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节水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2010-04-14白云鹏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节水型节水供水

白云鹏

(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张家口075000)

节约用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工艺,实行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科学地用水体系,有效地使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适应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的核心就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城市水环境还将面临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水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城市水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立节水型城市,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更为重要。节水型城市建设中必须对目前节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制定出合理、实用、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节水型城市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1 城市节水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针对如此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建立节水型社会成为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城市节水中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城市节约用水更加规范化、供水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逐步推广。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在城市节水建设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问题。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尖锐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公认的贫水国。目前我国有660个城市存在水问题,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由于水资源缺乏,近20a来主要依靠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生态用水来维持城市供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供需水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1.2 水环境污染得不到应有改善

据资料显示,水利部对全国数条大河流近10万km河长的检测表明,现有河流近1/2河长受到污染,1/10河长受到严重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由于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近50%重点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水源污染的直接后果是一些水源被迫停止使用,从而导致或加剧城市缺水,而寻找和建设新水源又需要耗费巨额投资。水源污染的间接后果是影响供水水质,进而损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城市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与我国水资源基础条件较差,供需矛盾突出形势不相匹配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用水效率较低、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为1kg,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kg。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而一些先进节水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积全部采用微灌和喷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现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节约用水还存在较大潜力。

1.4 城市用水的软环境不健全

1.4.1 水资源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目前城市水资源管理法规不健全,水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交叉等弊端。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各管水部门依据自身的管理职能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4.2 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尽管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对节约用水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用水浪费和效率不高的现象比较严重。绝大多数城市供水没有采取分质供水方式,居民生活饮用水与工业用水,乃至冲洗厕所用水均取自自来水,无法按优水优用的原则处置水资源。先进的节水设施没有很好推广利用,多数游泳池未采用循环用水设施等,从而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1.4.3 水价偏低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价过低,即使在近年已经连续数次提高之后的今天,水的价格仍大大低于处理的成本费用,使供水企业难于为继,污水处理不能正常运行。

2 城市节水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2.1 建立完备的节水管理体系

节水管理是水资源节约管理的简称,它是指政府通过制度建设,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综合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达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完备的节水管理体系是城市实现节水的重要保障,建立节水管理体系必须从取水、用水、排水、回水各个环节建立不同的管理体制,节水管理制度体系,需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以建立覆盖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为重点,涵盖各个过程、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节水管理的完整制度体系,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了完备的节水管理体系,才有利于落实和完善《水法》有关规定,有利于建立长效的节水机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以实现真正的节水管理。

2.2 节水与防污并重

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建立节水型社会,更严格说,应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节水与防污紧密结合。 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用水即取水,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体现在水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力体现在排污权上,取水和排水是辩证的统一。所以城市节水在建立合理的节水措施的同时,要建立两套指标,一套是宏观控制指标,另一套是定额指标。宏观控制指标就是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水域的纳污能力,确定某一区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控制总量;定额指标衡量每个排污单元的排污标准。排污许可应该按照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管理。

只有在节水的同时防污,才是根本上的节水,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城市节水中,节水与防污是表亦本,二者并重,才是建立节水城市的关键所在。

2.3 多渠道开发中水和雨水水源

中水是指生活与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目前,世界上不少城市把处理过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回用到各个方面,已成为开发新水源的途径之一,国外有人称其为“第二水源”。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已修建有汇集城市居民和公共设施污水的管路。城市污水经二级或三级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例如用于冲厕所、浇灌绿化带,作为工业和商业设施的冷却水,也可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但我国中水使用面临很多问题: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仍然严重不足,特别是配套排水管网的建设滞后;②城市污水处理运营经费得不到保证;③城市供水、污水和回用水的设施管理不统一;④供水、回用水和污水收费价格比不合理,落实回用水用户比较困难。所以,污水处理和中水再生利用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节水的重要措施。按照优水优用、高水低用、一水多用和重复使用的原则,各地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推动城市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进展,逐步形成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水资源良性社会循环体系,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世界上不同国家对雨水的利用有着不同的经验和措施。许多国家,特别是处于半干旱地区的国家和一些岛屿,对雨水利用给予高度重视。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方的群众大搞水窖等雨水集蓄工程,西南和中南等地方的群众大搞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但城市雨水在实际利用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像气候条件、降雨季节的分配,雨水水质的情况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及特定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城市雨水可以通过屋面雨水集蓄、道路雨水截流、绿地草坪滞蓄等形式。雨水可以根据水质状况的不同分别用于补充中水、灌溉、工程等作用,以缓解城市用水,达到节水目的。

2.4 制定切合城市发展的节水规划

建立节水型城市,制定详细的节水规划尤为重要,规划要深入分析节水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及潜力,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全面规划今后节水工作,节水规划既要遵循节水工作的一般规律,体现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节水途径,全方位的节水措施和多层次的节水方法,又要根据城市节水工作的实际情况,突出节水重点对象,制订主要对策与措施。既要从城市重要水矛盾出发,严格推行节水政策,又要依据城市水源条件和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节水措施,从而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节水规划要注重工程措施、基础管理一起抓,以管理手段为主,大力发挥政策法规、水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应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对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生活节水进行分类指导。制定近、中、远期不同时期的规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节水措施。逐步建立科学体系,强化节水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节水产业;增强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城市。

[1]宋新山,邓伟,李立明,等.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1):1-3.

[2]朱余生,沈启霞,闻珺.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姚红,单霞.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点思考[J].四川环境,2004(5).

[5]刘华晓.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产经透视,2006(5).

[6]刘沂轩,徐庆军,王猛.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地下水,2005(4).

猜你喜欢

节水型节水供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节水型抽水马桶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