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卫生战备管理探讨
2010-04-13周克亮张祚建米文宁曹洪江
周克亮,张祚建,董 燕,米文宁,曹洪江
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战备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野战适应能力和战伤救治能力,是军队医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加强战备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战备工作的首要环节。医院党委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军队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就是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完成上级赋予的卫勤保障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强化医务人员的战备意识,杜绝存在“战争离我很遥远”等麻痹思想,让全院人员深刻领会“仗可千日不打,战不可一日不备”的道理,自觉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先锋意识牢牢树立起常备不懈的战备思想,培育“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斗精神,使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深入到医院的每个医护人员心中。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笔者所在医院党委将卫生战备工作列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医院领导不仅人人都要熟悉平转战和应急机动程序,还专门成立了由医院主官挂帅、由业务副院长分管、由机关三处一部分工负责的领导指挥小组;按照“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素质全面”的原则选配人员编组,组成了70多人的野战医疗队,设立分类后送组、医疗一组、医疗二组、手术组、洗消组、保障组等,各组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技术力量等比例配置合理;在每个节假日坚持医院主官做战备动员,医院领导参加战备值班,战备小组每天集合抽点等制度;确实把医院工作的重点延伸到结合实际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上,形成了党委议战备、机关抓战备、全员练战备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医院的卫勤机动力量打造成军区的应急保障“拳头”。
2 适应保障模式,注重抽组训练
随着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大量应用,现代战争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战争的前后方界线模糊,战场呈现“非线性、多维及流动”态势,因此卫勤保障模式也从静态救治向动态救治、从单纯生理治疗向身心治疗、从简单的战场救治向急救-后送-康复一体化救治转化。担负体系内三军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的中心医院,应根据当前战备工作的要求,结合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切合实际的各类战备预案,如编组预案、收拢预案、收容预案、疏散防空预案、应急机动预案、展开撤收与转移预案、留守移交预案、卫生防疫预案等;对执行战备任务中的指挥体系、人员编组、物资供应、车辆编队、联络通讯、前接与后送等情况均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方案,做到卫勤保障目的清晰、任务明确、预案齐备、分工具体[1],为卫勤机动分队的平时演练、战时保障提供行动依据,为训练正规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根据卫勤保障模式的转变,笔者所在医院在平时的抽组训练中,立足于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统筹安排、科学组训,确保训练效果。主要采用以下3种训练方式:一是整体训练。主要是将野战医疗队进行综合编组或各小组集中拉练等方式进行卫勤训练,力求达到整体保障力量梯次搭配、结构合理,反应协调统一,突出“整体配合”能力。二是分散训练。即利用野战医疗队的模块组合,必要时迅速分成若干救护小组,以便在多处同时对小批量伤员展开分散救治,突出“分组机动”能力。三是专项训练。即突出高技术武器伤救治训练,根据现代战争中伤员发生突然、伤势复杂、数量集中的特点,着重加强对多发性复合伤、烧冲伤、核化生或新概念武器伤的救治训练,组成常规武器伤、烧冲伤及新概念武器伤等专项救治小组,使各组人员熟练掌握高技术武器伤的救治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专长,提高分类救治、专科保障的效能[2],突出“专项救治”能力。
3 运用信息手段,提高保障内涵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未来战争中精确、高效、速决的信息化特征日益明显,坚持“信息化”的主导地位,发展信息化军事,建设信息化军队,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也是我军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军队医院要满足现代战争卫勤保障的需求,就必须把医院战备建设的重心定位于做好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的准备上来,必须把战备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医院卫生战备工作中必须考虑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和方向,以此带动整个军队卫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3]。
医院战备信息化建设要立足灵活指挥、快速机动、有效救治、便于管理,不断贴近实战,提高打赢能力。笔者所在医院自主研制开发了战时卫勤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指挥员可以对医疗队的抽组人员、伤病员、药品器械与携带物资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对收拢的伤员实行电子病历、救治方案等的动态管理。同时,利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指挥员不仅可以了解医院各机构的人力、物力资源状况,有利于对机动力量进行合理抽组,协调配齐机动卫勤分队人员、野战急救装备和野战保障装备等,还可以提高平时医院管理与应急指挥自动化水平,使医院领导与卫勤指挥人员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战备物资管理情况,从而及时、科学地配置医院物资,提高后勤保障效率与质量。另外,医院应加强无线远程联网、医疗系统、战伤可视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积极采取同军地信息化科研机构、院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多条渠道不断加强卫勤保障信息化探索,以实现野战条件下专家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的自救互救指导及专科战伤救治指导的目标,确实将信息网络延伸到未来整个战场空间。
针对未来主要作战形式的保障特点,军队中心医院必须加大军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力度,提高卫勤保障的科技内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不断研究卫勤保障的新理论、开发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加大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程度;通过模拟实战演习、野外拉练或实验研究来解决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卫勤保障问题,集中研究严重战(创、烧)伤群体伤员救治、空中大批伤员后送、战时心理障碍的防治、战伤康复训练技术以及核化生物武器伤的综合医学卫生防护措施等,强化保障质量,全面提高卫生战备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
总之,现代高技术战争呈现三军局部联合作战、信息化程度高、保障多元化、机动频繁的特点,这就要求军队医院必须树立全局战备观念,认真研究总结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组训,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卫生战备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战时能够上得去、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切实履行好军队中心医院的根本职能。
[1]郭树森,杜 昆.外军卫生战备对我军医院卫生战备建设启示.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3):227-229.
[2]秦知安,翟金峰,张广林.师医院卫生战备训练的做法和体会.人民军医,2005,48(7):424-425.
[3]王芬芬,孙 鸿,丁苏徽,等.医院战备信息化建设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5):4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