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 HCPT术治疗Ⅱ ~Ⅳ度混合痔疗效观察
2010-04-13褚庆明
褚庆明
(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 277300)
Ⅱ ~Ⅳ度混合痔症状较重,保守疗法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均不理想且操作复杂[1]。2005年 6月 ~2009年 6月,我们采用改良高频电容场技术(HCPT)治疗Ⅱ ~Ⅳ度混合痔,疗效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类似,但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0例Ⅱ~Ⅳ度混合痔患者,男 158例、女 82例。年龄 19~65岁。排除有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及血管病、前列腺肥大、肝肾功能障碍、伴有肛瘘或不适宜手术者及妊娠或哺乳期、有精神障碍者。均曾接受肛管塞药、外敷药物等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20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 HCPT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改良 HCPT术操作步骤:患者均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局部备皮消毒。应用 0.25%~1%利多卡因或 0.25%~0.5%布比卡因于肛门 12点、6点位浸润麻醉。先治疗内痔:先暴露并用血管钳提起内痔组织,右手持电极钳钳夹痔疮基底部,钳夹时不宜过紧,手上有阻力感即可开机治疗;痔核较大者可在不同平面钳夹直到痔疮组织干结,无需切除干结组织让其自然脱落即可。治疗深度以覆盖有症状的糜烂部位为宜。
结缔组织外痔应钳夹并切除远端部分。基底部较广泛的应切开局部皮肤,钝性分离后钳夹;过分广泛者可横行钳夹,然后在创面周围浸润注射长效麻醉。炎性外痔多为血栓性炎性外痔,可局麻下切开去除血栓,并将多余的皮肤切除。术中注意保留数条皮桥。常规术后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自制随访表格,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调查项目包括疗效、愈合时间、出血、肛门狭窄及复发情况等。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症状与体征均消失)88例,显效(症状消失,留有皮赘或内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变小)27例,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5例,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0例,总有效率 100%;对照组分别为 82、31、7、0例和 1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 P>0.05。
观察组、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5±3.2)、(16.8±3.1)d,两组相比 P>0.05。
术后观察组发生大出血 1例、切口水肿 21例、残余皮赘 5例、肛门狭窄 1例,复发(伤口愈合后又出现便血、肛门肿物突出或伴有疼痛)4例,对照组分别为 4、56、31、15、1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率相比 P均 <0.05。
3 讨论
对于较复杂的Ⅱ~Ⅳ度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一度被视为标准术式。外剥内扎术后,内痔脱落期出血发病率为 3.3%~6.7%[2]。且其缺点是一次最多只能处理三个以下痔块,术后易引起肛门狭窄;手术破坏正常的肛垫结构,复发率较高;术后出血、疼痛、感染、水肿等并发症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手术创面愈合慢,一般需要 4~5周的时间等[3~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 HPCT技术治疗,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
HPCT是利用高频电容式电场产热,在最短时间内使治疗部位组织坏死、干结,继而脱落。治疗过程中靶组织只干结而不碳化,也不会立即脱落造成大出血。本研究中我们对 HPCT术进行了改良:①内痔治疗时只将突出在肠腔、表面糜烂的出血部分痔组织进行钳夹治疗,一般采用纵形钳夹,并注意钳夹位置不要过高、过深,痔体较大者可以分段钳夹,钳夹力度和时间从顶端向基底部逐一减弱。内痔残端均不用切除。②去除多余的皮瓣,保留必要的皮桥。保留皮桥不宜过宽,以避免遗留了皮桥下的静脉团及治疗后多余组织的水肿,防止皮桥下静脉再次形成痔疮。基底宽大混合痔可采取内痔纵行钳夹,外痔横行钳夹的方法。
外剥内扎术后内痔脱落期出血是主要并发症之一[5],出血原因为:①内痔行结扎术后 5~14d,痔核组织因断绝血供而坏死脱落,形成新鲜创面,动脉血管尚未闭锁,血栓脱落,管口开放,再遇剧烈活动,非常容易出血。②内痔 8字贯穿结扎疗法,缝针贯穿过深,伤及大的动脉血管。当痔核坏死脱落时,深部创面的动脉血管闭锁不牢,就会发生大出血;结扎面积过大,痔核坏死脱落时,形成大面积新鲜创面,若大便秘结,排便用力,撕裂伤口及动脉血管,就会引起大出血[6]。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改良 HCPT术钳夹内痔,容易控制治疗深度和范围,降低了术后大出血的概率。本组仅有 1例发生大出血。故笔者认为改良 HCPT术治疗Ⅱ ~Ⅳ度混合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推广价值。
[1]李国栋.痔的现代研究及治疗[J].中国处方药,2004,23(2):68-70.
[2]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3]陈亮.混合痔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15(10):21-22.
[4]刘全芳.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技术改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617-618.
[5]陈英,汤建军.外剥内扎加一期缝合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志,2001,21(3):39.
[6]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0-295.