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分析
2010-04-24朱平先
黎 明,朱平先,周 洪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变性,并在高血压或血流动力学变化促发下出现裂缝,局部撕裂的内膜受强力的血液冲击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故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1]。AD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为提高AD的临床诊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期间经MSCTA诊断为AD患者30例,平均年龄55岁,男23例,女7例。所有病例均经MSCTA诊断为主动脉夹层,3例同时行MRI检查证实为AD,12例行DSA检查及手术治疗证实为AD,余15例经MSCTA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后采取保守治疗。
1.2 分型 Debakey等[3]按内膜撕裂部位和假腔范围将主动脉夹层分为: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而扩展累及腹主动脉;Ⅱ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而扩展仅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内膜撕裂口位于主动脉峡部,而扩展可仅累及降主动脉 (Ⅲa型)或达腹主动脉 (Ⅲb型)。DebakeyI、Ⅱ型相当于Stanford A型;DebakeyⅢ型相当于Stanford B型。本组病例中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21例。
1.3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胸腹痛多见,典型的疼痛是突发如撕裂样剧痛,当瘤体破裂时可出现胸腔心包积血、心包填塞、休克、昏厥等症状;当夹层压迫或栓塞其分支可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亦有合并马凡综合征、糖尿病者。本组30例中合并高血压27例、胸腹痛22例,合并动脉硬化2例、心包积血2例、肢体麻木2例、糖尿病1例、马凡综合征1例。
1.4 治疗 全部患者于急性期在心电、血压监护、吸氧止痛的同时用药物控制血压及心率,常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应用静脉滴注硝普钠,15μg/min开始,每5~10min增加5~10μg,直至800μg/min,使血压控制在100~120/60~7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
2 结果
2 例I型AD患者病情稳定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1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行主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余16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其中1例因心包积血而死亡。
3 讨论
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如不及时诊治,48h内病死率可高达50%,如及时诊断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生存率大为提高。
3.1 AD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是AD的基础,而AD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并发症。(1)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长期高血压使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尤其是局部性损伤-修复机制有缺陷者更易于夹层形成。超声研究发现,与正常组比,有高血压病史AD患者胸主动脉的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内中膜厚度及僵硬度明显增大,顺应性降低,且比单纯性高血压组更为明显。而马方氏综合征导致的AD与高血压的关系不大。
血压突然增高可增加血管内膜切应力,易致溃疡破裂穿透。由于心脏搏动产生的应力对升主动脉和近段降主动脉影响最大,因而60%~70%的AD起源于升主动脉,25%源于近段降主动脉。
同时AD形成可导致血压急剧升高,90%以上的AD患者急性期血压增高,以收缩期血压增高更明显[4]。疼痛、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毁损、主动脉内膜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和肾脏的缺血等都是AD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
3.2 影像学诊断 早期诊断AD可降低死亡率,目前影像学检查仍是诊断AD的重要方法。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性检查,经胸超声 (TTE)能显示夹层的部位、真假腔、累及范围,但对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胸段检出率低,而经食管超声(TEE)心动图检查可能导致血压增高及夹层的扩展。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可达100%[5]。破口、内膜片和主动脉双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基本征象,MSCT可清楚的显示各个征象明确诊断,三维血管重建可更直观的显示夹层累及范围及各分支受累情况 (见图1),CPR、MPR、SSD、MIP、VR及CTVE各种三维重建技术配合使用,能提供更为准确的详细的信息,为治疗及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本组病例均行MSCTA检查,破口、内膜片及双腔显示率高,AD确诊率为100%。MSCTA还能立体直观的显示支架,进行准确的术后评估 (见图2)。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力,诊断AD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6]。根据血流速度的差异,清楚的显示快速血流、缓幔血流及附壁血栓形成情况,从而清楚的显示夹层血管影像信号并区分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亦可清楚显示内膜线及破口的情况。
主动脉造影是诊断夹层的金标准,能直观动态的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受累情况,且能在DSA的监控下实行手术治疗(见图3)。破口表现为主动脉壁局部造影剂喷射、外溢或龛影样突出,内膜片表现为真、假腔之间的线样负影,真假腔表现为不同或相同密度的两腔。
图1 CTA示Ⅲ型主动脉夹层,范围自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后方累及肾动脉水平以下,右肾动脉由假腔供血Figure 1 CTA saidⅢ aortic dissection,ranging from the aortic arch,left subclavian artery below the level of the back involving the renal artery,right renal artery blood flow from the false lumen
图2 图1病例术后CTA清楚显示置入支架的位置、范围及效果Figure 2 Figure 1 case after CTA clearly shows the location of stent placement,scope and effect
图3 左图为DSA术前,箭头所示为假腔,右图为术后示假腔显影消失Figure 3 Left,preoperative DSA,the arrow shows the false lumen,false lumen imaging shown here show disappeared after
3.3 治疗 AD治疗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内科治疗:原则上B型急性AD以内科治疗为主,对病情较重,血压很高患者,同时使用动静脉扩张剂硝普钠作为静脉首选降压药,可使用足量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本组有16例AD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只1例因心包积血而死亡,余血压及病情相对稳定。文献报道,地尔硫卓具有起效快、安全等特点,亦可使用地尔硫卓静脉注射液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7]。(2)手术治疗:目前,治疗AD有两类手术方式,即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和微创的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两种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地彻底切除主动脉撕裂的内膜,阻止血液流入假腔,用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8]。本组30例AD患者中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手术成功,随访术后效果良好。(3)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主动脉内膜开窗术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人术,特别是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组有12例AD患者在DSA下成功施行了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诊近期疗效良好。
1 Vibhu K,James V,Ferris,et al.Intimomedial Rupture:A New CT Finding to Distinguish True from False Lumen in Aortic Dissection [J].AJR,2004:183.
2 朱平先,王合金.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思路 [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7):512.
3 Debakey ME,Henley WS,Cooley DA,et al.surgicalmanagernent of dissecting anenrysms of the aorta [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65,49:130.
4 苏海.主动脉夹层与血压的关联 [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7),609-611.
5 冯敢生,韩萍.医学影像学中的奇葩-仿真内窥镜技术 [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5.
6 王照谦,刘玉清.主动脉夹层的MRI与综合超声诊断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8):532-535.
7 陈江斌,许家俐.地尔硫革注射液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0,8:478-479.
8 林明裕,陈泗林.123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J].临床荟萃,2007,22(1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