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大运河水文化 打造沧州水城文化

2010-04-14吕胜宾张丽莉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景观带水城沧州市

张 卓,吕胜宾,张丽莉

(1.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省沧州市水务局,河北 沧州061001)

弘扬大运河水文化 打造沧州水城文化

张 卓1,吕胜宾1,张丽莉2

(1.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省沧州市水务局,河北 沧州061001)

京杭大运河养育了沿岸的人民,工业、农业、航运兴旺发达,被人们誉为“富河沿”。近年来,大运河下段南运河普遍存在水少、水脏等问题,尽快解决水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使南运河常年有水。该文结合南水北调的有利时机,对打造沧州水城,提出了几点看法。

京杭大运河;沧州;水城;南水北调;水文化

京杭大运河下段南运河南起吴桥县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左屯村,全长309km。南运河由南到北流经吴桥、东光县城区、泊头市、沧州市市区、沧县、青县城区,古运河城市水文化显著。正值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际,是打造沧州沿河市、县“水城”的大好机遇。

1 打造沧州水城的建议

1964年以前南运河河道内常年有水,养育了运河沿岸的人民,而今南水北调使运河恢复了常年有水的局面,“富河沿”一条线也应继续发展。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已成了全国的潮流。在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工程中,河北城乡面貌也在日新月异,西部沿太行山东麓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建设已形成规模,当务之急是改变生态环境,引来八方游客和投资者。国家组织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际,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工程,为我们规划设计和塑造沧州地区沿运河两岸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提供了契机和条件。目前,全省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何挖掘和发挥历史沉积在河北境内的大运河文化资源优势,在沧州地区规划建设沿大运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使之与西部沿太行山东麓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带遥相呼应,不仅是从根本上改变沧州城乡面貌与形象的战略举措,也是催生系列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同时,还会起到为我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鲜活史料、物证和景观的作用。

任何历史文化,一旦成为品牌和形象,也就成了世人争夺的财富。据了解,自国家组织实施大运河申遗工作以来,沿运河的各省、市、县都在思谋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牌。例如,江苏无锡正在恢复打造“运河名街”,山东聊城恢复打造“山色水城”,河南开封在恢复打造“清明上河园”,河北香河利用毗邻京津和北运河也恢复打造了20km的“运河国际生态城”,馆陶启动恢复打造“公主湖公园”等等。但这些开发也只是局部景点,真正能体现古运河风采,将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景点、人物风情建成连片成区、可供人观赏旅游的大型系列文化产业景观带的规划尚未出现。这方面沧州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古运河风貌保持了原真性,二是沿运河古城、古镇、古村成串并名载史册。被誉为铸造之乡的泊头镇、清末重臣张之洞的故乡南皮县、沧州狮子舞发源地和清代名儒纪晓岗故乡沧县、武林之乡沧州等等,这些景点不仅遗址尚存、文物古迹众多,而且传说故事、奇风异俗、名吃特产众多,堪称是沉睡的巨大文化富矿,对恢复和塑造河北沧州地区历史文化品牌与形象,改变生态环境,打造文化支撑力和吸引力,催生系列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应。打造沧州“水城”建设沿运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是顺应时代、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1.1 建设沧州环城水工程

在沧州市南部捷地减河左岸东外环附近适当的位置开挖引渠引水至北外环北附近开挖渠道,入南运河;西岸由姚庄子干渠适当位置(狮城公园西)向北开挖引水渠,在沧州市区北部适当位置开挖水渠入南运河,形成沧州市的护城河。护城河河堤高程要进行充分论证,最好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

1.2 加强水务机构建设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水利局更名为水务局,作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政府部门,各项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实行公平、公正择优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建设有知识、懂技术的水务队伍。

水务局更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根据现有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及市场规则和企业服务标准,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监督企事业单位运行方面来,对各类水事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治理力度,综合有效地利用中水。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狠抓节约用水。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强化宣传,营造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氛围,对沧州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真正实行“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

1.3 改善和新建市区排水工程

市区内特别是新市区可在适当的位置规划纵、横明渠排水,接纳雨水,改变雨后市区积水局面,实行水、路、树、草综合治理。

1.4 运河沿岸县、市搞好环城水工程建设

建议沿运河的吴桥县县城、东光县县城、南皮县城、泊头市区、青县县城及东光连镇、沧县兴济等大镇,亦可仿照沧州市的做法有计划地搞好环城水工程建设。

2 规划先行合理开发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做好沧州市环城水的规划。

(1)组织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建设环城水工程的可行性,确定南运河沿线城市景观环境用水量、水位等技术指标。

(2)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市区、城区的新区建设应考虑设置明渠排水(雨水),在改造老区建设中亦应设置明渠排水和暗渠排水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水为环境用水,把沿河县、市区规划成中国的“阿姆斯特丹”。

(3)沿河各县、市区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

3 弘扬大运河水文化

南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丰富,从连镇的“江米坝”到捷地的“乾隆碑”等文化遗迹达100余处。大运河辉煌了沧州的沿岸城市。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运河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使运河的安全行洪和输水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对闸所建设下了很大功夫,建成了大运河碑廊等多处景点。有专家学者提出建设“大运河水浒城”“大运河吴桥杂技生态城”“大运河盘古水利城”,笔者提出的打造“沧州水城”,一是想加入弘扬运河文化的队伍,为申遗做出应有的努力;二是在弘扬运河文化的背景下,提醒人们抓住南水北调的机遇,使古运河焕发青春,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尽情享受大运河水文化,弘扬水文化。

[1]王建新.浅述南运河历史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5).

[2]薛惠娟.开发大运河两岸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N].燕赵都市报,2010-07-20(11).

[3]屈鹏.大运河沧州段发现文化遗存130余处[N].沧州日报,2009-11-19(01).

TV8

A

1672-9900(2010)S0-0124-02

2010-09-27

张卓(1987-),男(汉族),河北滦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Tel)13903179944。

猜你喜欢

景观带水城沧州市
水城扬州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故黄河迎宾路景观带设计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水城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