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装备水平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4-13颜廷武
□颜廷武
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装备水平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颜廷武
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先进农业技术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载体。文章利用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首先对当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作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现实障碍,概括为六大不相适应,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发展障碍;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装备的保障作用日益显现。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本文利用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系统分析当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发展现状,以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基本状况
建国以来虽然各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速度不一致,但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从总体情况来看, 2006年,我国拥有土地面积为121775.9千公顷;拥有大型拖拉机1404702台,小型拖拉机25498406台,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474467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5094957台,联合收割机555215台。这些进步也使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覆盖面大幅提高,机耕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9.9%,机电灌溉面积占26.6%,喷灌面积比例为1.8%,滴灌渗灌面积比例为0.8%,机播面积比例为32.6%,机收面积比例为24.9%。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从管理机构及其人员构成来看,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资料,2006年我国拥有农机管理机构33256个,机构人员131577人,乡镇管理服务站18740个,服务站人员60683人,农机化中专58所,农机化学校2072所,农机化科研机构95所,农机试验鉴定机构52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 2446所,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25所,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5021069个,农机修理厂及修理点240683个,农机流通企业7962个,农机供油站(点)31053个,其他企业组织2874个,乡村农机人员42562359人,农机供油站(点)储油能力297.3264万吨,农机修理厂(点)年末农机修理人员401555人。
从覆盖面上来看,机耕面积67596.35千公顷,机播面积50238.825千公顷,其中,机播水稻435.283千公顷,机插水稻1894.88千公顷,机浅栽水稻265.119千公顷,机播小麦18136千公顷,机播玉米15478.433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7366.241千公顷,机械质保作业面积44241.11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38529.82千公顷,其中机收小麦17983.33千公顷,机收玉米1278.03千公顷,机修梯田面积27541.364千公顷,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6558.994千公顷,免耕播种面积3313.481千公顷,机械铺膜面积321.903千公顷,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插面积27825.62千公顷,机械化肥深施面积20769.25千公顷,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8681. 86千公顷,农田机械节水灌溉面积44456.26千公顷,机械脱粒粮食数量2194.66万吨,机械烘干粮食数量66541.34万吨,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数量总计48054.78万吨,农机运输作业量375.16万吨公里,机械播种牧草面积1898.31千公顷,机械化青贮秸秆数量24.4万吨,机械采摘棉花量3684.34万吨,机械收获大豆面积356.46千公顷,机械收获油菜面积1013.76千公顷,农用飞机作业面积3630.56千公顷,当年农机作业实际耗用柴油10718.58万吨,跨区机收小麦4288.72千公顷,跨区机收水稻206.72千公顷。
从具体的一些农业机械装备拥有量上来看,根据全国农业统计提要资料,2006年我国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2635.59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57411.96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2436.90万千瓦,电动机动力12480.91万千瓦,其它机械动力60.82万千瓦,拖拉机1728. 34万台功率20198.5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7.63万台功率5154.47万千瓦,小型拖拉机1560.71万台功率15044.05万千瓦,耕整机167.23万台,机引犁1113.68万台,机引耙643.43万台,旋耕机306.56万台,机耕船9.61万艘,播种机393.60万台,其中精量半精量播种机240.81万台,免耕播种机33.39万台,机动水稻插秧机11.19万台,机动水稻浅栽机1. 37万台,专用水稻直播机0.73万台,化肥深施机70.90万台,机引铺膜机24.74万台,秸秆粉碎还田机54.63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866.46万台,农用水泵1840.52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19.12万套,机动喷雾(粉)机271.04万台,联合收获机1833.55万千瓦,其中自走式联合收获机40.17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50.46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50万台,机动割晒机68.25万台,棉花采摘机0.03万台,油菜收获机0.12万台,马铃薯及甜菜收获机0.66万台,机动脱粒机969.37万台,谷物烘干机1.35万台,种子包衣机0.48万台,种子清选机1.68万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0.32万套,粮食加工机械769.42万台,棉花加工机械25.32万台,油料加工机械64.84万台,牧草播种机0.79万台,牧草收割机6.86万台,草籽收获机0.09万台,牧草翻晒机0.90万台,牧草打捆机0.53万台,青贮饲料收获机3.78万台,饲料粉碎机341. 32万台,机动剪毛机0.57万把,机动挤奶器4. 28万套,林业机械6.72万台,渔业机械115.07万台,农用运输车1236.16万辆,其中三轮运输车1026.87万辆,四轮运输车202.85万辆,推土机95795台,挖掘机51920台装载机45568台,平地机 8632台,开沟机 100665台,农用飞机91架。
从以上不同指标显示的数字来看,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农业装备状况已经基本构筑起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
二、我国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的现实障碍
根据我国农业装备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农业装备的现实水平,通过与发达国家及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对比,我国发展农业装备还有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农业装备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综合来看,当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六个不相适应。
1.农业装备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与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要求不相适应
到2006年,我国农业机械中最具代表性的拖拉机存有量为26903108台,平均每一百个农业劳动力拥有7.85台,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达到平均每一百个劳动力拥有拖拉机158.6台,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40、73.2和70.5台。同时农业机械结构与我国农地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农机具类型偏少,质量存在问题,中小型农机具偏多,农地细碎化影响了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造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难以进步。在农机具种类上偏向于种植业,地区偏向于干旱地区和平原,结构矛盾突出。机耕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9.9%,机电灌溉面积占26.6%,机播面积比例为32.6%,机收面积比例为24.9%,而发达国家中的美、日、法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农业的全面机械化,这些有代表性的数据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应用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农业装备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农业装备自身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农业机械装备社会服务组织和部门在农业机械的流通、维修、使用示范、使用技术培训、信息和中介等方面对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有较大作用,从我国当前农机具的社会服务组织情况来看,虽然我国有很好的农机推广网络且各地都有相关农机服务站,但其真正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虽然目前机械装备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农机社会服务项目少,最多只集中在机耕、机播等领域,相应的农业机械装备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也没能形成有效手段来帮助农民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机械装备科普工作组织力度不够,很多地方意识不到发展农业机械装备的作用与好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进程。
3.农业装备进程地区差异明显,与农业装备协调发展进度不相适应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经济和农业生产条件很不一致,使得我国地区机械装备步伐不一致,在个别机械利用较多省份,农业机械综合化应用程度已经超过60%,而一些西部欠发达或者山区地段甚至还不能达到10%。具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等人少地多地区,农业机械应用较为广泛,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对农业机械的不适用等特征以及当地农业收入普遍偏低和财政紧张造成的对农业机械投资不足,使得这些地区农业机械装备进程缓慢。西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貌(多山地、土壤贫瘠、地貌复杂)特征,农业机械应用尤为困难。
4.农业装备结构更新换代缓慢,与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村发展趋向于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趋向于种植业以外的畜牧业、养殖业、林果业和渔业等,种植业当中也是趋向于高附加值的蔬菜等高品质经济作物,而我国农机具行业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它所服务的行业的调整而调整,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量占农业总产量的80%左右,而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仅仅不到20%,农机具的发展不能良好适应农业产业对农机具普遍适应性的要求,综合应用型农机具很少,特殊地貌要求的农业机械没能很好发展,少数地区还不能买到合适的农机具。当前我国农机具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结构性矛盾,使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与当前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
5.农业装备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与农机产业对技术不断创新的需求不相适应
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厂化的育种、无土栽培和养殖技术的兴起,温室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都要求有更加有效的农业装备投入其中,而当前我国这方面的资源太少,学校少、科研单位不够,这些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具有高度的基础性和外部性,虽然当前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补贴,但投入力度还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其发展需要。从我国国内农机产品市场来看,新型实用的高性能、多功能、高价值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直接引用或者合作生产的,我国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制造和装备技术落后,生产集中度和科技含量低;企业开发创新能力薄弱,工艺装备落后,产业化周期长;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产品结构单一,市场无序竞争严重。
6.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机价格偏高,与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从目前我国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来看, 2006年文盲、小学和初中学历的人员百分比分别为9.5%、41.1%和45.1%,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员为4.1%,而具有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0.2%。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过低导致农业机械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同时也缺少维护和维修知识使农业机械使用容易导致过早报废等;而一些地区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很多工作依靠较多的人力可以完成,客观上也阻止了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和推广使用。另外,农业机械价格过高加上农业机械消耗用石油价格也在飞涨,虽然我国已经对购置农机具有了一定水平的补贴,但由于补贴力度不足,这也是阻止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政策建议
我国已步入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任务。目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仅相当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韩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国家加大农业装备投入的关键时期。借鉴国外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农业装备政策法规建设
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装备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将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加强农业机械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对农业机械产品标准、作业质量标准的管理水平,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标准实施单位的执行能力,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加大农业装备购置补贴力度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建议在现阶段,对购买单机价格在2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先进适用机具,以及属于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保护、节本增效的新型、高性能农业机械产品,国家和地方政府各出资30%进行补贴,提供长期优惠贷款,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实施补贴的产品品种定期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调整。同时规范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补贴行为,对进口、合资和国内企业生产的农业机械产品实行统一的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3.加快农业装备技术创新步伐
农业装备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适用技术推广面积的扩大实质上就是普及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推进科技兴农的过程。20世纪末,全国启动了一批“农业节本增效”、“水稻生产机械化”、“机械化旱作农业”等示范工程项目,并实施了“机械化旱作蓄水保墒技术”、“水稻轻型栽培及收获机械化”、“旱地坐水播种抗旱保苗技术”、“小麦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等“丰收计划”农机化项目以及工厂化高效农业和节水灌溉增产增效示范点。这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和项目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有与技术相适应的农业装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秸秆还田机、深施化肥机械、精(少)量播种机、深松作业机、铺膜播种机、适用中国国情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装备的技术创新可以是从无到有的重大创新,也可以是从简到精的再创新。21世纪初叶农业装备的技术创新应该得到继续加强和发展。
4.重视跟踪国外装备市场动态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装备产品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其次,农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更趋激烈;第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和融合。农业装备工业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同时,一要吸收消化国外农业装备现代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基础件的共性技术,实施工艺创新,推进工艺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二要跟踪国外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21世纪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技术,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农业提供技术与技术支持;三要力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拓宽外向型经济领域,提高竞争力。
5.理清农业装备结构调整思路
在农业装备结构调整上,一是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为发展高效、创汇的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提供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粮食主产区要稳步提高小麦、水稻机械化水平,主攻玉米、薯类等机械化,延长农机服务链,做好产前、产后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西部地区要抓住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逐步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牧草机械化和糖料、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搞好农产品加工。二是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
6.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尽快建立农业装备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装备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装备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完善对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手段和设施,增强培训能力。同时,大力加强农机技术和农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减少农民的“迷盲”度,增强农民的识别力。
[1]陈志,方宪法,苏文凤.“十一五”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 (1):1-6.
[2]王瑞杰,樊玉霞,张永华等.发达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5) :681-689.
(责任编辑:邓秀丽)
Agricultural equipment is the material basis on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t is the carrier of using and extending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too.Based on the China’s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data,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main development problems.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YAN Ting-wu(8)
F320.1
A
1008-8091(2010)04-0008-05
2010-05-10
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课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区域与国际比较研究》(N1203)的阶段性成果。
颜廷武(1978-),男,山东安丘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访问学者(2009-2010),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