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绿叶交相映——记国防科技大学业余文艺骨干郭雪娇、于冬阳

2010-04-23陈红志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9期
关键词:文艺会演快板创作

文/陈红志

在2010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舞台上,活跃着一对男女搭档的相声演员,他们的语言风趣幽默、表演声情并茂、模仿惟妙惟肖,每次演出都赢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她,郭雪娇,陕西宝鸡人,现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硕士研究生。

他,于冬阳,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政治部干事。

他们俩的搭档,还得从一年前的一个小小的饭局开始。那天,郭雪娇作为学校研委会的文艺骨干,为筹办科技文化节颁奖晚会,去向学校政治部宣传干事讨教,碰巧于冬阳也来机关办事,顺便来看看老师,于是,中午就顺理成章地坐在了一张饭桌上。一开始两人还都挺拘谨的,不苟言谈,不熟嘛。

可是,不一会儿两人就东一句西一嘴的“对上了眼”,自然形成一逗一捧的组合,把一桌人逗得是前仰后合、“人仰马翻”。最后,这对自然组合即兴表演的《报菜名》和《卖布头》,给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年初学校在筹备参加2010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节目时,导演组自然就把创作男女相声早早列入到了创作计划之中。

说起说相声,这两人还都有着不解的渊源和相声情结。

相声界数学学得最好的 数学界相声说得最棒的

郭雪娇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以前是当地一个煤矿宣传队的演员,是个吹拉弹唱演全能演员。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文艺特长基因,也许是从小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一直就特别喜欢表演、主持的郭雪娇,对属于地地道道北方曲种的相声表现出发自肺腑的热爱。

很小的时候,一看见电视上曲艺类的节目,小姑娘就被牢牢地吸引住了,自觉不自觉地就跟着电视上的镜头摹仿,学大姑娘走秀、学老太太绣花、学聋子说话、学哑巴打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她都跟着学,周围的人都觉得她有学习相声的天赋。于是,上小学以后,在父亲和父亲同事的影响下她开始了相声的起步阶段,练发音、练口齿、练贯口,小学毕业前她就已经熟练了《卖布头》、《地理图》、《八扇屏》、《报菜名》等等传统相声段子,为她奠定了扎实的嘴皮子功夫。

“练了好几年的基本功,差不多了吧?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登台表演啊?”每次练得烦躁的时候,她总是这样想,她父亲看出她的自满和急躁,告诉她“一山更比一山高,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她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且把这句话作为她艺术道路的座右铭。不仅仅是要学习相声的基本功,更要学习人家老祖宗留下来的精髓,相声的创作和表现手法,终于,在9岁的时候郭雪娇就成为学校里有名的小演员了,儿童剧、快板、相声都能看见她的出色表现。

她对相声越发地热爱了,在初中的时候,县剧团组织文艺演出也经常邀请她参加,一次在舞台上排练时郭雪娇不慎摔下舞台,陷入昏迷状态的她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严重脑震荡,说可能以后会影响到记忆力。面对迷糊中嘴里还在嘀嘀咕咕的她,大家一下子都吓坏了,以为真的把脑子给摔坏了,没想到等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段子中那个长贯口我终于背下来了,好在词还能记住,耽搁不了演出。”说完还学着冯巩常说的那句话“观众朋友们,可想死我了!”

“相声表演让我的生活里洒满阳光”,她常常说“说相声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带给观众笑声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快乐”。

从小学开始,郭雪娇每年都有不下十场的演出,也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和赞赏,可是,父亲从来没有表扬过她,反而一直给她挑毛病,起初她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她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只有不断地虚心学习,才能一直进步,才会享受到战胜困难后的幸福。

在练习相声表演的这些年里,郭雪娇的文化课成绩不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并且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因为她走到哪儿都能很快地融入大家,有很强的亲和力,郭雪娇认为这与相声的魅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声表演一定要有亲和力,观众看见你的第一面就应该被你感染”。

高中时,在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很多文艺演出,并且以高出分数线70分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在应用数学这个男女比例悬殊的专业里,郭雪娇“巾帼不让须眉”担任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一职,曾获得学校和成都市的多次奖励,并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有人说,学数学的人很容易变成书呆子,郭雪娇却说:“数学能让我变得更有逻辑性。我觉得学数学和说相声之间也有共同点,追求艺术要像对待数学一样严谨,精益求精。”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开玩笑地说:“郭雪娇是相声界数学学得最好的,数学界相声说得最棒的。”

在校期间,多才多艺的她组织并参加了学校和学院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她还经常带着青年志愿者去敬老院慰问演出,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始终保持着学习成绩名列本专业前茅的她,2008年被免试推荐进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从一名地方大学生,过渡到一名军校研究生,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同时也是舞台上角色的重要转折,“穿上军装说相声与以前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要说的好,还要表现出良好的军人气质,军校学员的精神风貌,更要表现出由衷的军旅情怀。这方面,于哥对我的帮助很大,在合作的过程中,他教会我很多东西,让我的相声表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我要特别的感谢他。”

不把创作当工作 不把出名当追求

于冬阳,从小喜欢相声和快板表演,曾师承相声名家黑龙江省曲艺团团长王殿云和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于忠德,15岁时被特招入伍进沈阳军区司令部演出队,也曾多次受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快板表演艺术家朱光斗的指点。

在追求舞台表演艺术的过程中,于冬阳也开始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出色的艺术天赋再加上勤奋努力,使他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也留下了点点滴滴的印记:1998年表演的快板《北疆八连赞》获全军文艺会演表演三等奖;1999年表演的相声《乘车奇遇》获辽宁省相声大赛表演二等奖;2009年创作的音乐剧《守井》,获湖南省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会演金奖,创作的音乐快板《携手三湘共和谐》获湖南省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会演银奖……

“不把创作当工作,不把出名当追求”这是于冬阳这么多年来一直恪守的艺术信条。一项项荣誉的光环并没有让他迷失方向,每一次的获奖让他更懂得总结反思,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怎样才能演绎出作品的精髓?一趟又一趟地采访,一遍又一遍地领会,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一回又一回地否定自己……从头再来,否定与创新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挣扎蜕变的过程,一个版本比一个版本有突破就是很好的证明。

一庄一谐 一捧一逗

说起这次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经历,郭雪娇、于冬阳感触颇多。

男女相声,一般都是女“逗”男“捧”,这一点刚开始的时候给了郭雪娇很大压力。虽说是“三分逗,七分捧”。但是,郭雪娇心里老是觉得放不开,一方面她想好好表演,毕竟这是一次向优秀演员学习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让“于哥”捧,自己有点过意不去,压力很大,倒是于冬阳经常地鼓励她,开导她。

随着两个人慢慢地磨合,越来越有默契了,于冬阳粗犷、锐利、滑稽,郭雪娇细腻、幽默、机敏。两人一庄一谐、一捧一逗的配合,把男女相声《心之桥》表现得深入人心。

记得本子刚创作出来的时候,为了能够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两人几乎每天都是捧着新改好的本子去试演,看见哪个学员队在集中或训练间隙,就主动上前“求”人家来看自己表演的相声,一边演一边关注观众的反应,哪句笑了,哪句没笑,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接着改。后来,干脆借来一台DV机,把每次“演出”的实况都记录下来,对照修改和改进。

参加正式录像的前夕,专家审查节目时提出相声段子里面提到的“梦游”现象与部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怎么办?改!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于冬阳一个晚上将该段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改。第二天,郭雪娇捧着剧本当时就傻眼了,400余字,三个贯口,导演要求八个小时必须拿下,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学校考试和连轴转的演出一直没有休息好的缘故,向来坚强的郭雪娇急得在后台的休息室哭了……事后,郭雪娇说:“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也想找 ‘心之桥’的‘知心姐姐’去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在最后关头,他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抓紧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最终演绎了令人满意的《心之桥》。节目录制完成的时候已经是次日的凌晨两点了,大家看到的是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殊不知后台上洒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

第一次较为完美的合作,使得这对男女搭档又有了新的想法。一方面排演经典的传统相声,同时结合军校特殊的生活,继续创作出一些新的男女相声作品。

多才多艺的郭雪娇

不爱红妆爱武装

猜你喜欢

文艺会演快板创作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文艺会演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第四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器乐类展演述评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