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浪漫主义精神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010-04-22谷小龙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

【摘要】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以及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戏剧中处处散发着浪漫主义的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戏剧中一些方面的论述,挖掘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精神,让人们了解“浪漫主义”是中国戏剧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而并非西洋的舶来品。它是积极的,使得我们民族的戏剧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精神;中国戏剧

一、戏曲

1、戏曲文本

一般来说,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如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郑光祖的《迷青琐倩女离魂》等;有反映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的悲剧,如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等;以及历史悲剧,如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这些作品虽然反映的主题和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到了明清两朝,戏曲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长生殿》。另外,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也被搬上舞台,成为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

2、表演

戏曲的表演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唱是第一位的,可以看出戏曲表演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外部动作的冲突,而是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侧重于人物灵魂深处的徘徊。凡是感情充沛处就用歌唱,即使在双方的对白中,也常插入抒发内心的独白,因此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如:《牡丹亭》的《惊梦》中的那一曲【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曾说“【皂罗袍】的音乐听过就不会忘记,这音乐的美中还有一点忧伤,是中国大传统的伤春悲秋。每次听到这旋律,情绪就起来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血统里才有的文化基因”。“这种中国人的血统里才有的文化基因”,就是诗的情怀,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

二、话剧

1、文本

要说中国话剧文本,就得先说说剧作家,那么首推的是田汉。陈白尘和董建主编的《中国现代话剧史稿》中,独立成章介绍的剧作家第一个就是田汉。田汉早期的剧作特点之一,是他创作的根基为浪漫主义。田汉从小就跟着母亲看戏,“幼年时代接触的戏剧中朴素的现实主义的东西,使他的心灵激荡起无法泯灭的浪漫主义情愫”。

田汉的《获虎之夜》用的是典型的象征主义手法,是一曲追求精神和情感的赞歌。该剧体现了“五四”的精神,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剧中的黄大傻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伤感的诗人。这部以猎虎为背景的殉情惨剧,表现了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以青年们的爱情悲剧来表达他们的反抗,用诗化的,浪漫主义的方式来抒发他们内心的压抑和痛苦。田汉的作品是感伤的咏叹,充满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剧感,是有人生意趣的作品。

2、表导演

中国话剧的兴起比戏曲晚了近千年,它从一开始就深受戏曲艺术的影响。虽然在理论上,中国的话剧一直在学习斯坦尼拉夫斯基的表演学派,要求演员在长时间的情感体验下可以下意识地进行演出,演员和角色合二为一。但是事实上,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话剧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戏曲表演的影响。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从外形上就要有明显的区别,即是要求忠奸善恶分明,脸谱化,使观众一目了然。因此,中国的话剧是用一种特有的夸张的表演方式来表达情感,充分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剧习惯。它用了西方戏剧的外壳,而骨子里更多的还是中国戏曲的东西——追求理想中的事物,好与坏,善与恶,一目了然,分明清楚。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甚至在演员外形的选择上,不论编剧导演还是观众,都将演员的外部形象事先进行设定,五官端正的饰演正面人物,反之则是反面人物。

三、浪漫主义精神对中国戏剧的负面影响

为何在中国产生具有强烈浪漫精神的艺术作品?也许与中国几千年来农耕生活有关,中国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疲惫和饥寒,历史上又战乱频仍,真正安定的生活屈指可数。因而人们需要用一种想象中的美丽生活画卷来支撑自己今后漫长的日子,于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民间逐渐蔓延、扎根,并逐渐影响到中国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虽然浪漫主义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给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以积极的希望,甚至塑造了整个民族在经济政治重压下表现出的一贯乐观精神,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有正面的影响,也不可否认其负面影响。首先一点很明显的是,逃避现实,把不如意之事归罪于天地。

浪漫主义手法不仅可以使观众忘却矛盾冲突的真正根源,同时还可以使观众沉溺于一种诗意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希望享受这样的情绪感染。中国的戏剧不是缺少浪漫主义精神,而是缺乏尖锐深刻的生活真实。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可以的,但如果将它作为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就会使得我们的艺术创作色彩单一,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将会使我们习惯于逃避本应追寻的真理,丧失在艺术创作中面对生活真实的勇气。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的戏剧土壤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力量,并生根、发芽,开出了异常美丽的花朵。它也必然在未来的戏剧道路上继续它的辉煌,在新的时代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其通,《万水千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

[2]陈铁镔,《诗经解说》,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作者简介:谷小龙(1981.5--),男,河南开封,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讲授戏剧影视文学课程,现任教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教,现正攻读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戏曲艺术史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李白诗歌的矛盾性探讨
从《<克伦威尔>序》看雨果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
从浪漫到现实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自由”“浪漫”在《情人》中的体现及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