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脑舒脉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110例临床观察

2010-04-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水蛭急性期神经功能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慈云中医院,广东 惠来 5152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均高。而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好否,直接影响着本病的预后及康复,因此,提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通脑舒脉饮 (自拟方)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依据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2];辨证分型依据198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3]的中医辨证标准,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肌肉关节疾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110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1岁,平均 (61.41±4.26)岁。病程2~84h,平均 (18.02±5.28)h;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3~68岁,平均 (60.48±5.02)岁。病程2~84 h,平均 (18.46±4.61)h。分为轻、中、重3型。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治疗组轻型10例,中型35例,重型15例;对照组轻型8例,中型30例,重型12例。以上分型及评分均符合《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4]。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通脑舒脉饮治疗,药物组成:黄芪60g、三七5g、水蛭10g、桃仁15g、大黄10g、地龙15g、红花8g、川牛膝15g、郁金10g、石菖10g、半夏10g、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长春西丁注射液20mg兑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其他治疗方法 (调整血压、脱水,防治并发症、支持疗法等)相同。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均按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于治疗前及2个疗程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和2个疗程后头颅CT或头颅MRI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6)》[4]评分,以评分的变化情况判断疗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以下。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表1、2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

表1 两组药物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表3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1),对照组仅全血粘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有一定的改善 (P<0.05),而对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影响。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值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 (P<0.05,P<0.01)。表明通脑舒脉饮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浆粘度,改善微循环。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s)

2.3 治疗前后两组头颅CT或头颅MRI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头颅CT或头颅MRI复查结果为:好转54例,其中完全吸收25例,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治疗后复查结果为:好转40例,其中完全吸收9例,有效率为80%。经Ridit分析法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医学属“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在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瘀血阻滞、痰热内蕴、痰瘀互结、气血失和而导致脑脉痹阻。气虚内生痰瘀。痰瘀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痰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中风发生之前,痰瘀已经存在,只是形成过程较为缓慢,临床征兆尚未显现而被忽视。临床上多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症状既有瘀阻脉络的表现,如头痛剧烈,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等,还同时兼有痰热中阻之体征,如喉间痰鸣、腹满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现代研究表明,血液的高粘滞及高凝聚状态是脑梗塞发病的基础。因此,元气亏虚、痰瘀阻络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常见病机。通脑舒脉饮重投黄芪,配以甘草,培补元气,补气行血化浊,以复其本;水蛭破血逐瘀,通血脉而不伤正;大黄活血祛瘀,泻热攻积,降脂化浊;三七化瘀通络,并能补气养血;郁金、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脉;石菖、半夏化痰通络,诸药合用,既治标实,又顾本虚,标本兼治,同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现代研究证实[5],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血小板聚集性比正常人显著增高,血液呈粘、聚、凝状态。方中黄芪可兴奋中枢神经,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脑血流速度,防止血栓扩展,使血栓溶解,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水蛭的主要成分为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水蛭素是一种抗凝物质,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水蛭还能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降低血液粘度;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并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地龙所含蚓激酶具有激活纤溶酶,溶解血栓的作用;桃仁、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可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从而对血小板的聚集起抑制作用,具有抗凝,溶栓,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的功用。诸药合用,对脑梗死灶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区,一方面改变其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血栓扩展,同时促进血管再生及侧枝循环的重建,增加脑血流量,促进氧的传递,清除代谢及毒性产物,从而防止缺血半暗区迟发性不可逆损伤,促使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6]。本研究表明,通脑舒脉饮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显著改善作用,能改善血液的粘、聚、凝状态,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因而对急性期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1]王维治.神经病学 [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79.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S].中医药学报.1986:6(1):56.

[4]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冯亦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J].中国药理通讯.2005:22(3):6-7.

[6]潘研婷.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病人的疗效观察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8(1):494.

猜你喜欢

水蛭急性期神经功能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水蛭粉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0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