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思考

2010-04-28徐婷婷

关键词:复杂性适应性子系统

周 游,徐婷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8)

詹姆斯 ◦弗◦穆尔(James F 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1]。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s)的概念,即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商界中的有机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哈佛商学院的马可◦扬西蒂(Marco Iansiti)和罗伊◦莱温(Roy Levien)指出,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一个运作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支持[2]。随后,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不断发展,提出了企业生态位、企业种群、企业生态演替、协同进化等概念。特别是 Peltoniemi&Vuori(2004)给出的商业生态系统定义强调了结构及关联: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结构,由相互关联的组织及其人口组成。商业生态系统通过自组织、涌现和协同进化来发展,这帮助它获得适应性,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竞争和协作同时出现”[3]。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复杂系统包含许多相对独立的、而又高度相连和互动的成分。复杂性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并且以结合复杂系统的其他特点,强调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来充实系统理论。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全部特征,并且由于其具有复杂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特征。

1.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质是基于系统内部联系的有机性和统一性、组织性,这种有机性(相干性)是通过商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而实现的,“联系”的本质是在物质与信息的流通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二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系统的整体质,即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质不断在与外界环境的交换中(输入—输出关系中)。

2.商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不同层次的组分相互作用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层次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商业生态系统是更高层次系统的子系统,即它首先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次商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有多层次的子系统。如,商业生态系统因子,由两部分组成:企业生物组分与企业非生物组分。企业之间可以建立企业联盟、企业的上下游可以构成企业生态链,相同性质的企业可以构成行业群落,同一地域的所有企业可以构成企业群落,企业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又构成区域商业生态系统,各个区域商业生态系统在其环境中相互作用才构成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企业的非生物组分则包括了组成企业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与自然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构成经济子系统,其中又包括物质、人力、金融、资本这四种因子构成的子系统。

3.商业生态系统发展的自组织性

所谓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须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结构的系统[4]。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遗传”、“变异”和“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过程。商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现象主要体现在突变性和超循环。商业生态系统由于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进化,子系统自身自催化,子系统之间交叉催化,自催化与交叉催化组合形成超循环系统[5]。在临界点附近控制参数的微小改变导致系统状态明显地大幅度变化的现象,叫做突变[6]。商业生态系统的质的飞跃靠的就是这种突变因子,当突变因子出现时,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便产生或跃上新的一阶。

4.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

适应性是一个生物体将自己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过程[7]。一个生态系统要与外部制约相适应。商业组织或其他组织是商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体。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化是适应性主体的复杂交互作用过程,因此适应性主体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商业生态系统中适应性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首先,主体会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或“积累经验 ”,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主体的有限知识前提下;然后,主体根据学到的经验有意识地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变异;最后,通过有选择的“学习 ”和有意识的变异,适应性主体适应了动态的环境,得到了进化和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主体就是这样不断地选择、变异和发展循环,实现与动态的市场环境相适应。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聚合而成的新主体或更大主体的出现等,都是在适应性主体的选择、变异和发展基础上出现的。需要指出的是,系统中适应性主体的环境主要是由其他适应性主体组成,所以任何主体在适应上所作的努力,就是要去适应别的适应性主体。因此,商业生态系统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成为其生成复杂动态模式的主要根源。当环境改变时,商业生态系统通过突变性、协同进化和自我组织去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5.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性

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进化程度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有些区域,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进化主要依靠最新的科学、技术、自动化设备以及大量信息的迅速交流,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正反馈:而在另一些区域,由于区域企业生态环境中的政治生态因子长期剧烈动荡、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原因,造成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化比较缓慢。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飞速进步,区域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但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不平衡性使得区域之间的交流表现得异常复杂。

总之,由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可以看出,复杂性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可以说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

二、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释

一个闭合系统,总是存在着组织程度降低的自然趋势,即存在着熵增加的趋势。为了使系统能稳定地保持或达到所需的状态,必须对系统施加一定的作用,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对系统进行调节,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之保持某种稳定的状态。这种对系统施加的作用,使系统减熵增序的过程,就叫做控制[8]。总之,开放系统要保持其功能的稳定性,系统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商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组合控制系统,就是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混合起来构成的控制系统,有多个子控制系统,多个输入输出和目标,因而存在着多个变量、多种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且是比较复杂的组合控制系统。从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控制的目标或目的来说,复杂系统的控制有个正当、合理、适度的问题。毋庸置疑,商业生态系统无法孤立于其系统环境等具有宏观系统能力的控制主体,控制主体的作用对系统运动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或不可缺少的。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论系统,通过不断地反馈调节,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则成反向变化趋势。事实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生物组分的复杂性与非生物组分多变性之间的平衡。商业生态系统存在着一个稳定性阈值。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阈值,取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成熟程度。越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其承载力也就越高,阈值也越高;反之,承载力越低,稳定性阈值也就越低。

三、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性解释

1.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动力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对环境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整体统一性表现为协同因素,个体差异性表现为竞争因素,系统内部和系统与环境间的“既竞争又协同是系统发展演化的真正动力源泉”。因此,笔者将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动力总结为:事物、要素或系统在主体相互间的竞争与协同的过程中发展着,即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是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或要素间的竞争与协同。消费者需求是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诱导动力,技术进步是企业进化的内在动力,而企业进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直接动力,商业生态环境的进化则是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外在动力。

2.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本质

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着的物种或组织之间共同的进化演变,当适应一个系统的变化会改变另一个系统的适应性,或者反之的时候,这种相互依赖性就叫做协同进化[9]。对于商业生态系统,协同进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也是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目标。它具有三点重要特征:第一,协同进化不是一起进化,它指的是系统成员们在合作与竞争中协同发展,更详细地说,是指系统成员通过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环,共同发展各自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营销水平等等。同样的道理,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竞争者之间、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和企业与顾客之间。通过协同进化,不仅系统成员发展了,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也发展了;第二,协同进化要求价值和信息共享。协同进化的核心是信息共享和共同创造价值[10]。因为只有共享信息才能使企业获得一个关于消费者需求的更加全面的视角,从而才能为消费者不断创造新价值。不仅如此,每个成员在发展自己优势能力的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把其他成员的技术集成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第三,协同进化追求系统价值最大化和成员最大满意度。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总和最大化不一定等于个体价值最大化之和,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在个体利益最大化违背或妨碍系统价值最大化时,必须服从系统利益,更确切地讲,一个个体成员在其他成员满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最大满意度,而不是个体价值最大化,即系统整体价值达到最大化时便是系统各成员达到最大满意度。第四,协同进化强调合作但并不排除竞争,其实Moore的协同进化既包括合作也包括竞争,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与其他企业同时进行合作与竞争。根据哈肯的协同论,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竞争是永存的。竞争可能造成商业生态系统在某一方面多样性的降低,但实际上,竞争还导致其他方面多样性的上升。虽然竞争导致在某一水平上多样性的降低,但它却为在更高水平上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平台”。不仅如此,一方面竞争造成了更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为系统的自组织进化提供了条件(远离平衡态);另一方面,竞争又推动系统向有序发展。

3.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形式

马世俊、王如松(1995)提出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可以分出由三种增长类型组合的 S型增长模式。分别为:(1)Ⅰ型增长,只有发展而无平衡机制,是一种不能持久的发展,迟早会由限制因子的作用受阻或崩溃;(2)Ⅱ型增长,只有平衡而发展过慢,生命力低,迟早会被新的过程所取代;(3)Ⅲ型增长由分段连续的逻辑性增长曲线组合而成,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平衡机制,能自动跟踪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是系统进化的主要模式[11]。新物种的形成不仅仅是长期变化的累积,环境在短时期内快速变化也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这就是生物进化的“间断均衡”进化理论。对于商业生态系统,在Ⅲ型增长中,每个拐点都是突变因子的出现,这一出现可促进或者阻碍进化的速度,从而改变趋势的走向。其由长期的稳定加短期的突变组成,在环境巨变之后,进化速度放慢,一直到企业种群再次面临环境的挑战,跳跃和停滞交替发生。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演化过程

四、商业生态系统的几点战略思考

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影响着其稳定性和进化性,而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保证其稳定性和进化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1.减少管理熵值

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是呈现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为了减少内耗,必须时刻考察制度的合理性,调整或制定新的制度;组织结构要尽量柔性化;信息渠道通畅共享;人员有效激励;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2.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突变因子,又是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力。系统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突变,技术创新子系统又具有自催化和交叉催化功能,促进整个企业种群的进化能力,与系统其他子系统耦合形成超循环,促进整个系统进化。拓宽企业技术创新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加速技术创新子系统循环速度,缩短创新周期,全面提升系统技术创新能力。

3.建立协调机制

商业生态系统的若干子系统形成超循环体系,各子系统形成交叉催化循环,这些超循环聚集被称为更高级的复合超循环。每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系统,运用信息共享和营养供给机制,建立子系统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子系统之间组织学习效应和催化功能。信息共享需要建立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加强系统中的信息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信息集成中心的主要功能有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收集与发送,信息中心主要由系统中的核心企业管理。另外,建立行业协会也是目前可行的措施,可减少经济纠纷发生的成本,也可增加学习交流。营养供给机制包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的供给。

4.寻求平衡发展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速度和数量都受环境控制。商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稳定发展不是越快越好,只有发展而无平衡机制,是一种不能持久的发展,会由限制因子的作用受阻或崩溃。只有平衡而发展过慢,生命力低,迟早会被新的过程所取代。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平衡机制,能自动跟踪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系统进化的主要模式。在商业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审视自身的限制因素并确定稳定性阈值,稳定发展速度和物种数量,寻找适宜时间进行突变,才能达到一种“间断均衡”的发展模式。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的本质特征,决定着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进化性。商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和开放性体现了动态稳定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体现了结构复杂性;自组织性体现了进化动力;复杂适应性体现了进化本质;发展不平衡性体现了进化方式。从这些特征分析可知:首先,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在反馈调节下,在稳定性阈值允许的范围内,可达到一定时期的稳定;其次,商业生态系统是不断进化的,技术进步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内在动力,商业生态环境的进化则是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外在动力,协同进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本质和进化目标,间断均衡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进化方式。在本文最后,笔者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战略要从减少管理熵值、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协调机制和寻求平衡发展四个方面来思考,这是实现商业生态系统良好稳定发展的思路。

[1]James F Moore.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3:75-86.

[2]Peltoniem iM,VuoriE.Business ecosystemas the new approach to complex adap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s[J].Conference p roceedings of eBRF 2004,Tampere,Finland,2004:267-281.

[3]吴 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59.

[4]Nicolis G,Prigogine I.Self-organiz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m,from dissipative struchres to order through fluctuations[M].New York:Wiley,1977:60-61.

[5]kasimoglu,Muratand Bahattin Hamarat.Nicheoverlapcompetition and homogeneity in the organizational clusters of hotel population[J].Management Research News.8/1,Vo1。26 lssue 8.2003,1:60.

[6]Holland,J。H.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J]。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2:211.

[7]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25.

[8]Merry.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n Different Landscapes:A New Science Approach[J]。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1999:257-278.

[9]Stephan E,Dr.Hagen R.Underlying Principle Soft Business Ecosystems[M].Wenzek,2004:124.

[10]张 昀.生物进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1

[11]任佩瑜,张 莉,宋 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6)

猜你喜欢

复杂性适应性子系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