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层改建工程结构设计

2010-04-14顾旖萍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剪力墙抗震

顾旖萍

1 工程概况

某市一两层商业建筑,建于1995年,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标准轴网尺寸为7.2 m×7.2 m,建筑总长约86 m,宽约22 m,西侧紧邻一幢高层建筑,其间采用抗震缝断开。现因业主需求,对其改造增层为4层,原下部两层功能不变,新建两层部分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会议;同时新增屋顶考虑设置花台、苗圃等绿化设施,且为了增加绿化景观,屋顶需采用坡屋面,高低起伏每跨不等,单跨内最大高差为1.0 m。本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取0.45 s。场地内各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和各土层岩土参数见表1。

表1 场地内各土层工程地质参数

2 上部结构设计

综合考虑结构可靠度、经济性、可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将新增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定为50年,相应的荷载作用也按照50年设计基准期的荷载值来取用,同时需加强对老结构的定期检测[1]。

由于本结构长宽比较大,呈条形,平面局部不规则,且屋顶坡屋面起伏较大,由于顶层绿化的分区布置,重力荷载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整体计算时,发现结构在常规布置下扭转效应明显,周期比和位移比均超限。通过计算,在无需对老结构进行大改的同时,各项指标均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本结构属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对框架结构应分步计算,即按纯框架结构(去除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采用包络设计的原则,框架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2]。结构整体计算参数见表2。

表2 结构整体计算结果参数对比

新增两层结构需将原框柱接高,设计中采用植筋的方式将增层框柱的钢筋从上部植入,具体构造见图1,剪力墙与框柱、框梁的连接构造见图2,图3。

3 基础设计

原结构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柱下独基,埋深1.5 m,中柱基础尺寸为2.8 m×2.8 m。本工程整体增加两层,柱底荷载标准值增加一倍以上,约为7.2×7.2×35=1 820 kN,基础加固托换可采取扩大基础底面积、树根桩、锚杆静压桩等方式。但是对于本工程若采用增加基础面积的方式,中柱基础尺寸需加大为4.0 m×4.0 m(考虑建筑使用 15年,地基承载力增大约10%),已大于柱跨的1/2。因此即便是将整个独基加大为筏板,也需在局部设置承压桩。若采用树根桩,不但需要在底层设置泥浆池,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相同土层钻孔灌注桩的极限端阻力小于预制桩,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锚杆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较树根桩要高,桩数要少。综合比较,本工程基础托换采用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托换方式比选见表3。

表3 基础加固托换方式比选

拟加设方桩边长为250 mm,桩长为10 m,持力层为④粗砂。根据现场土层岩土参数,可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300 kN,压桩力取为390 kN。具体施工时按照桩长和压桩力双控的原则,其中以控制压桩力为主,控制桩长为辅[3]。

考虑桩承担原结构20%的荷载,并完全承担新增两层所产生的荷载,通过计算,中柱下需设置8根桩。由于桩反力的作用势必增大柱基的截面弯矩,因此采用在基础顶面设置肋梁加固,肋梁钢筋植入基础或框柱,并在交接界面设置抗剪键,并采用C35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桩位布置见图4,基础肋梁构造见图5。

4 结语

1)在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原结构的检测鉴定结果,合理确定新增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荷载作用,并采取合理措施,以使新老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处于同一水准之上。2)对于平面体型较不规则的框架结构,可在短边边榀局部设置厚度较薄的剪力墙,可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同时在增层改造的建筑中,可大大减少对原结构的加固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的经济性。但结构体系仍然属于框架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并按纯框架结构(去除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取包络值进行框架结构设计。3)基础加固托换的方案选取,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习惯、工程特点、经济性等因数合理判别。由于本工程增层荷载较大,加大基础面积方案加固量太大,同时同等条件下预制桩较钻孔桩承载力高,且对环境的保护更为有利,因此最终采用锚杆静压桩方案。4)本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使用,建筑沉降观测显示,柱基最大沉降量不足 30 mm,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更是小于10 mm,并已趋于稳定,说明本基础加固方案安全合理。

[1] 范 波,张 胜,魏 宇,等.2010年上海世博村E地块改扩建工程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7,39(12):13-65.

[2] 朱炳寅.对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M].北京:《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7.

[3]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4] 何惟雄.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35(9):93-94.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剪力墙抗震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古建抗震有绝招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