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安全“五完”功效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010-04-20简新徐书刚
简 新 徐书刚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央已经将安全发展作为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任务,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在推进我国安全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达到“五完”即企业机器设备的完备、现场管理的完善、人身健康的完好、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形象的完美;同时,抓好安全生产,也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生产。
一、抓好安全生产,确保机器设备的完备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生产系统是生产力诸因素在微观层次的结合,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即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资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力量,它不仅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品种、成本和产量,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高速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如今,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早已取代手工工具,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器体系也已取代落后的技术设备,生产的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大大加强。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就没有现代化的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企业。要维护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企业的正常运转,首先必须确保机器设备的完备。
应当看到,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一方面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产品和财富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安全的风险性和事故的危害性。机器越先进,对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造成隐患、引发事故,这也就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必须从严从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机器设备的完备,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现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二、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现场管理的完善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生产工具日益先进,机器设备不但形成机器体系,而且向集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使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部门和环节共同组成。可以说,科学技术越进步、生产力越发展、企业内部分工越密切,就越需要加强现场管理,以便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这样才能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价值。
企业生产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有效结合。通过管理,使这些要素在质上相互适应,在量上合理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生产力的整体效能,使企业在既定条件下创造最佳效益,但是所有这些都要有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安全。
现代工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的使用、将劳动对象加工成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实际上是一个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发其他因素的变化,一旦发生事故,企业生产力各个要素将会受到损害,原本正常有序的生产秩序被打乱,轻则生产中断,重则机毁人亡,管理工作也将无从谈起。因此,只有保证安全生产,才有现场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才有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健康的完好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生产力中既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物的因素,劳动者属于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着主导作用。任何生产工具都是由人发明的,由人来使用和改进的。从生产劳动的过程看,劳动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过程。劳动客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生产劳动是人对自然客体的能动作用,人通过工具作用于客体,引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所以人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如此,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源能否被利用及其利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的高低。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深,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所以就必须更加注重抓好安全,保证劳动者的人身安全,这样不仅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还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优质、高效生产。
四、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它的根本任务是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作为社会的主要商品生产者,企业的生产活动构成了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社会不能停止消费,所以它就不能停止生产。
企业要保持正常、平稳、有序生产,就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将生产力各要素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和时间上的紧密衔接,使产品在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的条件下,按照预期的品种、质量、数量、周期生产出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必然要求工业生产标准化,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种系列化、零部件的通用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安全生产这一基本前提。
从根本上看,企业生产运行过程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流动过程的统一,这三个流动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停滞或中断,都会破坏生产运行的连续性、比例性和均衡性,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只有抓好安全生产,使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安全有序运转,才能如期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指标。
五、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形象的完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各种竞争,如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价格竞争,但同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竞争就是努力在社会公众当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企业的社会形象好,对外可以赢得信任、塑造品牌,使其产品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同时也有利于无形资产的增值;对内可以增强职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使企业树立和保持完美的形象,当然离不开其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但同时也离不开安全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由原先的生存型转变为享受型,在选择商品时不仅注重质量价格,还注重其是否为名牌产品、生产厂家是否为知名厂家。一个企业不仅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上乘,同时能够始终保持安全生产,它在社会公众及广大消费者面前总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就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而一旦发生事故,不仅机器设备和人员受到伤害,直接带来有形损失,其在社会公众面前的良好形象也会受到伤害,造成无形损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才能维护企业的完美形象,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务院2004年1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将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抓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好安全生产,这样既能为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新疆塔里木油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