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4-2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乌梅胃窦胃镜

,,, ,

(贺州市中医医院 消化科,广西 贺州 542800)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笔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以探讨其理想的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贺州市中医医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其中5例临床相关资料不完整(A组2例、B组2例、C组1例),另失访4例(A组2例、B组1例、C组1例),有81例进入最终统计分析。A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36.4±11.5)岁;位于胃窦部21例(80.77%),胃体部及胃窦部并存5例;病变数目平均(7.56±4.34)枚;幽门螺杆菌(HP)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22例;合并胆汁反流4例。B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38.2±10.3)岁;位于胃窦部21例,胃体部及胃窦部并存6例;病变数目平均(8.12±5.04)枚;HP阳性22例;合并胆汁反流3例。C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37.2±12.3)岁;位于胃窦部22例(78.57%),胃体部及胃窦部并存6例;病变数目平均(9.02±4.88)枚;HP阳性24例;合并胆汁反流5例。3组性别、年龄、症状、病灶分布及数目、HP阳性率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内科学》[1]有关成熟型疣状胃炎诊断标准。胃镜检查疣状胃炎位于胃窦和胃体黏膜,表现为大小及形状不等(直径>5 mm)黏膜隆起性病变,一般超过3个,呈疣状外观,顶部中央为脐样凹陷的小而深糜烂灶,上面覆盖灰白苔,有的伴有血痂。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3组术前准备与常规内镜检查及常规取隆起糜烂灶4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经内镜检查确定病变部位,纳入B、C两组患者对直径>0.5cm的疣状隆起在内镜直视下,经活钳通道插入高频电凝导管,选择电凝电流强度40 w,电凝疣状病灶及周边1~2 mm处黏膜平坦,色泽转为白色或深黄色为止。术后禁食24 h,并常规予雷贝拉唑护胃抑酸及水合维生素等支持静脉输液治疗1 d。24 h后进流质及软食。

A组在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后常规抑酸口服雷贝拉唑片10 mg,1次/d,服药8周;B组患者行高频电凝术后常规抑酸治疗8周;C组行高频电凝术后常规抑酸加次日即服用中药乌梅汤加减煎剂,1剂/d,基本方:乌梅20 g,桂枝15 g,黄连3 g,黄柏6 g,当归10 g,党参15 g,川椒6 g,干姜(先煎)25~30 g,制附子(先煎)8~10 g,砂仁(后下)15~20 g。口腻苔厚便秘加苍术9~12 g,法夏9 g,杏仁8~10 g;湿困中焦,胸膈痞塞,脘腹胀满,呕恶不食,口黏,舌苔厚腻者加苍术9 g,厚朴10 g,石菖蒲10 g;伴腹泻喜温喜按者加吴茱萸2~4 g,益智仁15~20 g;气虚显著者加黄芪25~40 g;伴口腔反复溃疡者加木蝴蝶6 g;剑突下固定刺痛者加姜黄10 g,地龙12 g。服药8周。3组中合并HP阳性者均加用克拉霉素分散片0.25 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3次/d。连用2周。

2.2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进行评分,按严重程度分别记0~3。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偶尔出现;2分,症状间断性出现;3分,症状持续性出现。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的症状缓解程度,并进行对比。于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例均接受胃镜检查及HP检测,观察治疗部位的创面愈合程度,并对3组患者进行比较。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用SPSS 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近期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根除HP疗效标准:成功:疗程结束后8周,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失败:疗程结束后8周,快速尿素酶试验呈阳性。

3.2 总体疗效比较 A组26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3%;B组27例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48%;C组28例中,临床治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组间总有效率相比,B组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HP根除情况 治疗后复查HP,A组HP阳性4例,根除率81.82%;B组HP阳性3例,根除率86.36%;C组HP阳性4例,根除率83.33%。组间比较(P>0.05)。

3.4 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3.5 3组治疗前后胃镜征象比较 见表2。

3.6 3组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3。

表1 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胃镜征象比较 例(%)

表3 3组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例(%)

3.7 不良反应 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B组有4例,C组有2例出现上腹痛、腹胀、烧灼感等症状,经抑酸及胃肠动力药或乌梅汤加减中药治疗后缓解。均未发生出血及穿孔并发症。

4 讨论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疣状胃炎患者存在上热下寒、上实下损或上下交损的病理基础,与肝、脾、胃、肾诸脏密切相关,而脾胃居于中焦,乃人身气机之枢纽,交通上下,布达四末,为后天之根本。脾胃虚弱,气血运行受阻,则致气滞血瘀;脾胃失运,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则致肝胃不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湿内停,蕴郁生热,

而为湿热内结。疣状胃炎病机复杂,证候变化多端,故其治法不可拘于一隅,当随症加减用药。乌梅汤具有酸、辛、苦、甘4味,药性刚、柔兼备。临床以乌梅汤为基础方,强调随症用药,即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施药,兼有气虚者加用黄芪以益气健脾固其本,兼有湿困中焦者加用苍术、厚朴、石菖蒲化湿和中、涤痰化滞;兼有瘀积并剑突下刺痛者加用姜黄、地龙通络化瘀止痛。现代药理亦证明本方配伍具有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固有腺体的修复和再生、抑制过度增生细胞、抗肿瘤、抗溃疡、抗炎抗菌等作用,是从多途径、多环节来干预本病的病变过程,从而达到消除病变和预防胃癌发生的目的[3-4]。本研究表明,常规加电凝治疗的基础上予乌梅汤加减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疣状病灶的恢复、减少迟发性症状的发生率,总体疗效、胃镜下征象及病理变化与常规抑酸、清除HP及/或加用电凝治疗方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8-383.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结合诊疗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3]樊纪民,张喜奎,张振忠,等.乌梅丸(胃萎灵)逆转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3(2):55.

[4]姚茹冰,邱明义,胡兵,等.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结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1):59.

猜你喜欢

乌梅胃窦胃镜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望梅止渴话乌梅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