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道无痕 生命有迹 ——追忆兰空导弹某旅上士江安明

2010-04-23张艳龙曹传彪柳景武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江安部队导弹

文/张艳龙 曹传彪 柳景武

天山垂首,大漠仰泣。2009年9月23日,兰空导弹某旅上士江安明因病逝世,生命之光定格在了31岁。前来悼念他的战友,无不悲恸难抑、泪流满面。江安明11年的军旅人生对于军营来说,犹如导弹在天空划过的弧线,虽弹道无痕,但生命有迹。

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挑战,在“精兵梦”的背后,是江安明用行动兑现的誓言:对自己狠一点!

瘦小体弱是江安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曾任江安明的新兵连连长的刘志强,十多年后回忆起“新兵”江安明,仍记忆犹新。江安明刚到连队时,因为身材瘦小,力量又弱,新兵连高强度的训练让他吃不消。体能训练,他总是“老末”,练习单双杠,他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上、撑不起……夜晚,江安明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 “铁杵还能磨成针,朽木亦可雕”的誓言。

誓言化行动。江安明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晚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双腿深蹲起立。冬天的乌鲁木齐滴水成冰,雪地里,江安明练卧倒、匍匐,身上被冰凌划出道道血痕;练据枪射击,大雪把自己埋没他仍纹丝不动;练五公里越野,裤腿卷起的雪片,被他身上散发的热气蒸腾……

天道酬勤。凭着这股拼劲,江安明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半年后的考核成绩进入了连队前五名,在同批新战友中脱颖而出。江安明这股不服输的犟劲,不仅体现在与自己的体能“叫板”上,更彰显在他对工作的挚爱中。

2000年,江安明被选送到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士官大队学习推进加注专业。推进加注是一个理论性较强、专业知识复杂的专业,对于文化底子较弱的江安明来说,确实是不小的难题。一开始,老师上课讲的理论知识很多,江安明理解起来很费力,往往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渐渐地,江安明就被同班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同学落下了。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

为了迎头赶上,白天,江安明把老师讲的内容详细记下来,晚上,他在自习室对照书本一点一点地理解记忆,一学就是几个小时。多少个节假日,多少次通宵达旦,江安明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刊,记录了10多万字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考试,江安明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一次次的超越,带来一次次的动力。从导弹学院学成归来,江安明被任命为氧化剂加注技师。当时,营里没有化验员,每次执行任务前,都要请兄弟单位的化验员进行氧化剂和燃料的质量检验。没有自己的化验员,必然影响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果是战时,必将贻误战机。这个道理江安明当然明白,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江安明萌生了自学化验技术的想法,但他同样知道,化验员这个高风险的专业,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学成的。营里也曾尝试过,但都因各种原因中断。冗繁的数据,高深的理论,复杂的公式,江安明没有一丝犹豫,郑重地向营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半年后,江安明通过考核认证,他的肩上又多了个名号:导弹燃料化验员。

一次次的成功,战友要求江安明透露秘诀,江安明说:“唯一的秘诀,就是对自己狠一点!”

结婚六年,妻子只来过两次部队,儿子三岁多,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到半年。江安明,这个为导弹动力岗位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情感的男人,见证的是军人的本色:真心爱家,专心当兵!

在父母眼中,江安明是个好儿子;在领导眼中,江安明是个好兵;在战友眼中,江安明是个好兄弟;但在妻子眼中,江安明可能并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他的心里,只装着部队。

提起江安明,妻子总是止不住眼泪说:“这辈子,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让儿子多见见他的爸爸。”江安明的儿子已经三岁了,但只来过一次部队,而且还留下了一段并不美好的回忆。

2007年,江安明的妻子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来部队探亲,一天夜里,儿子因为水土不服发起了高烧。当时,江安明正在阵地上排除加注车故障,为了不影响排故,他详细地给技师交代好排故方法后,才急匆匆地跑回家,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刚把孩子放在病床上,江安明就接到技师的电话:故障仍未排除。一边是病重的孩子,一边是急需排除的故障,江安明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毅然跑回了阵地。直到凌晨三点,江安明才满头大汗地赶到医院。当他走到病床旁伸手摸儿子的额头时,儿子哭喊着将他当成了陌生人。江安明愧疚地低着头,他心里清楚,不管自己怎么说,不管自己怎么做,这个天天在梦里哭喊着要爸爸的孩子,被爸爸的忙碌伤害了。也难怪,结婚六年来,妻子只来过两次部队,儿子三岁多,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

江安明何曾不想与妻子和儿子在一起。但是,在家庭和部队的天平上,江安明将重心倾向了部队。和江安明朝夕相处的技师杨伟回忆:“江师傅是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闲暇时他总是自豪地夸奖儿子又懂事又聪明,只不过,他将这份深深的爱转化成了对工作的爱,他曾说过,一个真心爱家的男人,更应该专心当兵!”

江安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少年来,江安明为保障推进剂加注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取得了不菲成绩的同时,也因为推进剂加注是一项热门专业而受到了许多地方老板的青睐。为挖走他,老板们给出了年薪10万、解决住房和家属户口的优厚待遇,而面对诱人的条件,江安明却说:“我的本领是部队给我的,我应该用来为部队服务。”

柔情似水,铁骨铮铮。住院期间,江安明给妻子写了这样一首诗:走在路上/没有时间/停下观望/走在路上/一心向前/岂惧风狂/走在路上/苍茫凄凛/我心铿锵……

前来探望的战友询问江安明还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江安明摁着腹部吃力地说:“如果我倒下了,就再也不能为部队工作了,我心里有愧!”

2008年,部队赴东南沿海某地执行轮战打靶任务,江安明感到身体不适,但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江安明强忍痛苦坚守岗位。部队归建后,江安明作为骨干被选调到新成立的营,各项启动工作十分繁杂,江安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5月,部队赴昌吉机场执行驻训任务,到达驻地后,江安明感到腹腔内疼痛难忍,本想去医院检查一下,但考虑到部队训练任务重,战勤人员成分新,而且战备值班任务日益临近,江安明再次强忍病痛在氧化剂化验室加班加点。体检的事被一拖再拖。

“不管有没有事,你必须到医院检查!”面对领导的命令,江安明勉强去了趟医院,结果还没等医生查清楚,江安明又“逃”回了训练场。面对领导和战友们的责怪,江安明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5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检验性演练在该旅野外驻训场某导弹营如期展开,一切准备就绪后,江安明却昏倒在阵地上。江安明被连队干部强行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本以为只是过度劳累,令人震惊的是,检查结果竟是肝癌晚期。跟氧化剂、燃料打交道近10年的江安明清楚这个检查结果的含义。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但他却把病床当成另一个训练场。癌细胞不断扩散,江安明仍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战斗不止,他心中放不下的仍是部队:“时间对我来说,不会太多了,如果不趁现在脑子还算清醒为部队再做点工作、再尽点力,我心里会有遗憾的。”

指导员来医院探望,江安明仿佛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与指导员一起讨论连队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住院期间,江安明把自己近10年来积累的氧化剂化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技师杨伟。每每提到江安明,一直陪护江安明的杨伟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杨伟回忆说,江安明在病重昏迷期间,时常冷不丁地自言自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倒下了,就再也不能为部队工作了,我心里有愧!”

江安明(左)和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猜你喜欢

江安部队导弹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导弹燃料知多少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老部队
导弹转运
江安农商银行:金融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