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液化计算中di的取值方法探讨

2010-10-20王红菊田福凯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点液化土层

王红菊,田福凯,冯 春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建筑物地基地震基本烈度7°及以上地区 (地震加速度≥0.1g)需进行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以保证建筑物运用期间的安全。

液化指数的计算中,di是土层中“第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规范只是笼统说明,没有非常详细的解释,给设计人员的实际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经过工作中的大量计算,并参考有关工程资料,总结出较复杂地层di的取值方法。

1 di的取值方法

规范提供的计算液化指数的公式为:

式中 IlE为液化指数,n为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Ncri为分别为第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di为第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Wi为第i土层考虑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m-1),与该层中点深度有关,范围0~10。

根据规范说明,di的取值方法对于整孔均为液化土层的情况很好理解,但实际地层各种各样,对于地层层数较多、液化与非液化土层互层、同一层中有的点液化有的点不液化且分布无规律的情况,规范中没有详细说明di应该怎样取值。而di值又直接影响Wi值,若两者存在误差,将给液化指数的计算带来更大的误差,最终影响抗液化措施的采纳。

2 工程实例

2.1 粘性土、砂互层且地下水完全淹没土层情况

天津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采用浅基础,计算地基液化指数。地层分布及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见表1。

表1 粘性土、砂互层情况数据表

(1)求标贯临界值,将N0=10,ρc=3,dw=1及相应的ds值(饱和土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以下同)代入公式

(2)由于N2=15>Ncr2=12 N4=16>Ncr4=14

故以上两点不发生液化。

(3)分别计算第1、3、5标贯点的di值:①第1标贯点,上限:地下水位高于此标贯深度,根据规范,取地下水位深度,即1m;下限:该点下部为非液化土层,此时不可按规范所说“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确定下限,而应按“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确定,即取2.1m,则d1=2.1-1=1.1m,中点深度Z1=1+1.1/2=1.55m; ②第3标贯点,上限:虽然第2标贯点不液化,但必须在第2标贯点代表的土层下限确定后,第3标贯点代表的土层厚度才能确定。第2标贯点代表的土层上限应为其上非液化土层层底埋深,即3.5m。下限应为第2、3标贯点贯入深度的中点,即4.5m。也即第3标贯点上限为4.5m;下限:采用该点以下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的中点,即5.5m。 则d3=5.5-4.5=1m,中点深度Z3=4.5+1/2=5m。③第5标贯点,上限:由上部的贯入点依次推得,为6.5m;下限:不深于液化深度,即8m,则d5=8-6.5=1.5m,中点深度Z5=6.5+1.5/2=7.25m。

di值及各点的中点深度Zi确定后,经计算液化指数IlE=14.84,属于中等液化,除丁类建筑可不采取措施外,其余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需对地基进行处理。

2.2 砂性土均一、地下水淹没部分土层情况

天津宁河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按近震考虑,基础采用条基,埋深2m,计算地基液化指数。地层及标贯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砂性土均一情况数据表

(1)求标贯临界值,15m以下深度不予判别。将N0=10,dw=5及相应的ρc、ds值代入公式Ncri=N0[0.9+0.1(ds-dw)]得:

(2)由于以上各点实测击数均小于其临界击数,故均会发生液化。

(3)计算di值:①第2标贯点,上限:取地下水位埋深,即5m;下限:采用该点以下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的中点,即6m,则d2=1m;②第3标贯点,上限:取第2标贯点下限,即6m;下限:取该层层底深度,即8m(注意:此时不可取上、下标准贯入点深度差的一半),则d3=8-6=2m;③第4标贯点,上限:取该层层顶深度,即8m;下限:取该点以下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的中点,即11.5m,则d4=11.5-8=3.5m。 ④第5标贯点,上限取第4标贯点下限,即11.5m;下限:不超过判别深度,取15m,则d5=15-11.5=3.5m。

di值求出后,可顺序计算Zi、Wi,经计算IlE=12.37,为中等液化,应根据液化等级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选取适当的抗液化措施。

2.3 粘、砂双层且地下水位与标贯点深度重合情况

天津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采用浅基础,地层及标贯资料见表3,计算地基液化指数。

表3 粘、砂双层地质结构数据表

(1)初判结果为粉质粘土、粘质粉土(7°区粘粒含量>10%)、细砂(时代为Q3)均不液化。因此只需对Q4粉砂层进行判别。

Ncr3=7.2>N3=5 Ncr4=8.1>N4=7故该两点均液化。

(3)计算di值:①第3标贯点,上限:既不能取地下水位深度,也不能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确定,而应该将非液化土层层底深度作为上限,即3m;下限:采用该点以下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的中点,即4.75m。则d3=4.75-3=1.75m。②第4标贯点,上限:取第3标贯点的下限,即4.75m;下限:也不能用“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确定,而应取下部非液化土层层顶深度,即6m。 则d4=6-4.75=1.25m。

di值求出后,顺序求出各点中点深度Zi、权函数Wi,最后求得液化指数。计算结果为6.99,属中等液化等级,除丁类建筑外应采取抗液化措施。

3 结语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得出di的上、下限主要的取值方法为:

(1)判别点的上限,不高于地下水位埋深、不超过天然地层界限、不超过非液化土层底深、不超过上一个判别点的下限值。

(2)判别点的下限:取该点以下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的中点,不超过天然地层界限、不超过非液化土层底深、当为最下部一个判别点时不超过液化判别深度(浅基础为15m,深基础为20m)。

以上取值方法必须同时满足或逐一排除方能准确求取di值,从而得到正确的Zi、Wi及IlE值,进而采取正确的抗液化工程措施,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用。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王成华.土力学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阮永芬,侯克鹏.粉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

猜你喜欢

中点液化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中点的联想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准PR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及中点平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