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2010-04-28尚慧丽

关键词:产业政策第三产业比重

尚慧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76)

一、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现状

(一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强化了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研究其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战以来,美国经济以占世界最大份额的总量、持续上升且稳定的发展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经济的这一发展态势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变密切相关[1]。

表1 战后美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变化情况 %

表1表明,二战以来,美国就形成了“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而且伴随着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从 20世纪 50年的 54.5%上升到 2000年的 78.4%,第三产业增长快,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经济服务化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美国第三产业内部发展情况详见表2[2]。

表2 美国 2000—2003年服务业内部产值结构变化情况 %

从表2可知,美国的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美国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 )日本

日本作为战后后起的发达国家之一,经历了漫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深入研究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变化及其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0世纪 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第一,在全部 GDP中,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服务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政府服务、房地产、运输通讯等行业,全部属于第三产业,表明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地位明显上升。

第二,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矿业等行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的下降幅度达到 3.7%,在所有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制造业。说明 90年代日本泡沫破灭后,民间建筑投资,尤其是住宅建设投资一蹶不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制造业也因为国内消费需求收缩和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调整压力。

第三,政府服务和居民非营利服务、电力煤气供应等公共服务类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在通货紧缩条件下,民间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增长缓慢,地位相对下降;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加强。20世纪 90年代与 80年代比较,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3]。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日本的民间产业部门增长放缓,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高;其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面临挑战和竞争压力,服务业的地位明显上升,经济转型趋势加快[4]。

2.2000年以来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在不同增长能力的影响下,2005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部 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9.7%,提升幅度超过了 1995—2000年期间;二是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下降幅度有所缩小,在全部 GDP中的份额已经降低到 1.5%;三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并且下降幅度有所加快,2005年降低到了 28.8%。

总之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以机械设备类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振兴是 2000—2005年期间日本产业结构变化最为突出的特点[5]。

(三)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不仅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其从兴旺到衰败的发展历程与黑龙江省的工业发展过程有着很多的相似点,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工业改造的模式分析,可借鉴其经验加速黑龙江省产业转型,重现黑龙江老工业区的辉煌。

转型前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重型化工业结构,而且以传统工业生产部门为主,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占绝对比重,产业结构具有强烈的资源依赖性、初级性和低层次特点。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造,鲁尔区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来看,鲁尔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主要经历了:(1)1968—1984年的夕阳产业的撤让、拯救老企业阶段;(2)1980—1989年引入高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阶段;(3)1989—1999年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结构转变阶段;以及从 2000至今的以发展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进行转型的阶段。

经过 30多年的经济转型,目前鲁尔工业区已经从德国的煤炭及钢铁制造业逐步变成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新经济区。经过经济结构的转型,鲁尔区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除已关闭的煤矿、铁矿等资源型产业外,现在保留和新发展的产业如:机械制造、精密加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及汽车、钢铁、交通、能源、发电等行业的生产与制造,都广泛地依托产业集群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延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并且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企业网络。

二、启示和借鉴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

以上各国产业结构的演变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扩大,也表现为经济结构的提高。在工业革命之前,均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主体;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农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缓慢上升;此后,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所占比重由缓慢增长到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则由缓慢上升到迅速上升,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渐进过程。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的农业所占比重已降到 5%以内,第二产业的工业所占比重也大大低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的总和,它在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就业中占据主要部分。德国、日本、美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都是如此。

(二)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美国政府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但实际上政府在很多方面对产业界施加了或多或少甚至举足轻重的影响,也确实有不少政策是针对产业界而制定的。从罗斯福新政、曼哈顿计划、贸易保护法案,到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均应属于产业政策的范畴。在美国受到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的产业要数农业、科技和教育。

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干预程度要强得多,其干预的主要手段是提出明确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正是由于制定了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产业的发展,才实现了经济腾飞,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日本通产省的产业政策大概以每 10年一个阶段,每一阶段都针对经济的变化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变化进行着较大的调整。表3列举了日本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及其变化。

表3 日本各期的产业政策重心

日本为了促进九州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实施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税收政策。日本政府在对九州老工业基地的税收等方面,采取了各种优惠政策,在产煤区的指定地点设厂的企业,可以简化各种手续;对迁入产煤区的企业,减少甚至免除其负担的地方税和法人税;对到产煤区投资的企业,实行快速折旧政策;减少对企业卖掉陈旧设备的课税,促进企业技术更新。二是优惠贷款。对在九州雇佣煤矿失业工人的本地企业,设立特别贷款制度,对其所需资金的 40%给予低息贷款。

总之,利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行为、扶持重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日本战后复兴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一条成功经验。

德国也在 1986年通过了《煤矿改造法》,规定由政府向购买废弃矿土地者提供低息贷款,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发挥优势,坚持市场导向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崇尚自由竞争和依靠市场机制管理经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私营企业提供大部分商品和服务,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起弥补市场不足、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日本注重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但更加注重产业政策的市场导向作用。

(四)服务业的发展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规律就是经济服务化。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上述过程说明: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占比重非常低 ,在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缓慢地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心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有其经济上的必然性。首先,只有在农业充分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创造出高于农产品消费的剩余收入;另一方面提供大量农业原料和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工业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工业化实际上是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的唯一归宿。其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引力;同时,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当工业化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后,服务业能否充分发展就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五)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美国的第三产业,就是以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为主体,依靠通讯产业、旅游业、外贸流通业支撑,而且美国的第三产业渗透到了其他领域,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 1948—2000年间,美国的 GDP增长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具体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GDP的增长以及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来推动的,而传统的批发零售和交通通讯业的推动力在减弱;社会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对新增劳动力保持了比较强的吸收能力,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对新增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下降,但由于其基数较大,仍然是解决就业的主要行业。社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主要由工商服务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各种专业服务业来推动。

(六)服务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就业是世界性问题,各国都面临着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日本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遭遇了失业率节节攀升的局面。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日本制定了服务业发展促进政策,成为有效缓解就业需求下降矛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业问题就成为老工业区改造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经济增长的放慢和技术进步导致了一些部门必然要减少劳动力,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如果老工业区想要解决原有产业职工失业问题,就必须在创造大量新的岗位的同时,对原有产业职工进行再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鲁尔区政府加强对下岗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多方面拓展就业渠道。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就业,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企业创办者提供创业培训、低息贷款、技术指导、市场咨询和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支持。

另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各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经验。

[1]http://www.commerce.gov.

[2]国际统计年鉴 2005

[3]赵晋平.20世纪 90年代以来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2007,(9):39-45.

[4]姚旭航.吉林省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42.

[5]梁 彦.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和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7,(1):71-72.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第三产业比重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争议产业政策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