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康巴汉子的生命高度

2010-04-23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5期
关键词:军分区迪庆

文/本刊特约记者 刘 兴

有位哲人说:“人生是立体的,有长、宽、高三个尺寸,长度是生命,宽度是视野,高度是成就。高度从精神上可让长度无限延伸,而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人的心灵已经抵达那里。”

——题记

这是一次追寻崇高、感悟伟大、礼赞生命的旅程!

龚曲此里和僧侣一起参观红军经过迪庆浮雕

2010年3月,记者随同中央新闻采访团走进中国大西南迪庆高原,走进“人间天堂”香格里拉县城,走进一位康巴汉子的精神世界,去触摸他用信念、大爱、使命铸就的生命高度。

提及这位康巴汉子,无论是亲人僧人,还是军人百姓,总是口未开泪先流,讲述不尽对他的感激、感动与感恩。

当时光回溯既往,那一幕幕场面总会勾起人们无限的哀思。

2009年2月8日,是一个让迪庆自治州人民悲痛的日子。

天刚亮,香格里拉县城街头,早已站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他们中有的举着花圈,有的捧着哈达,有的撒着纸钱,有的摇着经筒……来自迪庆26个民族的上万名干部、军人、学生、僧侣、商人和牧民,用各自民族的方式来送别他——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

在一声声恸哭的生动讲述中,在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里,记者赫然看到了一位优秀藏族党员干部、一位忠诚的香格里拉赤子的高大形象矗立在高天厚土之间——

高扬信念之旗:他信党爱党跟党走,做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言

1954年7月,龚曲此里出生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一个贫苦的藏族家庭。龚曲此里的家,世世代代都是农奴,直到1950年,解放军来到迪庆高原,才翻身做了主人。龚曲此里的父亲是村里第一批共产党员。从记事起,小龚曲就经常倾听阿爸阿妈诉说共产党、解放军带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历程。潜移默化中,龚曲此里幼小的心灵打下了共产党是圣洁太阳、解放军是吉祥福星的深深烙印。

1970年,龚曲此里在父母的支持下报名参军,来到怒江边防某团。刚入伍时,龚曲此里不识一个汉字,听不懂一句汉语。训练时,班长专门为他创造了一套“手势训练法”:手掌向左,表示向左看齐;跺脚表示为立正……战友们还帮他学汉语、练汉字,一笔一画教他写“共产党”、“解放军”、“毛主席”。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龚曲此里第二年就成为了连队一名骨干。

1972年4月的一天,龚曲此里和战友一起在外执行巡逻任务时,不慎滑进滔滔怒江,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连长纵身一跃跳入江中将他救起,而连长自己却被江水冲走,幸好被一根树枝挡住,才化险为夷。面对连长的舍身相救,龚曲此里深受感动。而连长却淡然一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连长舍身相救的壮举,让他看到了党的形象与崇高。1974年5月,龚曲此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他写下“我以藏族人特有的虔诚向党保证:时刻听党话,一生跟党走,我要为党做好事”的誓言。

1976年,连队分到一个提干名额。经过选拔和考核,龚曲此里和另外一名汉族班长被列为候选对象。后来,营长找到他俩,语重心长地说:“注重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一席话,让龚曲此里既对党组织充满感激,更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这年,龚曲此里当上了营部通信排排长。

1979年春,龚曲此里所在部队参加西南边境重大军事行动。龚曲此里在得知全营参战名单中没有自己,准备与妻子孙金莲(藏语名:斯那拉姆)结婚的情况下,主动推迟婚期,要求参战。战斗中,他带领4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不顾全身多处受伤,用爆破筒引爆了敌人火力点,为全营赢得战斗胜利创造了条件。战斗结束,上级要给龚曲此里记功,他却提出把自己的功让给排里一名牺牲的战友。

2002年12月,军分区实弹演练时3发迫击炮弹哑了火。演练一结束,龚曲此里就带着搜索组前往排除。反复观察之后,龚曲此里拿起铁锹,不顾随行参谋张泽泉的阻拦,硬是将3发哑弹从土坑里捧了出来,并指导技术人员成功销毁。在返回的路上,张参谋对龚曲此里请教说,这样危险的事您不该冒险。龚曲此里说:“我是现场指挥员,必须对你们的安全负责。危险时刻,党员干部哪有自己躲起来让部属去冒险的道理?”

2008年初春,香格里拉县城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迪庆军分区独立营机炮连战士常淼与其他3名战友奉命看守弹药库。这天,龚曲此里披着一身风雪走进弹药库。无意中,他来到一个垃圾堆旁,却看到花花绿绿的许多方便面口袋,一问才得知连队因没有留守炊事员,大伙每天只能啃方便面充饥。对此,他动员妻子孙金莲连续10多天为大伙做糌粑、打酥油茶送到哨位。现在小常一谈及此事,眼中就噙满泪水:“说实话,我以前吃不惯藏餐。但从那以后,我只要看着糌粑、酥油茶,就想到了龚曲副司令员的高大身影,就觉得心里面特别温暖。”

30多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龚曲此里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了一名中高级干部。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翻身农奴的后代,没有党的培养和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说我是翱翔的雄鹰,那么是党托举起我高飞的翅膀,我要当好党员干部的形象大使。”

架起连心之桥:他爱憎分明敢担当,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先锋

“天空中最美的风景是彩虹,高原上最美的是和谐。作为迪庆军分区的一名领导干部,我愿化作彩虹,搭起民族的团结桥梁,为藏区的和谐安宁贡献全部力量。”龚曲此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3月,是一个让龚曲此里心痛的月份。3月13日,母亲去世,他悲痛万分,请假回德钦老家办丧事。14日,受达赖指使,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作为全国五大藏区之一、达赖集团二号人物桑东的家乡,迪庆藏区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龚曲此里清晰地发现,前来吊唁母亲的人们神情惶惶……当晚,龚曲此里得知消息:受个别人挑唆,从一江之隔的西藏芒康来参加母亲葬礼的数百名藏族群众准备搞点“动作”,声援拉萨。

决不能让分裂分子的图谋得逞!决不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利用!

龚曲此里把亲朋好友召集起来,对大家说:“你们来为我阿妈送葬,我很感激,如果借机闹事,首先是对老人家亡灵的不敬!”“这里有不少阿尼(当地藏语:老人),请他们说说,民主改革前穷苦人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再摸着自己的心口问问,现在的日子到底好不好?历朝历代什么时候种地不交租还发补贴、上学不交费还发补助、当喇嘛还享受低保……可以说,是共产党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考验面前显本色,急难之际见担当。平息群众的情绪后,龚曲此里又找几个重点人和村里寺庙的7个喇嘛分别谈话,大家都表示:决不会上分裂分子的当,决不做破坏团结稳定的事。

第二天一早,龚曲此里顾不上为母亲守灵,就驱车赶往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县。来到军分区独立营,他把51名藏族战士召集起来,用藏语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来到迪庆州最大的两座寺庙——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走访,和两寺的住持活佛沟通交流;来到牧场、寺庙和村社,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揭露达赖集团的分裂阴谋。

2008年8月15日,在龚曲此里的协调下,松赞林寺崩主活佛一行8人应邀到迪庆军分区做客,参观红军过中甸时的浮雕,追忆松赞林寺僧侣开仓售粮给红二、六军团、贺龙赠送“兴盛番族”锦幛等佳话,并与分区领导和数十名藏族官兵座谈。

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介绍,“3·14”事件以后,龚曲此里不到4个月就跑遍了迪庆州所辖的3个县29个乡镇,行程5000多公里,作报告46场次,为7.3万名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全国五大藏区中,只有迪庆没有出现一条反动标语,没有人喊一句反动口号,更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迪庆州24座寺庙无一名僧人闹事,这其中,龚曲此里功不可没!

龚曲此里住在香格里拉街上,从军分区到家有2公里多的路程。只要不赶时间,他都要自己一路走回去,边走边和街上的老乡聊天。不论是小商贩,还是乞丐,只要谁有个困难,他绝不会袖手旁观。

2004年4月的一天,龚曲此里下班回家,在一个路口碰见一名藏族青年因随意拿用汽车零部件,而与一名收废品的汉族男子——徐世友争吵起来。徐世友是刚从四川富顺来县城打工的,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带的钱又花光了,只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

做好双方工作后,回到家中的龚曲此里感到徐世友是个能吃苦的汉子,于是主动从自己亲戚家中借来2万元钱,帮助徐世友办起废品回收公司。如今,当年的废品收购站已是县城规模最大的废品回收公司。

去过迪庆军分区的人都知道,在分区后院有棵特别的树,官兵们叫它“同心树”。提及这棵树,还得从二连战士扎西顿珠和同连队的汉族战士黄远飞之间的一次矛盾说起,两人因为一次训练时的失手,扎西顿珠对黄远飞一直有成见,便纠集几个藏族战士想教训黄远飞。这天刚好被路过连队的龚曲此里给碰个正着。

“天上的大雁总是结伴飞翔,好斗的牦牛难免两败俱伤。战友之间都是兄弟,因为一点小误会就动手,这可不是藏族汉子所为!”龚曲此里一席话,让扎西顿珠红着脸低下了头。

之后,龚曲此里又让连队把扎西顿珠和黄远飞编到一个班,让他俩住上下铺,学习同桌,训练同组,两个人终于冰释前嫌,成了好战友。龚曲此里知道后,把他俩带到军分区后院的一块绿化地上,种下了那棵“同心树”。

在龚曲此里的提议下,来自回、白、瑶、布依、傣、彝等11个民族的官兵,都纷纷在这里种下了“同心树”。

还有一件事让军分区副参谋长杨文华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95年11月,战勤参谋杨文华跟时任军分区后勤部部长的龚曲此里到德钦检查征兵工作。车上一行4个人,除杨文华是汉族外,其余都是藏族。一出发,驾驶员吉称与助理员海鸿就开始用藏语聊天,由于听不懂藏语,杨文华只得闷头听他们吹牛。不一会儿,细心的龚曲此里发现杨文华不吭声,突然大声说:“这次工作组人员都说汉话,不说藏语,不然杨文华听不懂!”随后几天里,大家在一起都说汉话,让杨文华感动不已。

这些年来,龚曲此里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不同民族同胞之间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他说:“我是雪山的儿子,更是黄河的儿子;我是藏族的后代,更是炎黄的后代,我深爱着祖国民族大家庭。”

任何时候,龚曲此里(前右)都勇挑重担

龚曲此里(左一)带领工作组深入乡村调研

播撒生命之爱:他爱民为民献真情,做藏区群众的爱心使者

龚曲此里在战场上是一位作战英勇的战士,但在平时生活中却是一个有着菩萨般心肠的人。迪庆高原,许多老人感激地称呼龚曲此里是“龚曲菩萨”。

1994年初春,龚曲此里和驾驶员松劳开着一辆解放牌卡车到西藏察隅采购物资。路过海拔4200多米的白马雪山时,天下起了大雪,突然发现路边躺着个老阿爸,旁边一个老阿妈不停地磕头。见此情景,龚曲此里赶紧下车脱下大衣盖在老阿爸身上,使劲用大拇指掐他的人中,可老人依然昏迷不醒。情急之下,他不顾老人身上的异味,俯下身就对老人做起人工呼吸,直到老阿爸终于睁开眼睛。老阿妈一看,忙跪下给龚曲此里磕头,连连说他是穿军装的菩萨。

这些年来,龚曲此里一直以赤子之心,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下乡和回德钦县乡下的老家,龚曲此里都要在车上装些大米、罐头和衣被。

一次春节前走访时,龚曲此里走进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江楚老人的家:只见低矮的小屋里,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老人蜷缩在一床破旧的薄被下瑟瑟发抖,家里的米缸剩下不到两碗米,唯一的女儿次里拉姆也是一身病。龚曲此里从车上抱来军被搭在老人身上,又给老人扛来一袋大米,提来一块猪肉。临走时,他掏出300元钱放在老人床头。

回部队后,龚曲此里四处打听治疗类风湿病的药方,并按方子抓好药托人带给老人。3个月后,他挤出个周末专门去看望江楚老人,不仅给老人带去一个疗程的药,还牵去3只羊。

老村民尼布说,6年前,他听说军分区龚曲此里副司令员乐于助人,就找到他说:村里70多岁的人有26个,年轻时大家最爱唱《北京的金山上》。到底北京天安门是啥样啊?要是能去北京看看,那该多好!可我们苦于没有路费。龚曲此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先动员妻子将家中的8000元存款取出来,又到县民政局协调了一笔经费,一起交给带头的老人尼布,让他带着村里的25个老人到北京观光。

半个月后,尼布拿着自己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逢人就说:“北京好啊,就像歌里唱的那样。龚曲真是共产党派来的好‘本布拉’(大官)……”

龚曲此里只有一对亲生儿女,可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喊他“阿爸”的孩子却不少——一些受他帮助的孩子们出于最本能的感恩这样叫他。

“龚曲阿爸……”德钦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心梅得知龚曲此里去世的消息时,顿时痛哭起来。在吉心梅心中,龚曲此里是改变她一生的大恩人,比亲阿爸还亲!

那是1997年8月,家在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土官村的彝族小姑娘吉心梅接到了初中录取通知书,可由于父母长期疾病缠身,还有3个年幼的弟妹,家里无钱继续供她上学。绝望中,她无意间看到《迪庆日报》上一篇关于龚曲此里结对帮扶贫困生的文章。出于对读书的渴望,吉心梅做出了平生最大胆的事——向龚曲此里写信求助。

两个月后,龚曲此里驱车爬山找到了她的家,带来两床军被和300元钱。吉心梅“咚”的一声跪在龚曲此里的面前,脸上流满了感激的泪水,龚曲此里扶起吉心梅,抹去她的眼泪,坚定地说:“闺女,贫困不是你的错,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这样,吉心梅如愿走进了初中课堂。在这之后,龚曲此里和军分区二连一起与她结下助学对子,资助吉心梅直到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10年读书期间,龚曲此里和二连共资助吉心梅24998.5元。

跟吉心梅相比,藏族女孩康秀英要幸运得多——同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可她刚好是龚曲此里女儿的初中同学。1995年9月,康秀英刚到城里来读初一,跟龚曲此里的女儿龚曲巴珠住在同一个寝室。当时,康秀英的父亲不幸病故,家里无法凑齐学费,学校让她一个月内必须补齐。龚曲巴珠便把康秀英为学费犯愁的事告诉了父亲,龚曲此里就要女儿把康秀英带到家里吃饭,拿出500元钱交给康秀英,让她把学费补上。从那以后,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康秀英常住在龚曲此里家,被龚曲此里当做亲生女儿。

像康秀英这样幸运的孩子,还有好多个。几十年来,龚曲此里到底帮助了多少孩子重新走进课堂,谁也说不清。他总是说:“越是贫困的孩子越需要读书改变命运,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成才!”

守护高原之梦:他爱岗敬业写忠诚,做履职尽责的军旅尖兵

24年来,龚曲此里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迪庆高原的无比热爱,用燃烧的生命,赤诚的情怀,写就了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军人职责的动人乐章。

2005年8月下旬,金沙江上游连降暴雨,沿江房屋被淹,危情无时不在。迪庆军分区迅速动员组织千余名民兵投入抗洪抢险,龚曲此里不顾军分区领导的劝阻,揣上速效救心丸,带领百余名官兵率先奔赴灾区。

由于长时间劳累和泡在水中,龚曲此里的风湿性关节炎和高原性心脏病犯了,他两次晕倒在泥水中,险些被洪水卷走。

正在现场指挥救灾的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赶紧叫人把龚曲此里扶上车,送他去医院。他清醒后却跳下车对书记说:“我带有救心丸,吃几颗就没事了,群众还没转移完,我不能走!”

7天后,龚曲此里带领的1000多名民兵,将五境乡、上江乡、虎跳峡镇3个乡镇的遇险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当最后一个被困老阿妈被转移出来时,龚曲此里一下子瘫坐在泥水里,再也爬不起来了。官兵们用担架把他抬到医院,他在病床上躺了9天才下地。

像这样水里来火里去的救灾经历,龚曲此里有过20多次。无论是扑灭森林大火、抗洪抢险,还是抗击冰雪凝冻灾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在洪水中、在火灾里、在冰雪围困中……在一次次危急时刻,一次次人民群众的急切呼唤中,龚曲此里总是奋不顾身,让许许多多人走出绝境,重获新生。

其实,龚曲此里原本可以不上高原,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条为党的事业坚守高原的奉献之路。24年高原岁月,龚曲此里从一个牦牛般壮实的藏族汉子,成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这期间,他本有三次机会走下高原,可他放弃了,直到他病得奄奄一息,才被战友们抬下了迪庆高原。

第一次机会是1985年12月。那时,龚曲此里已在云南边防工作15年,按当时规定,他可以交流调到省城昆明工作。可一个信息让他陷入了深思:为了方便和藏区群众联系,迪庆军分区正急着想调入一个藏族干部。最后,他果断作出一个让家人不解的选择:回迪庆高原!

第二次机会是2000年。长期的高原生活让龚曲此里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综合征,他的心脏损伤较重,每天得服用丹参滴丸,还随身携带着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组织建议安排他交流到昆明等低海拔地区工作。对这一次进昆明的机会,家人更为迫切。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一家人大失所望。几天思考后,龚曲此里还是选择留下:“我是藏族干部,在藏区更能发挥我的优势。”

第三次机会是2007年12月。龚曲此里在副师职岗位上任职满10年,按规定到了任职年限,可以下山休养了。这时他的身体更差了,已有过几次昏倒的危险经历。家人相信,这次下山是铁定的了。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前夕,迪庆藏区的社会稳定事关重大。龚曲此里想到自己在藏区工作了20多年,对社会情况了如指掌,当前工作任务又特别重,决定留下来再为党工作一段时间。他主动向军分区党委写出报告:“党把我培养成一名中高级领导干部不容易,我想继续在迪庆藏区为党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作出每一次选择,龚曲此里都让世人听到来自他心底最深处的声音:“我是翻身农奴的后代,党培养我这么多年,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泰戈尔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丈量生命的里程,当鲜花和泪水挤满时空,平凡生命达至的高度足以让人动容。

猜你喜欢

军分区迪庆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丽江军分区造血扶贫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
迪庆州启动“雪域善洲纪念林”义务植树活动
大理军分区开展“洱海保护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