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增液汤口服治疗老年性便秘105例
2010-04-13陈美南李富玉
陈美南,李富玉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对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重的趋势,大约1/4的老年人患有习惯性便秘[1]。因此需要根据老年人特点,针对其生理、病理,对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进行干预,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门诊利用增液汤加减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10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03~2008-03门诊收治185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其诊断均符合文献[2]中的有关标准,且排除由直肠、结肠、肛门等病变引起的便秘。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62~81岁,平均71.3岁;病程为8个月至10年,平均3.8年。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2~80岁,平均71.1岁;病程为7个月至9年,平均3.6年。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中药增液汤加减:生地30 g,麦冬20 g,玄参20 g,枳实15 g,厚朴15 g,陈皮15 g,莱菔子15 g,当归20 g,瓜蒌15 g,肉苁蓉15 g,桑椹子15 g,生首乌20 g,桃仁10 g,甘草10 g。 水煎服,3次/d,150 ml/次,1剂/d。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观察疗效。
1.2.2 对照组 西沙必利10 mg,3次/d,温开水送服,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观察疗效。
1.2.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3]判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1次/1~2 d,随访3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改善,排便1次/3 d,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2.4 统计方法 采用Ridit分析。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5例,治愈8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3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61.25%。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老年人多因年老体弱,肾精亏虚,阴血不足,阴亏则大肠干涩,血虚则大肠不荣,导致便下无力、大便干结,便下困难,《医宗必读·大便不通》“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乃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因此,老年人便秘以虚秘为主,虚中夹实尤为多见。老年性便秘属中医“虚证”范畴,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胃及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腑气壅滞,气滞不行,津液不布,肺气虚推动无力,则大肠传导失司;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传导之功,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传运无力,大便不通,血虚肠道失于濡润,津液不足,无水行舟等诸多因素造成老年人易于出现大肠传导失职。而致便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系年老体弱,导致肠壁肌间神经丛兴奋性低下,肠壁张力减弱,肠内容通过缓慢,粪内水分过度吸收,致使大便秘结[4]。在临床治疗上一味地给予泻下通腑之剂,使虚者益虚,而犯“虚虚之误”,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滋肾养血,润肠通便为治则,方中当归养血滋阴,使血旺津足,肠道得润,“肺与大肠相表里‘上道开,下窍泄’”,故用瓜蒌宣肺通腑,以助大肠传导;肉苁蓉能壮肾阳,兼有润肠通便之功,取其滋肾润燥,生首乌、桑椹子、玄参、生地、麦冬、桃仁滋阴增液、润燥滑肠;枳实、厚朴、陈皮、莱菔子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引气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使血旺津足、肠道得润,则便秘自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中含有脂肪酸,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5]。瓜蒌含有强烈致泻物质,瓜蒌仁作用较强,皮较弱[6],枳实能使胃肠道平滑肌兴奋,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6],陈皮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排除肠内积气,拮抗平滑肌收缩而促进排便[6],厚朴具有调整胃肠运动的作用,对肠管有兴奋作用[6],莱菔子能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增强小肠的运动,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6],生首乌能促进肠道运动,有通便作用[6],麦冬能增加肠黏膜分泌作用而润肠通便[6]。
此外,老年人应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食用含有较多油脂的食物,如核桃仁等,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期排便,蹲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大便排干净为宜,在蹲厕时忌看报纸及书籍等,以免不能集中注意力;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八段锦、五禽戏等,以有利于诱发胃肠反射,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1]周文泉,李祥国.中医老年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3]韩新峰,田元生.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2.
[4]童坦君,张宗玉.医学老年学衰老与长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72.
[5]郑占虎.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于苑出版社,1997.101.
[6]温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78,824,828,835,1036,128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