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浪郡太守考

2010-04-19赵红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慕容太守中华书局

赵红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室,吉林长春130033)

乐浪郡太守考

赵红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室,吉林长春130033)

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于原卫氏朝鲜疆域内设立乐浪、临屯、真番、玄菟四郡,其中乐浪郡屡有迁徙。然目前学界对乐浪郡的最高长官——乐浪太守鲜有关注。通过对史料的钩沉,试图将见于史籍的关于乐浪太守历任情况的零散资料予以梳理,并通过对乐浪太守事迹的介绍来展现乐浪郡在开发和巩固东北边疆中的作用。

乐浪郡;乐浪太守;刘宪;王遵;刘茂;张统

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在灭亡卫氏朝鲜后,于原卫氏朝鲜疆域内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以统辖该地,《资治通鉴》武帝元封三年条记为:“乐浪郡,治朝鲜县,盖以右渠所都为治所也。臣瓒曰:《茂陵书》:临屯郡治东暆县,去长安六千一百三十八里,领十五县。玄菟郡,本高句骊也,既平朝鲜,并开为郡,治沃沮城,后为夷貊所侵,徙郡句骊西北。真番郡治霅县,去长安七千六百四十里,领十五县”(《资治通鉴》,卷21)。乐浪郡初置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但西汉初期乐浪郡太守的任职情况史载阙如。从已掌握的史料来看,最早见于记载的乐浪郡太守是刘宪,于西汉末年任此职。将目前见于记载的15位乐浪太守依任乐浪郡太守一职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刘宪、王调、王遵、吴凤、张岐、凉茂、鲜于嗣、刘茂、张统、裴嶷、鞠彭、馀句、游鳝、赵隗、慕遗等。现将历任乐浪郡太守简况列表如下:

表1:历任乐浪郡太守一览表

馀句372年《晋书·太宗简文帝纪》游鱓慕容熙朝广平任《晋书·游明根传》赵隗魏张掖酒泉《北史·赵才传》慕遗495年《南齐书·蛮东南夷传》

上表将历任乐浪郡太守情况简单予以介绍,在15位乐浪郡太守中,任职时间基本可知者主要有12位:刘宪,25年;王调,25-30年;王遵,30年;张歧,191年前;鲜于嗣,景初中;刘茂,245年;张统,313年;鞠彭,338年;馀句,372年;游鱓,慕容熙朝;赵隗,魏;慕遗,495年。在15位乐浪郡太守中,籍贯可考者7位:王调,乐浪人;吴凤,陈留长垣人;张歧,甘陵人;凉茂,山阳昌邑人;裴嶷,河东闻喜人;游鱓,广平任人;赵隗,张掖酒泉人。以下将对每一位乐浪郡太守予以详细介绍:

一、西汉时期的乐浪郡太守

刘宪(?-25)

刘宪是目前见于史籍记载明晰可考的首位乐浪郡太守。《后汉书》卷76《王景传》:“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①刘宪任乐浪郡太守于更始年间(23-25)。西汉末年政局混乱,更始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军所建政权的年号。天凤四年(17),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集结数百饥民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举旗造反。绿林军发展迅速,两三个月就已增至七、八千人,王匡、王凤也因此成为绿林起义军的领袖。地皇二年(21),荆州牧调集两万大军进攻绿林军,王匡率起义军奋勇抗击,在云杜(今湖北沔阳西北)大败王莽军队。起义军乘胜攻占了竟陵(今湖北天门县),继而进军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东南)等地,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公元22年,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带发生瘟疫,绿林军损失过重,决定兵分两路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西下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今河南南阳),称之为“新市兵”。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今湖北随县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又称之为“平林兵”,后来西汉宗室刘玄参加了平林兵。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也率家兵响应,并众七八千人,称之为“春陵兵”。从此,绿林起义军队伍的组织成分越发复杂起来,领导权也逐渐从农民起义军首领的手中转被刘玄、刘秀等地主阶级分子所掌控。绿林起义军于公元23年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室,改年号为“更始”。王匡、王凤为上公,刘演为大司马,刘秀为太常偏将军。此后,绿林起义军又称为汉军。

更始元年(23)九月,绿林军在各种反莽势力的配合下,顺利攻占长安。王莽逃至渐台,被商人杜吴所杀,至此,结束了莽新政权的统治。是年十月,刘玄都洛阳。翌年,又移都长安。更始政权迁都长安后不久,刘玄很快暴露出了其地主阶级的本性,昼夜宴饮,大肆屠杀起义将领申屠建、陈牧、成丹等人,王匡、张印等率众归附赤眉起义军。此时,赤眉军又另立刘盆子为帝,并整顿军队,加紧向长安进军。随即顺利攻占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不久定都洛阳,即为东汉光武帝。从“更始败”来看,当指绿林起义军所建更始政权为赤眉军所败之年,即公元25年。刘宪在任职期间内被乐浪郡土著汉人王调所杀,说明在中原大乱期间,乐浪郡这一地方建置仍然是存在的,只是中原的农民起义击破莽新政权的进程中,乐浪太守刘宪被乐浪郡的土著豪民王调所杀,卒于乐浪太守任上。

王调(25-30)

王调,乐浪人,自任乐浪郡太守之职,《后汉书》卷76《王景传》载:“王景字仲通,乐浪□邯人也。……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30),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①可以看出,王调乃是趁西汉末年中原混乱、无暇顾及朝鲜半岛之机,杀西汉乐浪郡太守刘宪而自立为“大将军、乐浪太守”的,此举并未得到中央王朝的认可。

从《后汉书》卷76《王景传》的记载来看,王景是乐浪□邯人,其八世祖仲通过海路来到乐浪郡,王景之父王闳能成为“郡三老”,则已成为当地的望族,所谓“土人王调”,当暗示着王调的族籍为乐浪郡,而非外来者。《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一下》:(建武六年,30)“初,乐浪人王调据郡不服”,②说明此时的乐浪郡未在东汉政权的控制范围之内。此事也记于《册府元龟》卷121《帝王部·征讨一》:“先是乐浪郡人王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是岁,帝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吏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③同书卷814:“王闳,乐浪郡人,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功曹史杨邑等杀王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④王调于公元25年杀刘宪自立为乐浪太守,建武六年被王闳与郡功曹史杨邑等所杀,尽管王调任乐浪太守一职未能得到东汉政权的认可,倒也算是卒于乐浪太守任上。

二、东汉时期的乐浪郡太守

王遵

王遵是由光武帝派遣去平灭王调谋反一案的,而王遵应当是在平乱前被光武帝任命为乐浪太守的。《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一下》:(建武六年,30)“初,乐浪人王调据郡不服。秋,遣乐浪太守王遵击之,郡吏杀调降。”②文中所说“乐浪人王调据郡不服”即为《后汉书》卷76《王景传》中“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①之事。东汉王朝在稳定了中原政局后,王调的叛乱随即引起了东汉政府的重视,平定王调之乱势在必行,此次派王遵平乱正是东汉政府在一统中原后开始着手边疆事务的表现。同年“秋九月庚子,赦乐浪谋反大逆殊死已下”。②王遵在王景之父王闳等人的帮助下,很快平息了叛乱,顺利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使乐浪郡纳入到了东汉王朝的有效统辖之下。

吴凤

吴凤,字君雅,陈留长垣人,吴祐长子。祖父吴恢,为南海太守。《后汉书》卷64《吴祐传》:“(吴祐)长子凤,官至乐浪太守;少子恺,新息令;凤子冯,鲖阳侯相。皆有名于世”⑤。《册府元龟》卷783《总録部·世德》:“吴祐长子凤,官至乐浪太守”,⑥但未见有吴凤就任乐浪太守之时间的确切记载。从其父吴祐任职于东汉光武帝朝,而吴凤又为吴祐长子来推测,吴凤任乐浪太守一职当在东汉初期。

张岐

《九州春秋》中的“乐浪太守甘陵张岐”⑦当指张岐的籍贯为甘陵。《后汉书》卷73《刘虞传》载:(初平)“二年(191),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⑧经过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位将领的商议,欲废董卓而立刘虞为主。韩馥和袁绍派去前往刘虞处进行游说的便是“故乐浪太守张岐”,可推测至迟在公元191年以前张岐曾任乐浪太守一职。《资治通鉴》卷60初平二年条⑨、《九州春秋》⑩与《册府元龟》卷285《忠室部·忠一》⑪中均记有此事。

凉茂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少好学,论议常据经典,以处是非。《三国志》卷11《凉茂传》:“太祖辟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时泰山多盗贼,以茂为泰山太守,旬月之间,襁负而至者千余家。转为乐浪太守”。⑫凉茂从泰山太守任而转任乐浪太守,在凉茂领乐浪太守准备赴任至辽东时,公孙度割据辽东,打算挽留凉茂为其效力,阻止他任东汉乐浪太守一职,但是凉茂始终没有屈服于公孙度的强权之下。在公孙度向凉茂及手下众将询问在曹操离开邺而远征之后,邺城无人把守,想借机率领3万步兵和1万骑兵攻邺,公孙度及其众将都以为无人能敌,而问及凉茂,凉茂回答:中原大乱,东汉王朝社稷不保,而公孙度拥兵10万,却坐视不管而观成败,这本不应当是臣者所为!而曹操忧国忧民,率领正义之师讨伐叛贼,功高盖世,无人可及。只是在公孙度占据辽东期间,辽东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没有责怪公孙氏割据之罪。公孙度却要趁曹操出兵平乱之机,不顾朝廷安危出兵攻打邺,希望公孙度能够审时度势,量力而为!凉茂的一番话得到了公孙度及在场诸位的一致认可。⑬“后征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茂以选为长史,迁左军师。魏国初建,迁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文帝在东宫。茂复为太子太傅。甚见敬礼。卒官”⑫。从凉茂接受乐浪太守的任命后奉劝公孙度的言谈举止以及凉茂后来的宦海生涯中可以看出,尽管凉茂后来得以脱身,但在凉茂受命任乐浪太守时,公孙度的势力已占据辽东,尚可控制乐浪郡,才会阻挠凉茂之就职。

三、曹魏时期的乐浪郡太守

鲜于嗣

鲜于嗣任乐浪太守当在明帝景初(237-239)年间。依据《三国志》卷30《韩传》记载中的:“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⑭桓、灵末期,韩濊强大,不受乐浪郡的控制,原乐浪郡民大多流入到韩濊。建安期间,公孙康析出乐浪郡屯有以南之地为带方郡,此后,倭、韩濊皆为带方郡代管。景初时期,魏明帝在收复辽东之后,派遣刘昕、鲜于嗣收复了带方、乐浪二郡。鲜于嗣任乐浪太守一事也载于《册府元龟》卷963、《魏志》、《文献通考》卷324《四裔考一》等。

刘茂

正始六年(245),继鲜于嗣之后任乐浪太守之职者是刘茂。《三国志》卷30《濊传》:“正始六年(245),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八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居处杂在民间。四时诣郡朝谒。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⑮同书《韩传》曰:“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余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⑭领东地区被高句丽攻占后,正始六年(245),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高句丽,将其收复。

四、慕容氏政权时期的乐浪郡太守(含同时期领乐浪太守者)

张统(313)

张统,前燕慕容廆朝乐浪太守。在这里首先探讨的是前燕政权建立的时间问题。由于前燕存续的时间较短,文字记载相对较少,在诸多历史问题上学界仍众说纷纭。据《晋书》卷111《慕容暐载记》载:“始廆以武帝太康六年称公,至暐四世。暐在位二十一年,以海西公太和五年灭,通廆、皝凡八十五年”,受此影响,崔鸿撰《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时,以慕容廆朝作为开篇,《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十六国春秋辑补》等书均沿用此说。《通志》卷41中记载为“慕容皝初都和龙,后徙蓟,又徙邺谓之前燕”,《小学绀珠》、《中州名贤文表》等史书多把慕容皝称燕王之337年作为前燕建立的时间,东晋也对慕容皝自称燕王予以承认,《资治通鉴》记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晋年号,自称十二年”。穆帝永和五年(352)慕容儁称帝,定都蓟城,后迁都于邺,改年号为元玺,《御定骈字类编》、《读书纪数略》等均以永和五年为前燕之始等问题仍未达成共识。⑯

拙见以为,前燕政权肇始于慕容廆时期,尽管慕容廆生前没有得到燕王之封号,但从慕容廆上书太尉陶侃后,陶侃答封抽等书中“车骑将军忧国忘身,贡篚载路,羯贼求和,执使送之,西伐段国,北击塞外,逺绥索头,荒服献欵。惟北部未宾,屡遣征讨,又知东方官号,高下齐班,进无统摄之权,退无等差之降,欲进车骑为燕王,一二具之。夫功成进爵,古之成制也。车骑虽未能为国(一作官)摧勒,然忠义竭诚,见于辞表。今腾笺上听,可否迟速,当在天台也”(《别本十六国春秋·前燕録一·慕容廆》)的记载来看,慕容廆确有建立独立政权之实,只是尚未得到东晋成帝的承认而已,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割据政权之属性。因此,公元313年,张统任乐浪郡太守时即为前燕之郡吏。《资治通鉴》卷88《晋纪十》愍帝建兴元年(癸酉、313)条载:“辽东张统据乐浪、带方二郡,与高句丽王乙弗利相攻,连年不解。乐浪王遵说统帅其民千余家归廆,廆为之置乐浪郡,以统为太守,遵参军事”。⑰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建兴元年张统占据了朝鲜半岛的乐浪、带方二郡之地,在乐浪人王遵的游说下,张统率领乐浪、带方二郡民千余家归附慕容廆,故慕容廆所置乐浪郡当是在高句丽攻破乐浪郡后,乐浪郡徙于慕容氏政权所辖范围之内。此时之乐浪郡当是一个侨置郡,而张统亦是慕容氏政权统辖下的首任乐浪郡太守。

裴嶷

裴嶷,字文冀,河东闻喜人,前燕慕容廆朝乐浪太守。“嶷清方有干略,累迁至中书侍郎,转给事黄门郎、荥阳太守。属天下乱,嶷兄武先为玄菟太守,嶷遂求为昌黎太守。至郡,久之,武卒,嶷被征,乃将武子开送丧俱南。既达辽西,道路梗塞,乃与开投廆”⑱,在裴嶷任西晋昌黎太守期间,其兄裴武卒于玄菟太守任上,裴嶷与裴武之子裴开一同前往玄菟郡奔丧,在到达辽西时受阻而投奔慕容廆,在前燕慕容廆时期裴嶷曾任过乐浪太守之职。根据《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中记载的裴嶷生平,可以看出以他的才华,在慕容廆时期是得到重用的,“出为辽东相,转乐浪太守”⑲,裴嶷接任乐浪太守是在出任辽东相之后。

鞠彭(338)

咸康四年(338),鞠彭任前燕慕容皝朝的乐浪太守。《资治通鉴》卷96《晋纪十八》成帝咸康四年(戊戌、338)条载:“皝闻之,严兵设备;罢六卿、纳言、常伯、冗骑常侍官。赵戎卒数十万,燕人震恐。皝谓内史高诩曰:‘将若之何?’对曰:‘赵兵虽强,然不足忧,但坚守以拒之,无能为也’。虎遣使四出,招诱民夷,燕成周内史崔焘、居就令游泓、武原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皆应之,凡得三十六城。泓,邃之兄子也。冀阳流寓之士共杀太守宋烛以降于赵。烛,晃之从兄也。营丘内史鲜于屈亦遣使降赵;武宁令广平孙兴晓谕吏民共收屈,数其罪而杀之,闭城拒守。朝鲜令昌黎孙泳帅众拒赵。大姓王清等密谋应赵,泳收斩之;同谋数百人惶怖请罪,泳皆释之,与同拒守。乐浪太守鞠彭以境内皆叛,选乡里壮士二百余人共还棘城。”⑳前燕时期,慕容皝所辖之地先后叛燕而归附石赵,乐浪太守鞠彭挑选乡里200多名壮士共同回到棘城。乐浪郡首县长官朝鲜令孙泳率众人抵抗石赵,孙泳斩杀王清,收纳了王清手下数百人共抗石虎。鞠彭在卸乐浪太守任后,官至大长秋。

馀句(372)

东晋简文帝拜百济王馀句领乐浪太守于公元372年六月,此为虚封,并不是慕容氏政权的乐浪郡太守。《晋书》卷9《太宗简文帝纪》载:(咸安二年,372)“二月春正月辛丑,百济、林邑王各遣使贡方物。六月,遣使拜百济王馀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㉑《册府元龟》卷963《外臣部·封册一》:“简文帝成安二年正月,百济王遣使贡方物。六月,遣使拜百济王馀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㉒百济王馀句在向简文帝朝贡后,领东晋“乐浪太守”的封号,代为管理汉时乐浪郡之地,说明此时的百济领土的一部分曾经受乐浪郡管辖,才会在百济占有这部分领土后由百济王来代管这部分土地。

游鳝

游鳝,广平任人,于后燕慕容熙时任乐浪太守。《魏书》卷55《游明根传》:“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祖鱓,慕容熙乐浪太守”㉓及《北史》卷34《游雅传》:“明根字志远,雅从祖弟也。祖鱓,慕容熙乐浪太守”。㉔后燕慕容熙朝当指公元401年(光始元年)至公元407年(建始元年),因此,游鳝任乐浪太守一职的时间亦在公元401年-公元407年之间。

五、北魏及其后的乐浪郡太守

赵隗

张掖酒泉人,魏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北史》卷78《赵才传》与《隋书》卷65《赵才传》均记载:“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祖隗,魏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父寿,周顺政太守”。㉕赵才的父亲为北周时期的顺政太守,则赵隗任乐浪太守的时间当在公元432年北魏徙六郡民于幽州之后。

慕遗(495)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时慕遗曾为乐浪太守。此时虽出现关于乐浪太守的记载,但是,不等于乐浪郡以郡级行政建制仍然存在。《南齐书》卷58《列传三十九·东南夷》载:“是岁,魏虏又发骑数十万攻百济,入其界,牟大遣将沙法名、赞首流、解礼昆、木干那率众袭击虏军,大破之。建武二年,牟大遣使上表曰:‘臣自昔受封,世被朝荣,忝荷节钺,克攘列辟。往姐瑾等并蒙光除,臣庶咸泰。去庚午年,猃狁弗悛,举兵深逼。臣遣沙法名等领军逆讨,宵袭霆击,匈梨张惶,崩若海荡。乘奔追斩,僵尸丹野。由是摧其锐气,鲸暴韬凶。今邦宇谧静,实名等之略,寻其功勋,宜在襃显。今假沙法名行征虏将军、迈罗王,赞首流为行安国将军、辟中王,解礼昆为行武威将军、弗中侯,木干那前有军功,又拔台舫,为行广威将军、面中侯。伏愿天恩特愍听除。’又表曰:‘臣所遣行龙骧将军、乐浪太守兼长史臣慕遗,行建武将军、城阳太守兼司马臣王茂,兼参军、行振武将军、朝鲜太守臣张塞,行扬武将军陈明,在官忘私,唯公是务,见危授命,蹈难弗顾。今任臣使,冒涉波险,尽其至诚。实宜进爵,各假行署。伏愿圣朝特赐除正。’诏可,并赐军号。”㉖在牟大的上表中提及乐浪太守慕遗兼长史职,并为其请求“伏愿圣朝特赐除正”。

综上所述,在15位乐浪太守中,馀句与慕遗与其它13位乐浪太守不同,馀句与慕遗是虚封仅能是领乐浪太守职,其它13位乐浪太守则是乐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出身于官宦之家者有:吴凤、裴嶷二人。吴凤为吴祐长子,祖父吴恢为南海太守;裴嶷,父裴昶为西晋司隶校尉。从史籍记载来看,能够得知乐浪太守来源主要有——凉茂由泰山太守转为乐浪太守;裴嶷由辽东相出任乐浪太守一职。能够得知卸乐浪太守任后去向的主要有:凉茂,卸乐浪太守任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⑫;鞠彭在卸乐浪太守任后,官至大长秋。

注释:

①《后汉书》卷76《王景传》,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第2464页。

②《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一下》,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第49页。

③《册府元龟》卷121《帝王部·征讨一》,中华书局,1960年6月第1版,第1444页。

④《册府元龟》卷814《总録部·让》,中华书局,1960年6月第1版,第9684页。

⑤《后汉书》卷64《吴祐传》,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第2102页。

⑥《册府元龟》卷783《总録部·世德》,中华书局,1960年6月第1版,第9300页。

⑦《三国志》卷8《公孙瓒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241页。

⑧《后汉书》卷73《刘虞传》,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第2355页。

⑨《资治通鉴》卷60《汉纪五十二》献帝初平二年条:“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乐浪,音洛琅。上,时掌翻。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被,皮义翻。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汙邪!’汙,乌故翻。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1976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第1919页。

⑩《九州春秋》曰“绍、馥使故乐浪太守甘陵张岐赍议诣虞,使即尊号。虞厉声呵岐曰:‘卿敢出此言乎!忠孝之道,既不能济;孤受国恩,天下扰乱,未能竭命以除国耻,望诸州郡烈义之士戮力西面,援迎幼主,而乃妄造逆谋,涂污忠臣邪’。”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241页。

⑪《册府元龟》卷285:“刘虞为幽州牧就拜太尉。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纷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处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耶!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中华书局,1960年6月第1版,第3354、3355页。

⑫《三国志》卷11《凉茂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338页。

⑬《三国志》卷11《凉茂传》: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终不为屈。度谓茂及诸将曰:“闻曹公远征,邺无守备,今吾欲以步卒三万,骑万匹,直指邺,谁能御之?”诸将皆曰:“然。”又顾谓茂曰:“于君意何如?”茂答曰:“此者海内大乱,社稷将倾,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成败,夫为人臣者,固若是邪!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以海内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责将军之罪耳!而将军乃欲称兵西向,则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将军其勉之!”诸将闻茂言,皆震动。良久,度曰:“凉君言是也。”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338页。

⑭《三国志》卷30《韩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851页。

⑮《三国志》卷30《濊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73年1月北京第5次印刷,第849页。

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关于前燕的研究多散见于中国通史中的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相关著述、各类东北史、民族史中,而《乌桓与鲜卑》(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东胡史》(林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鲜卑新论》(张博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东胡乌桓鲜卑研究与附论》(林干、再思,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乌桓·鲜卑文化史》(陈志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等对前燕的部分问题均有建树,特别是一些博士学位论文也对前燕问题有所涉猎,诸如北京师范大学金成淑的《慕容鲜卑文化研究》、四川大学郑小容的《慕容鲜卑汉化问题初探》、北京大学孙危的《鲜卑考古学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吉林大学陈靓的《匈奴、鲜卑和契丹的人种学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李椿浩的《十六国政权政治体制研究》等文,此外还有部分学术论文研究了前燕中的族源、政治、对外关系、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汉化等问题,但未见有对前燕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韩国学者对前燕历史亦有所关注,如《中国中世胡汉体制研究》(朴汉济,一潮阁,1988)、《中国南北朝史研究——以朝贡、交聘关系为中心》(金钟完,一潮阁,1995)、《中世东北亚史研究——慕容王国史》(池培善,一潮阁,1993)、《中世中国史与北燕史》(延世大学校出版部,1998)等著作较为集中地探讨了慕容鲜卑问题。

⑰《资治通鉴》卷88《晋纪十》,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1976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第2769页。

⑱《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197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2811页。

⑲《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时,诸流寓之士见廆草创,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及悉独官寇逼城下,外内骚动,廆问策于嶷,嶷曰:‘悉独官虽拥大众,军无号令,众无部阵,若简精兵乘其无备,则成擒耳。’廆从之,遂陷寇营。廆威德于此甚振,将遣使献捷于建邺,妙简行人,令嶷将命。初,朝廷以廆僻在荒远,犹以边裔之豪处之。嶷既使至,盛言廆威略,又知四海英贤并为其用,举朝改观焉。嶷将还,帝试留嶷以观之,嶷辞曰:‘臣世荷朝恩,濯缨华省,因事远寄,投迹荒遐。今遭开泰,得睹朝廷,复赐恩诏,即留京辇,于臣之私,诚为厚幸。顾以皇居播迁,山陵幽辱,慕容龙骧将军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诚,义感天地,方扫平中壤,奉迎皇舆,故遣使臣,万里表诚。今若留臣,必谓国家遗其僻陋,孤其丹心,使怀义懈怠。是以微臣区区忘身为国,贪还反命耳。’帝曰:‘卿言是也。’乃遣嶷还。廆后谓群僚曰:‘裴长史名重中朝,而降屈于此,岂非天以授孤也。’”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197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2811页、2822页。

⑳《资治通鉴》卷96《晋纪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1976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第3018、3019页。

㉑《晋书》卷9《太宗简文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197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223页。

㉒《册府元龟》卷963《外臣部·封册一》,中华书局,1960年6月第1版,第963页。

㉓《魏书》卷55《游明根传》,中华书局,1974年6月第1版,1974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1213页。

㉔《北史》卷34《游雅传》,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1974年10月天津第1次印刷,第1252页。

㉕《北史》卷78《赵才传》,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1974年10月天津第1次印刷,第2645页。

㉖《南齐书》卷58《列传三十九·东南夷》,中华书局,1972年1月第1版,1974年2月北京第2次印刷,第1011、1012页。

(责任编辑:徐星华)

Research on the Prefects of Lelang Prefecture

ZHAO Hong-mei
(Jil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Changchun,Jilin 130033,China)

The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eliminated Wei's Korea and set the Lelang Prefecture,Lintun Prefecture,Zhenfan Prefecture and Xuantu Prefecture of the Han Dynasty in its territory.Among the four prefectures,Lelang Prefecture has already changed its residence ofte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prefects of Lelang Prefecture who were written in historical work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Lelang Prefecture which in developing border areas and consolidating frontier defense.

Lelang Prefecture;prefect of Lelang Prefecture;Liu Xian;Wang Zun;Liu Mao;Zhang Tong

K29

A

1008—7974(2010)01—0051—06

2009—04—05

赵红梅(1977-),女,满族,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慕容太守中华书局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复制还这么了不起
不!这不可能
让子弹飞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勇于试错是进步的开始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