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高产栽培试验

2010-04-16戴清堂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陈家吉

中国马铃薯 2010年6期
关键词:薯率农家肥底肥

戴清堂,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陈家吉

(1.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鄂马铃薯7号是由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于2009年选育审定的中熟型品种,产量高,高抗晚疫病,在湖北及西南山区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在湖北省西部山区及我国西南山区海拔高度悬殊大,垂直气候明显,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历史时间长,种植面积大[1]。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市场对马铃薯需求量的增大,在该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越来越重要。为了科学地推广应用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我们对该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低山、二高山)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底肥种类的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从中找出最佳的栽培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于2009年1月17日分别播种于恩施州巴东县(海拔638 m)和利川县(海拔1 018 m)两个试验点,试验地前茬为玉米,缓坡旱地,土壤肥力中等。

试验设2因素(底肥、种植密度)3水平共9个处理(表1),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 m×3.33 m。

1.3 试验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查苗补缺,每667 m2追施尿素7.5 kg两次分别作苗肥和蕾肥,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巴东试验点3月12日追施苗肥,4月18日追施蕾肥。利川试验点3月26日追施苗肥,5月7日追施蕾肥。试验收获后按小区测产。

表1 试验各处理种植密度、施肥种类及数量Table 1 Plant densities and basal fertilizers in each treatment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间产量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产量最高的都是处理6,每667 m2分别为2 025 kg、2 664 kg,两点均值为2 324.55 kg,比其他处理增产显著(表2)。巴东试验点各处理产量均比利川点高,说明鄂马铃薯7号比较适合于中低海拔地区种植。但两点平均商品薯率最高的是处理1,而处理6的商品薯率仅居第三。由于处理6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该处理的商品薯产量仍是最高的(表2)。

2.2 不同底肥间产量比较

底肥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两试验点以每667 m2复合肥25 kg作底肥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底肥种类的产量,两点平均达2 114.9 kg(表3)。以每667 m2复合肥10 kg+过磷酸钙25 kg作底肥的产量比以牛粪 2 500 kg作底肥的产量要高,但两种底肥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每667 m2复合肥25 kg作底肥的商品薯率最高,均值达81.2%,以复合肥10 kg+过磷酸钙 25 kg作底肥的商品薯率略高于以牛粪 2 500 kg作底肥的商品薯率。可以看出,单纯使用农家肥作底肥的丰产性没有使用化肥的好,说明鄂马铃薯7号较耐肥。

表2 不同处理产量结果Table 2 Yield performance under each treatment

表3 不同底肥种类产量结果Table 3 Yield under different basal fertilizers

2.3 不同密度间产量比较

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有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的趋势。种植密度每667 m2为3 500株的产量与4 400株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密度为5 400株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鄂马铃薯7号栽培时需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提高群体产量(表4)。但商品薯率最高的是每667 m23 500株,均值达81.7%,种植密度5 400株的商品薯率则最低,从结果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商品薯率也随着降低。由于种植密度较大的群体产量显著高于种植密度小的,因此前者的商品薯产量仍高于后者。

表4 不同密度产量结果Table 4 Yield under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3 讨论

综合试验结果,无论是在低山还是二高山地区鄂马铃薯7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是种植密度每667 m2为5 400株,底肥为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

鄂马铃薯7号单纯以农家肥作底肥虽没有以复合肥作底肥产量高,但由于该品种的耐肥性好,根据当地及以前多年的栽培试验[2],在生产中将农家肥与复合肥结合使用作底肥理论上产量要比单一使用农家肥或复合肥作底肥的产量高,能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丰产性。

鄂马铃薯7号的特点是主茎数少、单株结薯数少、商品薯率高[3],因此种植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它的单株产量及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从而可以增加群体产量。但由于鄂马铃薯7号具有植株较高、主茎半匍匐的特点,种植密度不易过大,尤其是与玉米套作时密度更不易大,否则易导致田间通风不畅,植株下部叶片光合作用低,从而直接影响产量。

[1]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西南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22.

[2]甘秀芹,何虎翼.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8,22(6):329-331.

[3] 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等.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7号[J].中国马铃薯,2010,24(1):61-62.

猜你喜欢

薯率农家肥底肥
不同播期、不同种薯形态对秋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番茄“2+x”试验总结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如何发酵农家肥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