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企业会计舞弊之我见
2010-04-29王颖陈小英
王 颖 陈小英
【摘要】会计舞弊在经济生活中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市场运行机制。本文重点论述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关键词】会计舞弊 成因 预防方法
近年来,会计诚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会计舞弊应重在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下面就如何预防会计舞弊进行阐述。
一、会计舞弊的成因及类型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故意、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采取非法手段,包括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制假账等方式,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这样定义:“舞弊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
美国舞弊审核师协会对舞弊成因的研究表明,形成舞弊须满足的3个前提条件是:一是存在舞弊机会;二是存在舞弊动机;三是事后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具体到某个经济实体,会计舞弊的成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局部利益冲突
局部利益冲突包括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包括税收利益、吸引投资利益、指标利益等。当企业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要求,其可通过对利润等会计要素的调整,润色报表。个人利益指相关人员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2.外部原因:法律和制度的漏洞
法律制度的漏洞表现为法律责任的缺陷,即我国当前法律执法力度欠缺。而且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对《会计法》与国家税法置若罔闻。
制度的漏洞表现为财会法规的缺陷,对某些合法不合规的行为没有制度评判,使得某些企业和个人有机会利用制度,如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来达到期望的目的。
(三)会计舞弊的类型
从会计管理层面来看,会计舞弊可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管理舞弊,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蓄意的造假行为。主要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手段,利用虚假或歪曲事实的会计信息欺骗报表使用人。非管理舞弊,是指企业内部非管理人员以欺诈性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企业钱财等行为。
从会计技术层面来看,会计舞弊可分为非法会计舞弊和合法不合规会计舞弊。非法舞弊,即会计造假,是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的会计舞弊,如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等;合法不合规舞弊,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即利用现行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操纵会计信息。
从会计信息反应来看,会计舞弊还可分为会计报表舞弊和会计事项舞弊。会计报表舞弊,是指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过程中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通过增加获利能力,欺骗报表使用人,其舞弊形式为虚增资产和利润。会计事项舞弊,是指虚构经济业务或在办理具体会计事项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预防方法
本文探讨的会计舞弊的预防方法是针对于预防非管理舞弊、合法不合规会计舞弊和会计事项舞弊,主要预防通过虚构经济业务或在办理具体会计事项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一)加强对会计及相关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及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参加相关职业道德培训讲座,使得会计及相关人员的思想时刻以职业道德为标准,以《会计法》等法制条文作为行为准绳。
(二)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舞弊的产生多数是钻制度的漏洞,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细化制度,做到财务人员的工作有制可依。相关的财务制度制定要详细,如果相关人员存在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财务人员可以拿出相关的依据,一切行为有标准,这样才可能构建和谐会计体制,使得会计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当然严格的财务制度也是约束会计人员自身行为的标准,是会计人员自律的准绳。
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会计舞弊的一道屏障,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舞弊风险的大小。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反之,企业内控不严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将会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失。健全、适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是企业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
(三)重视稽核、内审岗位
预防会计舞弊离不开会计稽核和内审,互相监督是预防会计舞弊的有效途径。有些企业不重视稽核和内审工作,只是摆摆样子。比如只是找个相关财务人员在会计凭证的稽核一栏盖上人名章,所谓的稽核人员根本就没有核对原始凭据的数据;还比如有的企业设立内审岗位,但是内审岗位是设立在会计部门之下,内审人员归属会计部门领导,使得内审人员地位很尴尬,起不到相应的内部审计的作用。所以企业要有效的预防会计舞弊,就要重视稽核和内审岗位,使这两个不被重视的岗位名副其实,真正起到监督、审核的作用。
(四)依托外审工作
对于外部审计,其独立性可以使得外部审计能够更加客观的起到监督的作用。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因此起着鼓励诚实的作用。
(五)细化预算制度
对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业务,如果当事人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意图时,会计舞弊就可能会发生。这时财务人员乃至企业负责人无法判断某些合规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细致的预算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合规不合理费用的出现。当实际费用支出超出预算时,应当让当事人写出差异情况说明书,说明超出金额产生的原因,这样可以对当事人费用支出的大额超出预算的行为有互动作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六)制定较合理的员工薪酬
当企业员工(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薪酬制定明显不合理时,会形成会计舞弊的隐患。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同工同酬,重视人员的劳动,应使大多数员工的薪酬与其劳动基本相符,做到大部分员工对薪酬的相对满意。如果一味的为了增加业务收入而大力鼓励业务人员的提成奖金,却严重忽视了管理人员的劳动价值,这样做使得关键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心理极度不平衡,容易形成会计舞弊的隐患,更甚者造成集体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
(七)加大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尽管这些法规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
在企业内部,如果一旦发现了会计舞弊的行为,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以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起到对之后有可能发生的会计舞弊的预防作用。在企业树立起扬正气的良好氛围。如果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足,只会使某些部门或个人仍然铤而走险。
主要参考文献:
[1]篡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
[2]叶陈刚.会计伦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