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梦与中国梦:差在起跑线

2010-04-29

21世纪 2010年1期
关键词:公立学校学区梦想

赵 岩

当美国人费解,中国父母为何一定要“拥有”好学区的住房,才能让孩子就近入学;中国人恐怕也很难理解,美国公立学校为何向年幼的“非法移民”敞开大门;2009年3月,替这个非法社群排忧解难的“梦想法案”(Dream Act)走进了美国国会。

根据美国国会报告,每年有6.5万朝气蓬勃的“非法移民”走出美国大学校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幼年随父母偷渡的小“黑户”,但是,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对他们开绿灯,连书本费也不收分文。

联想起为人父母的偷渡客“披荆斩棘”来到美国,当他们牵着孩子的小手,送他们走进课堂,那五味杂陈的心情中,想必包含有无限憧憬带来的甘之如饴,孩子的命运从此改写,很多美国梦也就此放飞;而中国孩子们的“中国梦”呢?

这个问题把一位国内友人的简短感慨推上了心头,他说,“孩子们怕开学,却不知道,我这个爸爸更怕”。

这位朋友为了让孩子进入一个好的公立学校,勒紧裤带换购好的学区房。虽是公立教育,但名目繁多的额外开支:赞助费、择校费,让他不堪重负。但与很多中国孩子相比,他恐怕没有资格抱怨。

我的朋友Ruth是定居在北加州的华人,她的蜜桃基金(Peach Foundation)已经资助了超过2000名贫困失学的儿童。这些孩子,有着和其它孩子一样的求学梦,当中国财力已经超英赶美,这个梦想却仍然“很差钱”。当国内热议本土教育何以无法培养出“一流人才”,也许国人应该先问,中国的梦想锻造场,何时能给所有孩子提供一个有教无类的共同起点?

有教无类刻不容缓

接纳非法移民入学虽然在美国面临很多争议,各州规定也略有不同,但背后遵循的逻辑却基本都是:公立学校,顾名思义是用公共资源开办的学校,因此,只要是当地“居民”,在当地消费、缴税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就算是公共资源贡献者,也就享有平等入学权。

众所周知,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虽然人类不懈努力,但至今也没能“平均分配”。而获取这些资源的能力,往往和财力相挂钩。这似乎让“拥有”好学区的住房,才能人读好学校,看似“正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其它资源一样,也分公与私。

正如富裕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习马术,普通人家教孩子学脚踏车,私人所能提供的教育条件差异绝对无可厚非,但是公立学校无疑是公共资源,是纳税人的钱共同建立,其分配原则,就和人人都置身其下的法律一样,也必须强调和追求“天子与庶民平等”的公平原则,而不能因为财富的多寡,地位的悬殊和纳税的多少存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学区制,是只有高档住宅的“拥有者”,才能进入高档住宅区的公立学校,首当其冲就难以规避“公开歧视贫穷”的嫌疑。

这也是一个美国朋友曾经抛给我的问题,他问我:“在好的学区租房为什么不行?中国这样的规定不会被认为是歧视贫穷吗?”

话题之后转移了,但问题一直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虽然我知道这个提问,绝非出于什么优越感,而是来自美国社会成员对公平教育的认识和改变美国社会自身弊端的切身体验。

有一部来自真人真事的电影《Freedom Writer》,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为了追求更公平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加州进行的学区制改革。

美国的学区经费,主要由当地的房地产税支持,因此高档住宅区的公立小学,往往师资一流可与私校媲美,而低档住宅区的公立小学,教育资源自然相对匮乏。虽然租房也一样可以入学,但毕竟改变不了整体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距。加州一些地方的政府,为了追求更公平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就把就近入学改为抽签入学,好让穷孩子获得更平等的教育机会。

但是,改革遭遇的最大阻力,往往是习以为常的观念。那些好学校的优秀教师,也难一夕间改变歧视,甚至拒绝给穷孩子用新书。而一位白人女教师挺身而出,自费买书,她的种种努力,最终让那些因穷困和贫贱百事哀的家庭,在沉沦边缘徘徊的孩子们放下枪、爱上笔。这些孩子自称Freedom Writer,他们在毕业前以此为名撰写的自传故事最后结集出版,这个故事不但打动了好莱坞,被搬上荧屏,也打动了美国社会。而这位女教师Erin Gruwell至今仍在推行以此命名的教育项目。

这个故事,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美国社会会忽略“合法性”,而在实践中给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孩子一个圆梦的机会。孩子,就是社会的未来;给他们更好的未来,也是给社会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把他们的梦想拒之门外,也是增加这个社会未来的不安定因子。2009年3月,奥巴马总统更将梦想法案带进了国会,这些“非法”毕业生更可能借此获得美国的合法身份。

一个国家的公立教育体系,应该致力于为全体成员开方便之门,只要有向学之心,就开求学之路。应该说,美国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给中国的启示不仅仅局限在上面的例子。比方说美国的小区大学系统,无论在职工人、赋闲老人、穷人和因各种原因没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可以交纳低廉学费后,直接入读,成绩优异,还可以转学进入公立大学。比方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此如果以大学为分界点,中美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中国式教育前紧后松,而且选拔标准也单一,基本上将千军万马引向一条独木桥;美国则前松后紧,依靠其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人才层层分流,让钱学森有钱学森学术氛围,好护士有好护士的培养环境。

中国教育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人们痛心疾首的官场文化和市场文化泛滥的学术堕落,也感慨立意恢宏的创世界一流专家规划的不如人意。中国梦在这个时刻,既有钱非万能的苦恼,也有没钱万万不能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教育就是一个国家的梦想锻造场,远看大洋彼岸的美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检视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再到2008年的日本本土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小林诚和益川敏英,会发现惊天动地的科学突破并没有和巨额经费的必然联系,但却都深植于养分充沛的教育体系和目光长远的国家战略。何妨从梦起飞的地方人手,先给所有中国梦一个共同的起点。(摘自2009年11月1 9日路透中文网)

猜你喜欢

公立学校学区梦想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梦想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梦想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