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

2010-04-22刘春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面罩动脉血呼吸衰竭

吴 彬 刘春艳

辽宁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辽宁 沈阳 11001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自本院2007—05至2008—05期间,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共11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55—9l岁,平均(72.3 4-8.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及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除外:(1)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而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者;(2)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需气管插管吸引;(3)严重心律失常;(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经液体补充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仍出现收缩压<11.93kPa(90mmHg);(5)明显烦躁、谵妄或昏迷而不能合作;(6)近期有面部、食管或上呼吸道手术史及面部畸形。

1.2 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常规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持气道通畅,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心力衰竭。治疗组采用美国伟康医疗有限公司的BiPAP Vision型无创呼吸机,经鼻或面罩实施持续机械辅助通气(允许短时间摘下鼻、面罩)。调试初始参数:为自主呼吸与定时模式,呼吸频率15~20次/min,吸气压力10cmH20,呼气压力4.0cmH20。患者戴上鼻罩或面罩,固定,将呼吸机管道及输氧管(氧流量5.0~10L/min)与鼻或面罩相连,观察有无漏气,并加温湿化,再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吸气压力(10~25cmH20)和呼气压力(4.0—10cmH20)。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载流量(2.0~3.0L/min)。两组病人均行床边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24h及脱机/停氧后24h检测动脉血气分析(pH、Pa02、PaC02)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

(1)治疗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情况好转,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2)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情况进一步加重,需要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或患者家属拒绝气管插管,最终导致死亡的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两组样本数据以露4-5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l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后,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快,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 天,有明显差异(P<0.05)。106例病人中,有9例由于病情加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4例因家属拒绝捕管而死亡。治疗组2(64)例,为3.13%;对照组6(42)例,为14.29%,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68例中,开始无创正压通气时,有18例自觉有窒息感,通过宣教,14例窒息感逐渐消失,4例因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而终止。轻度胃肠胀气8例,鼻部充血11例,咽干15例。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由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缺氧、高碳酸血症、气道阻力增加等因素导致呼吸肌疲劳,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常常引起病人死亡。我们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迅速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快缓解呼吸肌疲劳,恢复病人排痰功能,更快纠正呼吸衰竭,改善病人全身情况,从而使药物能更快控制病情,缩短病人住院治疗时间。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猜你喜欢

面罩动脉血呼吸衰竭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理想面罩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