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行动在陕西

2010-04-20本刊编采部

现代企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本刊编采部

西安:着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目标,坚持以节能减排作为经济转变的突破口,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手段,全面推动节能工作顺利开展。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推广,广大市民自觉、自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有利于低碳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于建立低碳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物质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产品推广机制,制定针对低碳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为推动西安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并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低碳产业体系。

西安的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缺少低碳核心技术,今后在低碳核心技术引进和研发方面还要下很大功夫。“八五”以来,西安市保持了13%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速,但截至目前,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尽管第三产业已经占到西安经济的半壁江山,但西安产业发展中“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快”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探寻解决办法。

目前,我们已由西安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西安市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请示》和《西安市建设低碳城市方案》,正式启动西安低碳城市建设。在低碳经济方面,西安市今年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一是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依托西安高新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做大通信、石油、金融等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及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四是着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以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投入,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五是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航天、航空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全国第四大半导体产业生产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六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西安成为全国物流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与西安主体产业协同匹配,相互促进的现代物流业,把西安建成区域性综合性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枢纽。七是推进低碳旅游业发展。构筑以遗产旅游为主体,包括文物观光、文化体验等内容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推进西安旅游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八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低碳城市已经成为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其次应该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第三,应该更加广泛地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并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以重大主题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并希望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西安市发改委主任 王学东)

宝鸡:实现后发超越、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的需要看,低碳经济是我市后发超越、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宝鸡现代工业

和现代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就必须坚持转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发展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坚持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就宝鸡而言,一方面发展低碳产业任务艰巨。宝鸡是工业重镇,而且以重工业、传统产业为主,年均化学需氧量排放近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9万吨,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低碳产业、绿色产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低碳生产、生活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倡导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当然,这些是我们今后抓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和突破口,借此全面深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宝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宝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已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主要体现在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中,即通过率先实施生态环保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倡导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全力推进低碳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是通过“四个抓手”,重点推进“四项工作”来实施。“四个抓手”即抓好项目强制性准入审核关;抓好宝鸡高新区、长青工业园两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和27户省级以上重点能耗企业监管;抓好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建设;抓好节能环保设备、风电设备、新材料、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发展模式实施方案;二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和价格等经济手段,引导、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三是加强环境治理,主要是水泥、火电、冶金等企业的烟尘、粉尘治理,进一步改善渭河水环境质量。继续推进绿色宝鸡建设,加大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力度。四是扩大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观,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已经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在2010年实施,总投资约500亿元。其中有新材料项目、节能技改项目、生态保护工程、文化旅游项目、现代物流项目、现代农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高技术产业项目等。这些为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低碳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带动宝鸡的低碳经济发展,真正建立起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宝鸡市发改委主任 刘焕勋)

咸阳: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低碳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咸阳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已逐步调整到18.0:51.6:30.4,呈现出一产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为支撑的新格局。形成了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为支撑的优势产业,以航空航天、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物流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建材、纺织等为重点的传统产业,以粮果畜菜为重点的农业特色产业,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但是,总体来看,咸阳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方式有待加快转变,能化、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比重仍偏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咸阳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既有自然优势,又有产业方面优势。我认为自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一是咸阳地热资源得天独厚。二是旅游资源丰富。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四是发展生物质能资源具有一定基础,丰富的农业资源对发展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和生态农业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条件。在咸阳产业中,以发电、化工、煤炭、水泥为代表的能化、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非常大。依托高耗能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降耗的潜力也非常大。此外,我市新兴的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已具备发展基础。天宏多晶硅1250吨/年的生产线已建成生产,二期2500吨多晶硅生产线项目已启动,丰润风力发电设备、陕柴重工风电刹车系统项目、彩虹集团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年内将建成投产,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咸阳虽具有相当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困难。表现在:一是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环投资成本较大,资金短缺,技术支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产业领域科技力量薄弱,科研经费短缺。二是低碳循环经济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配套政策、机构、人员等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全社会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不强,社会氛围不浓。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方向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一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小水泥、小火电、小煤矿等五小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围绕咸阳市区沣河热电联产、彬县新民塬煤电一体化电厂、礼泉海螺水泥等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效率、少消耗、低排放的项目。二是积极推广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森林固碳工程,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建设。三是重点围绕煤炭开发,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三个转化”的方针不动摇,加大资源转化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四是要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和地热资源谋划旅游产业项目,围绕交通、临近西安等区位资源谋划物流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一是按照“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内部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按照“上大关小”的原则,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四是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不断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

(咸阳市发改委主任 张晓峰)

铜川:低碳之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铜川市单纯的依靠“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在整个城市的产业中占据支柱产业的地位。2009年,铜川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6.9%,第二产业占61.1%,第三产业占32%,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次序低。从产业结构的内部来看,工业产业结构仍较为单一。煤炭采掘、建材、铝业、电力等资源性开采和高耗能产业仍是铜川市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电源、食品加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支撑作用未能有效显现。

作为能源性城市,在目前来看,要想在近几年内摆脱对能源的依赖还是不现实的。铜川经济转型首要问题还是实现现有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围绕能源产业链的延长,铜川市成功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铜川铝业节能改造,通过一批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的实施,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为发电,铝厂电力直购,发电产生的煤渣和石膏被水泥生产全部消化。同时,大力推广抽瓦斯发电、水煤浆、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积极争取油页岩开发利用等新项目,全面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率。

铜川市一直把实现节能减排,大力整治辖区环境作为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思路,淘汰了51条水泥落后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48万吨,建成了一批大型水泥孰料生产线,实现了水泥产业发展、污染治理、职工安置的“三赢”。关闭了500多家小煤窑、小水泥、小炼焦、小电石、小石灰等“十五小”企业。实施煤烟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09年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9%,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荣获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0年铜川市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让铜川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铜川市有玉华宫、药王山、耀州窑、陈炉古镇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这些资源为依托,铜川市将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唐宋文化、药王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按照大旅游、大景点、大精品的目标,全力推进努力打响玉华宫、照金香山、药王山和陈炉古镇四张旅游名片。

在对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增强发展后劲,铜川市完成了《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并确立了“以产业带动城市,以城市推动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和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无污染、效益好的非资源性产业。以台湾旺旺食品、建大新材料、丰禾制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装备制造、电力电源、旅游、食品加工和医药为代表的五大新兴产业已经崛起,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让铜川跳出了“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圈子,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经济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好转的新路子,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铜川市发改委主任 靳贤孝)

渭南: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

近几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针对高污染企业印发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淘汰了一批高耗能企业。实施了一批节能技改工程,组织开展节能技术推介活动,积极策划节能项目,建立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库,制定了节能工程项目计划,大力推介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等节能技术,实施渭南新秦金属镁窑炉改造等重点节能改造示范项目32个,实现节能量31万吨;实行市县领导包联重点用能企业制度,重点协调解决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能源审计,聘请专家深入企业,查找耗能环节,提出节能方案,指导企业节能减排;实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控制度,定期分析企业用能情况,对能源消耗异常的企业逐户进行督查。全市72户重点用能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年实现节能量均在11.5万吨以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渭南市发展方向。为此,渭南市引进澄城光伏产业拓日太阳城项目,规划建设10MW太阳能发电站,年可发电1.056亿度;完成风能利用调查,筹划建设50个风塔规模的风力发电项目;积极扶持生物柴油,八鱼油脂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完成70%投资,预计到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在循环经济上,采取了以韩城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园五企”为试点,实施了泰山石膏板、三秦能源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弃物600余万吨。同时大力开展了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减排万人签名等活动,全面实施“绿色照明进社区”和“绿照下乡”活动,大力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全市共推广完成高效照明产品50余万只,年节电可达3431万度,折标煤12008多吨。

目前产业结构下,对渭南来说,节能减排的压力确实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建电力项目等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已经或即将建成韩城二电4×60万千瓦、蒲城电厂三期2×60万千瓦、秦岭电厂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将使全市能耗净增560万吨标煤,相当于渭南“十一五”初年全社会总能耗的50%左右。二是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电力、化工、钢铁、冶金、建材、焦化等高载能行业在长时期内仍是渭南经济的主要支撑。三是节能减排基础薄弱,管理相对滞后。

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渭南市必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走低碳经济之路。渭南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大力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和新兴产业;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渭南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实现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大新型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引进,全力推进拓日光伏太阳城、风力发电和生物柴油项目建设,大型建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发展以沼气、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燃料的电力项目;四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管理,落实建筑节能登记验收制度,加大示范工程建设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力度;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渭南市发改委主任 王 健)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