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2010-04-19李康淳

山西建筑 2010年28期
关键词:绿带行道树城市道路

李康淳

1 城市道路功能与要求

1.1 概述

1)城市道路是多功能的,以交通功能占重要地位,为确保交通安全,对不同性质、不同速度的交通实行分流。2)大城市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中等城市分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小城市分两级即干路和支路。城市道路的宽度标准见表1。

表1 城市道路的宽度标准

1.2 城市道路绿地总体设计

1)首先是确定道路绿地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例如设几条绿带,采用对称形式还是不对称形式。2)城市道路绿地布局首先要遵循《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3)主、次干路交通量大,噪声、废气和尘埃污染严重,而且行人往返穿越车行道也不安全。所以不宜在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带上布置供行人休憩的开放式绿地。4)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是指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防护绿地等。路侧绿带宜与其结合,能加强道路绿化效果,形成协调一致的绿化景观。5)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6)道路两侧光照温度、风速和土质等与植物生长要求有关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一侧,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7)濒临江、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靠水一侧,可以更好地发挥绿地景观效果和游憩功能。

2 城市道路绿地率指标

根据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 m宽度的道路多为大城市的主干路,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红线宽度在40 m~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此为下限。

3 规划与设计原则

3.1 城市道路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

1)统一与多样。2)对比与对称。3)比例与韵律。4)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3.2 城市道路种植设计的设计原则

1)因地、因时、因材制宜原则。2)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3)远近期结合原则。4)个性、特色、多样性原则。

4 规划与设计要点

4.1 道路绿地

4.1.1 分车绿带

分隔车行道的绿化带,包括中分带绿化,侧分带绿化。

1)中分带绿化:道路正中分隔往来机动车辆的绿化带。能有效阻挡对面车辆眩光;通过植物搭配组织植物景观。绿带中防眩植物的高度控制在距道路路面1.1 m~1.5 m之间的范围内。绿带宽度不小于1.5 m的中分绿带,可栽植乔木,采用乔、灌、草复层式栽植。绿带分为规则式配置、自然式配置、混合式配置。植物配置要求层次清楚简洁,色彩亮丽常青。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中分绿带,端部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侧分带绿化:宽度小于1.5 m,应以灌木为主,并宜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小于1.5 m,可以种植乔木,采用复层次栽植。侧分带绿化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形式:隔声防尘的侧分带,疏朗通透的侧分带。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侧分绿带,其端部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4.1.2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上,使其与车行道分隔开,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树池(树穴)带。主要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庇荫。预留行道树树池的内径不应小于1 m×1 m。树池应加以覆盖,常用的覆盖材料有:地被植物、蓖子、卵石、陶粒、碎树皮等。行人相对较少的地段,以行道树为主,并与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4.1.3 路侧绿带

指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外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如防护、分隔和行人滞留的特点进行设计,并保持路段景观效果的连续与完整。路侧垂直绿化如道路外侧栏杆围墙等绿化。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 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4.2 交通岛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包括中心岛与导向岛的绿化。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保持视线通透的情况下,导向岛绿化对提升道路节点绿化起到关键作用,可种植乔木,采用复层式种植,布置成绿化景点。

中心岛不宜密植乔木或大灌木,以保持行车视线通透。应做到图案简洁、曲线优美、色彩明快,不宜过于繁复华丽,以免分散驾驶员的视力及行人停滞观赏而影响交通。

4.3 道路红线外的绿带景观

1)路边的开放式绿地:广场、游园。2)非开放绿地;行人不可进入,是具有遮挡、防护作用的绿地。3)停车场绿地:停车场周边宜设置隔离防护绿带,种植大乔木: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要避免无遮阴停车场,其树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2.5 m,中型汽车3.5 m,载货汽车4.5 m。

4.4 城市立体交通绿化

高架道(桥)绿化包括桥上和桥下两部分。规划要注意安全因素,设计要注意桥下的光照时间。应在高桥设计时,在桥边栏杆外预留栽植槽及滴灌设备,不用附加外挂栽植槽,避免安全隐患。桥下宜种植耐阴地被植物:墙面、桥柱宜进行垂直绿化。

5 植物选择

5.1 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阴、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形、叶形、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 30°,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5.2 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5.3 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5.4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1] [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芦建国.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王玉晶,杨绍福.城市园林植物造景[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

[5] 余树勋.花园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6]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7] 刘少宗.景观设计综论——园林植物造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8] 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朱仁和,金 涛.城市道路广场植物造景[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

[10] 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1]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绿带行道树城市道路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行道树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