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需引进的感恩节

2010-04-29EllaBee

21世纪 2010年2期
关键词:烤鸭情人节家人

Ella Bee

11月感恩节,邀请了几对在沪上生活的美国人,用更正宗的烤鸭荷叶饼来代替国内鲜有供应的火鸡南瓜派,无论菜品还是人的组合,都算得上中西合璧的上海感恩节。

席间自然地谈起中西节日的比较,发现无论中西,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成为商家拉动人流、增加营业额的不二法宝,而对于普通人,节日也失去了最初的含义和精神,变成了纯粹是吃什么,玩什么的日子。我的一个在中国住了五、六年,中文讲得溜溜顺的朋友就坚持把中秋节说成月饼节,哭笑不得之余,回头想想,对中国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春节固然是大吃大喝的节日,元宵也是吃个汤圆,端午么是粽子节,而食品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这些以前一定要节令才吃得上的珍贵食物也变得四季唾手可得,所以节日连吃喝的意义都淡了,剩下的是从工作里小小的逃离,可以睡个自然醒,也没有了电话电邮的轰炸,不知道这是节日的进化还是退化。

近几年,随着西风东渐,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复活节们也纷纷涌入,但大部分还是商家促销的手段,每逢节日,打着“献给伟大母亲的礼物”、“情人节烛光晚餐”、“平安夜派对”等旗号的活动此起彼伏,帮商场、酒店、餐厅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些节日实际的影响,对天主教基督教等只占人口个位百分比的中国来说,只是大城市生活的一些点缀。个人以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推行一个西方节日的话,反而是非宗教的感恩节更值得推荐,因为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个人信心和财富都极度膨胀的中国,最缺的就是感恩之心。

科技的发展,令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人也渐渐对自然失去敬畏,连蓝天、洁净的空气和水,这些自然赐给所有的生物最普通的资源,也被人类自己污染和毒害,逐渐在大城市里成为奢侈。但我们还是不警醒。事情发展到现在,连一个庆典里罕有的蓝天,也要用人工来创造。人的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已经到了如此登峰造极的程度。像《2012》这样的灾难大片,能在坊间热卖,多少也代表了许多人心底里潜在的恐惧。所以对自然怀一颗感恩之心,想必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救赎吧。

肯尼迪若干年前曾提出的“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但放眼周围,撇开对国家财产巧取豪夺的赃官们不谈,把公司视为揩油目标的白领也大有人在——很多公司高层利用公司资源编织自己的人脉和网络。我有一在某酒店集团身居高位的朋友,就常年将大量公司用来招揽新客户、回馈忠诚客户的免费房间用来给朋友,给亲戚,连认识不认识的阿猫阿狗,都可以住上分布在全球的免费五星房间。就算是白领底层,公司里也不乏偷懒的,贪小便宜的。我的另一个在日本公司任总务的后辈,连每次帮公司采购卷纸,日用品之类,都不忘记替捎上自己的一份,几年积累下来,家里的这类东西多到用不完。更可怕的是,大多数的人将这种行为视为理所当然。很少有人会去问自己为社会,为公司做了什么,有的,只是对社会和公司亏欠自己的累累抱怨。

通常在感恩节大餐上,最多被提及的是家人,而在盛行“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的现今,把家人视为应有的财产和稳定的后院已是通病,而在外面自称“三不男人”和“MBA(Married but available)的反而成了潮流指针。所以一年至少有一天,可以提醒大家,应该对不离不弃的家人表达一点感恩之心吧。

吃着烤鸭,一边想着关于感恩的话题,一边频频出去叫来爱理不理的服务员,突然想起一年前在北京的大董烤鸭,当我们抱怨北京的服务态度时,坐在一边的大董说,现在城市的孩子都不屑于做服务员了,“你们就甭抱怨了,趁着现在,赶快享受一下还有的服务吧!”说起来,这也倒是一种另类的感恩吧。(摘自FT中文网)

猜你喜欢

烤鸭情人节家人
每天都是情人节
天上下烤鸭了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Recettes chinoises
拿两只烤鸭来甩甩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小小情人节
情人节的悠长假期
情人节的礼物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