没运气遇上的呢?于是众多心碎的男奔奔女奔奔仰天长啸,信仰在哪里?真爱在哪里?
奔奔族二大无奈是,渴望一夜成名,呐喊公平竞争。
互联网加速了历史的车轮,奔奔族不进则退,只能奔跑着攀比出名致富的速度。随着后台男孩、二月丫头等网络红人的迅速蹿红也飞速过气,纷繁芜杂的网络给奔奔族提供了一个“出身关系没所谓,草根男女也横空”的大舞台。如果说,网络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么只要你敢飞,只要你不怕拍,你也不必一副悲情小调,唱着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也飞不高。
但毕竟只要是网,也同时意味着束缚。可以想见,在这股汹涌的奔奔族狂潮里,盲目狂秀亦是徒劳,甚至容易迷失自我,浮躁不安。也可以想见,网络的更新速率使靠脱靠露、恶搞整蛊的那些网络名奔,再怎样张扬自我也终将不会占据社会关注的视线太久。
俗话说30年后都变大妈,弹指一挥间,即便短短10年,现今的奔奔族各自奔三奔四,他们的儿女们摇身一变,成为新一代咱姑且称之“蹦蹦族”得了。那时的他们,头痛着下一代的同时,也许会嘲笑自己往昔对一夜成名的极度渴望,也许会感慨那场演绎自我青春的昂贵代价。
20年前,奔奔族还都是孩子,集体天真地唱着,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现在奔奔族经历了社会大学的摸爬滚打和人情冷暖,有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也有酸甜苦辣唯自知的时候,但是希望他们在人生这道重要的坎上仍旧敢付出,敢相信,敢爱敢恨。
一句话献给众多奔跑着为美好生活愿景而奋斗不息的奔奔族:在路上,我们奔波不已,但目标明确。在路上,我们奔跑不息,但依然怀有信仰……(摘自《普知》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