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景观二次规划研究

2010-04-14李应宾冶建明宋于洋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校区景观

李应宾 冶建明 宋于洋

绿色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是将可持续发展、多元化、整体性、多样性原则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它的实质涵盖绿色理念、绿色教育、绿色管理以及绿色校园4个部分[1]。绿色校园是绿色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绿色大学的载体,也是实现绿色大学的物质基础。校园具有“弥散性、多元性、潜伏性、间接性”[4],一个好的校园景观规划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学校长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概况

石河子大学位于有着“戈壁明珠”美誉的国家园林城市石河子市,于1996年4月由农业部部署的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法、教育、文、历史、理、工、农、医、管理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石河子北、中、南校区占地面积约183万m2,承载着30 000多名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2 景观元素

石河子大学北、中、南校区的景观元素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植物资源、“灰空间”[7]、地形地势、磨引渠—东防护林带4个方面。石河子大学并校遗留下三个校区联系不紧密,整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校园基本功能的发挥和整体景观的表现。合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调整景观格局,有机整合各种不同性质的用地,是创建一个节约型绿色大学校园的基本要求。

3 规划理念

1)空间尺度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景观格局的框架和设置景区景点的景观元素,强调校园景观整体性,多样性和有机联系的延续性[6,8];2)强调功能性:以环境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设置满足广大师生生理心理需求的景观空间和景观元素,加强师生对石河子大学的心理归属感和认知感;3)视觉美学性:以极简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鸟语花香,自由舒适,简约而不失美感的校园空间[8];4)人文精神:融入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突显石河子大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加强校园景观可识别性;5)建设和谐校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创建生态文明、节约型的绿色大学。

4 景观格局

校园景观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校园景观格局,构建成“一核,三轴,整合三校区”的校园空间发展形态[5,6]。“一核”,即一个核心区,形成以中校区为核心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区。中校区分为教学区、行政管理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学区:在中区建造综合教学楼——博学楼,解决南北师生交叉上课的问题,原有教室作为各个学院机构办公室和实验室,不仅教室面积和实验室面积能达到甚至高于国家人均标准,而且满足“集中基础教学,分散专业教学”的要求。避免调整整体布局而带来的高昂的建设费用和冗杂的工程,达到减少各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3]。“三轴”,主轴线为贯穿学校三个校区的南北中轴线,两条次轴线为北三路和北四路城市干道轴线。中轴线是由中校区的轴线关系延伸而来。北三路以及北四路两条城市干道将石河子大学分为北、中、南校区。“整合三校区”,即整合北区(农科类)、中区(人文社科类)和南区(医学类)三个校区。通过校区之间以及校区内“灰空间”的处理,弱化校园空间原有的布局,突出强调校园景观整体性和延续性。“灰空间”主要使用的材料为植被和园林小品。植被的选择和配置要符合适地适树和季相性的原则,要考虑到景观需求、教学研究以及场地精神等因素。园林小品设置要符合人性化和景观可识别性的要求(见图1)。

5 景区设计

5.1 北区——主题:精神、关爱、师魂

1)植物园区——精神。石河子大学会堂东侧绿地,由80余种植物、园路铺装以及兵团开垦石河子时期的一些历史写照小品等,记录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历史,颂扬兵团为建设祖国边疆而无私奉献的精神。2)关怀景区——关爱。位于农学院楼前的两块绿地,分别是以周总理与大学生交流的雕塑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置石为主题的丁香园和绣线菊园,利用原有的乔木,对其进行修剪疏理,然后运用不同品种丁香和绣线菊勾勒出乔灌草富有层次变化的绿色空间,体现国家领导人对支援边疆的青年一代的关爱。3)师魂景区——师魂。位于北区的教工住宿区北部的绿地,将规划为师魂景区。“师魂”寓意为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歌颂教师的为人师表作风。景区以同心墙等为主要硬质景点,设置石桌、石凳点缀雕塑“师魂”,供教师早锻炼、晚散步、休闲与促膝谈心。

5.2 中区——主题:知识、展望、活力

1)新教学楼以及未名山景区——知识。教学楼是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场所,未名山主要服务于新教学楼,在未名山梯步的线路上设置4块刻有“求知—探索—奋斗—博学”的置石,利用月季、刺梅、针叶树等带刺的植被点缀在4块置石旁,向师生们传达了学习知识是需要经历磨练才能勇攀知识高峰的过程。2)世纪广场与图书馆区——展望。世纪广场由外国语学院、师范学院、第一、第二阶梯教室以及图书馆包围,世纪广场位于中轴线上,广场中心设有喷泉,南边是浮雕景观柱,东西两侧主要是花坛种植池。由于地势南高北低,设计采用梯步平台,将位于轴线的图书馆的重心抬高,与世纪广场形成一幅描写石河子大学正踱步迈向辉煌的壮观景象。展望主题承接未名山知识主题,走向寓意知识殿堂的图书馆。铺装图案、雕塑造型等景观要素,融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勾勒出石河子大学美好的明天。3)运动区——活力。位于中区西部的露天综合体育场,南部的室内篮球馆、游泳馆、室内田径馆等体育场馆为三个校区师生丰富生活、增强体质、展现青春活力提供必要场所。

5.3 南区——主题:源泉、生命、传承

1)杏林广场——源泉。南校区是医学院、药学院以及第二附属医院所在地。南门入口区的绿地为杏林广场,运用浮雕、园路铺装、置石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建立石河子医学院,并且在60年的建校历史中,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景。2)休闲绿地——生命。在学生生活区营造以生命为主题的绿地空间,时刻提醒着学生们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尊重生命和挽救生命。3)南区北大门入口区——传承。南校区北门入口区绿地以乔木为背景,绿篱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S”造型,在内侧种植灌木丛,外侧种植多年生花卉,形成一个乔灌草搭配富有层次变化的植物空间。道路边缘等距布置置石,置石上刻有为兵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的箴言。表现兵团精神将被广大师生传承、延续,并发扬光大。

5.4 校园街景——城市与大学

在校园沿街位置,引入城市金融邮电、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为校园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不仅塑造了人性化大学校园,同时将大学校园景观融入城市之中,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6 结语

石河子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基于校园实际情况,通过对整体布局、空间形态和尺度、道路可达性、视线关系以及功能区的分析和研究,以景观生态学中“基质(点)—廊道(线)—斑块(面)”的理论形成校园景观规划的方法,即“校区—功能分区—景区—景点”,继而利用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灰空间”,强化三个校区整体性和延续性;细部设计运用极简主义的艺术手法,融入兵团精神,使用硬质和软质景观,设置彰显校园听、嗅、触以及内在精神的景区景点,营造一个经济节约、合理美观、富有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2,6,9]。

[1]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5-9.

[2]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原理与概念[J].中国园林,2001,17(6):3-10.

[3]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4] 胡庆春.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6):44-45.

[5] 朱 捷.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4):39-42.

[6] 傅博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 澳大利亚Images出版公司.黑川纪章[M].郑时龄,薛 密,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 刘静怡.大学校园中的室外教学空间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36):30-31.

[9] Robert L.Ryan.Local perceptions and values for a Midwestern river corridor[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8(42):225-237.

猜你喜欢

石河子大学校区景观
景观别墅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石河子大学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大会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石河子大学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